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暑大半年,下一個海外馬拉松即將來到,只是還沒有機會跑一次長課作練習,在我記憶中,過去絕大部分馬拉松比賽前我都會練習到最少一次半馬或以上的距離作備戰,而過去三年參加馬拉松前由於空閒時間比較多,我甚至還可以跑上三次半馬以上的距離作為準備,但見到今次這場馬拉松前的工作時間表和自己的狀態,實在擔心我最終真的沒有準備好便要踏上跑道。
另外,自從二○一九年以來,我所參加的大部分馬拉松比賽都不用請假參賽,只有上年年初到中國清遠參加比賽後為要去當地有名的溫泉區歎一下才特別多請一天假期,但即將舉行的海外比賽終於要請假了,因為這次比賽前已經返工了。
工作忙碌還可抽時間或在週末鍛鍊,只是加上身體狀態欠佳就很難去克服,其中一個不利的客觀條件是來到這個本來秋涼的季節之時竟然每日仍要掛上酷熱天氣的警告訊號,令跑步的意欲大減,就算堅持去跑也跑得不太舒服;此外最致命卻是今年四月因為跑得過勞弄傷了膝頭,直到現在還未能百分百康復,甚至間中還會覺得復發及影響了腳部。所以對今年秋季第一場參加的馬拉松實在不能寄予厚望,既因為練習少,而且又擔心腳和膝部的傷患未能夠及時痊癒,所以只夠膽定下「跑完」作為目標,別說是要打破自己的個人最佳時間,又或者好像年頭參加東京馬拉松能夠再一次跑進四小時十分鐘以內,即使說能夠在五小時內完成到已經難能可貴。所以無論如何提醒自己能夠跑得到便好了,並且能夠繼續到海外參加馬拉松比賽就更加幸福。
再想想踏入秋季之後的第一場馬拉松往往都不能取得佳績,理由是香港有長達半年時間又濕又熱,根本不是容易練習,而現在全球暖化的天氣令進入秋季還遲遲沒有降溫的跡象,那對於要多跑幾次長課鍛鍊馬拉松的人來說就更加是挑戰,而自己有工作在身,也不是隨時隨地可以練習,所以應當體諒自己不是在最理想的條件下練習。不過有工作就代表有收入,而前往海外參賽始終有一定的支出,在這方面能夠得到平衡也許令自己安心一點。
已經參加了三十多次的馬拉松比賽,現在更加懂得調整心態,正如歷史上至今唯一一位能夠在特定的條件下做出兩小時以內跑完一個馬拉松的肯亞跑手傑祖基(Eliud Kipchoge)所說:「我已經不需要證明什麼了。」世界冠軍自有他的說法,而我這位業餘中的業餘跑手亦同樣有我的說法,馬拉松在我眼中同樣從來不是跑幾快而是能否完成,雖然我比起身邊很多跑友跑得慢,但逐漸逐漸累積起來原來已經跑了三十多個遍佈世界各地的馬拉松,這方面質素不是我的重點,重點是量。
無論如何人生下一個馬拉松比賽即將來到,就好好享受由當初發現這個比賽到報名,然後訂機票和酒店,又要一直備戰直至準備出發前往當地比賽,這是我另一個第一次踏足的地方,將會有完全新鮮的路線和體會,當日就享受整個過程,看看那裏的風光和大會如何作統籌,也許一個月後我已經忘記了有沒有足夠備戰和腳痛了。
(1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