「那時候是民國一百年,政府說要鼓勵平地造林,那時候我就想說來買一塊地種樹,樹會製造氧氣,可消除空氣污染。」阿和說。造林不是一般人做得來,因為林子會長草,長草就要除,不能用除草劑,要用人工除,所以沒時間、沒耐性的人做不來。
然而,那是阿和做志工之後的心得,年輕時的他並不是這樣的人,他甚至有一點暴力。出生在雲林的阿和,九歲失去父親,從小沒有父親的阿和經常被同學嘲笑是沒有爸爸的孩子,他的自尊心受傷,自卑感提早長大,在自尊與自卑的矛盾下成長,最後卻用言語暴力對付身邊最親近的人,也就是太太阿玉。阿玉內向話不多,跟個性火急火燎的阿和南轅北轍,不過阿玉深知先生的個性,他越強硬、越固執、越火爆,她就越柔軟、越溫順,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阿和在台北南亞塑膠做了二十年,因為母親年事已高,加上身體不好,夫妻倆便決定搬回雲林,一邊照顧長輩,一邊種田過日子。阿玉回到雲林後不久就加入志工行列,她說,「以前我的一個老師曾經對我說,以後有能力要幫助別人,當別人的貴人。」阿玉當時年輕不明白這句話的用意,把家庭照顧好、把小孩照顧好、把先生照顧好就好了,為什麼要去當別人的貴人。做志工之後,阿玉才明白「人有無限可能」,會煮飯會做家務,有一定有能力給人關懷,提供別人溫飽。
童年有傷的阿和,受到太太阿玉的影響,也開始做志工,每天開著大貨車四處回收玻璃瓶,好幾次搬玻璃瓶的過程中被劃傷。「有一次,我的大腿被劃了一道傷口,太太叫我去打破傷風,我回說才那麼點小傷,沒想到七八個鐘頭後開始忽冷忽熱,我太太當過護士,知道是破傷風的前兆,立刻載我去診所打針,護士說超過八小時打針沒有用,我太太又趕緊載我去大醫院,所以我說我這條命是太太救的。」
在一次一次去弱勢家庭做居家關懷的過程,阿和的心一次一次被療癒,見苦知福的次數越多,童年被嘲笑沒有父親的傷口也逐步癒合,才知道是自己的心不夠堅強、不夠篤定、不夠尊重自己,才會任由別人的冷嘲熱諷像箭一樣刺傷自己,最後變成一頭猛獸傷害最親近的枕邊人。老智者說,幫助別人其實是幫助自己釐清生命的盲點,為別人拔苦其實是幫助自己找到對症下藥的良方,所以幫助別人實則是幫助自己。
阿和與阿玉兩人每天忙著淨化環境,忙著種樹種菜種水果,割草除草做酵素,到了晚上才跟孩子、孫子視訊聯絡感情。阿玉說,「最好的日子,就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做好事如果有所謂的福報,那應該就是一家和樂平安了。」
#以柔克剛
#聲色柔和
#調伏習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