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科技業離職後,WFH就一直是我的工作形式。
由於很容易在工作中進入心流,因此居家工作的體驗其實很糟糕—心流被打斷的感覺真的差,以至於在撰寫《鞭策會》一書,幾乎有大半部是在星巴克完成的。此外,工作/生活沒有區隔也不是什麼健康狀態;在空間沒有分割下,也讓人容易超時工作。
終於,趁著一件『非有獨立營運處不可』才得以啟動的大型專案,決定讓自己有個像樣的工作室。
設計師(已是設計公司的老闆了)是認識廿年的老友了。雖然人說『這種事交給友人,較有風險』,但他知道我在這領域也略懂略懂,且過去的合作經驗也使溝通較無礙,於是我就端著概念圖找上他了。
「你都設計好了不是嗎?」他看完我畫的平面圖之後,調侃道。
「不不,我還需要解決方案,工作室才20坪」我說明這空間的需求:
1. 這是銀行、客戶與廠商的會議空間
2. 可能聘僱夥伴,採LOFT風,符合新創團隊工作模式
3. 畢竟是公司營運處,要有文件貯藏空間
4. 我常寫作,不要再讓我跑星巴克!
他聽了之後說:
「你是不是換間大一點的比較快?😂😂」
總之,在經過幾次溝通改稿與VR空間審圖後,便開始裝修行程了

我的工作室一隅,其實從未待在這位置工作,但對於來開會的人而言,應該頗爲怡人。

裝潢前先處理地板,以人字型拼貼。由於要讓線走天上,因此不做高架地板。

磚牆作業,採不破壞結構的方式進行,但須找位優秀的作舊繪師。後方的橄欖綠牆也調色多次呢!

磚牆作舊工序好許多道,因此同時做系統櫃

線路都倚賴必要時可調整的空中雲朵,先進行拼裝作業,門框也開始安裝了。

雲朵昇天安裝,櫃體桌子進場⋯還有被我退件兩次的文件櫃也完成了

玻璃進場、線路與燈光測試,下方是我的鋼構站立桌(一天中有半數時間站著上班)

會議屏幕與桌椅進場、電控玻璃實裝。依需求可切換窗格、方塊、全透明、全霧的玻璃,是非常美的東西。

吧檯與工作桌燈光與空中配置實裝

從外頭看,儼然是咖啡廳無誤。

安置活動式的隔屏,工作室正式落成啟用。沒錯,我再也不用去星巴克了!

整面玻璃白板,非常實用!尤其在畫平面配置圖、心智圖或組織圖,如魚得水。

選中以金門大橋為意象的工作椅,算是補償無緣就讀AAU的ID研究所的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