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二年前往大洋洲地區短宣超過半年,二○二三年到美國及加拿大探望住在當地的親戚朋友及教會弟兄姊妹一個半月,二○二四年中又前往東非肯亞同樣達一個半月,經過這三個旅程之後我告訴神,連續三年每年一次長途旅程要暫告一段落了,因為四處頻撲及適應不同水土實在令人疲倦,神聽了禱告,今年終於在連續三年遠行之後可以不用遠走而安穩地工作;儘管如此,為神作的工還沒有止住,即使大洋洲島國斐濟的教會仍有當地的需要,我和太太在加拿大探望過的親戚也十分掛念我們,甚至我們在肯亞開始的教會亦因有好發展而進入另一階段而有新的需要……,但在香港我們也不乏用武之地。
如果問我二O二五年有什麼獨特之處,我會說今年的探訪工作可能是這麼多年來最多的一年。
早幾年香港出現的移民潮中,不少跟我年齡接近的一群相繼移民到外地,但他們的父母卻有不少繼續留在香港,就算沒有政府的統計數字或時不時聽到發生在獨居長者身上的社會悲劇,也知道現在很多老年人獨自在香港過活,他們未必一定有經濟困難,只是生活空虛,無依無靠,心理上的困難遠遠多於經濟上的困難,而且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身體的毛病也越來越多。幾年前教會已經留意到當中情況,所以舉辦更多長者健康班或各類型適合他們的活動,其中上兩年還舉辦了嘗試打破最多人一齊拉筋的健力士世界紀錄。能夠去到活動場地一起打破健力士世界紀錄的長者身體大致上還算健康,但更需要關心的可能是一班患病或未能走到街外的長者。自去年年尾到今年,不斷有身在海外的弟兄姊妹接觸我和我太太,希望我們能夠探望他們在香港年老的親人,例如一位溫哥華教會姊妹的姑媽,本身沒有結婚,亦沒有子女,一個人住在公共屋邨,原本都注意自己的身體,並對自己滿有自信,誰知一次中風幾乎奪去她的性命,最後雖然救活,她卻從此要住進老人院內,這次事故對她的打擊當然相當大,可以想像到她的生存意志有幾多,她沒有親人在香港,那就靠我們去探訪了。
另有一對住在香港並已有九十多歲的老人家,他們的小女兒跟我在紐約時認識並且頗稔熟,我回香港後過去每隔一兩年都會去探望他們,但兩位老人家早陣子先有一位中風,後另一位在家中跌倒,一直在香港照顧他們的大女兒為此疲於奔命,壓力令她身體多了很多小毛病,正是被照顧者和照顧者皆出現身心問題的情況,這個家庭也需要很多支持。
除了弟兄姊妹的家人外,其實我身邊的長輩和一些年長親人也陸續出現越來越多身體問題,我家中的長輩年初的時候因為一次雙腳突然無力而把頭碰上衣櫃,不久後又因為膝蓋退化而令腳痛難耐,當時趁著仍未有工作,便頻頻陪她看醫生;最近又有另一位一直很愛錫我的長輩,因為小中風加上肺炎而需要住進醫院及療養院,雖然她的兒子也在香港,但我們還是決定多去探望她和給她鼓勵。除了他們之外,其實今年我和太太頻頻探訪過的長者還有好幾位,有一些他們的親人都在本港,他們並非不孝沒有去探訪,只是感受到他們的疲勞及壓力,在我們探訪老人家之外,甚至覺得更要緊就是給予這些照顧者的支持。我們作為基督徒,在可行的情況下當然都希望能夠傳揚福音,讓生命已經步入倒數階段的長者們能夠知道自己將來的去向,無論他們願意接納主耶穌的救恩與否,我們也希望給予他們關心和愛,讓他們不覺孤單。
全地每角落其實也有很多需要,那不是金錢和物質,而是愛和關心,所以就算今年沒有再前往海外短宣或探望海外的親人和弟兄姊妹,我們的侍奉和生活仍是充實和有意義,當然我們也感謝弟兄姊妹對我們的信任讓我們去探訪,亦感謝神賜予我們「本錢」,讓我們有能力去愛和給予關心。
(23•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