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八年,秀華認識有才華、長相帥氣的另一半,一九九九年,兩人攜走步入禮堂,四年後,大兒子在全家殷殷期盼下出生。秀華說,「我的體質很難受孕,各種方法都試過了,就是不成功,後來有人建議我許願,我真的很認真的許了一個願望,不久之後我就發現懷孕了。」
接下來的日子都在風雨中渡過,過動的小杰控制不住自己,造成很多爭端、爭執,以及是是非非,秀華跑學校像跑廚房,幾乎身心俱疲。秀華說,「以前我對自己很有自信,我希望工作表現亮眼,希望做一點利益人群的事,但是兒子發病後,我必須先退回到家裡,把兒子看好顧好。」秀華在老智者的鼓勵和寬慰下,沒有退卻行善的熱忱,反而更加投入,四年後,秀華終於明白老天爺的用意。
秀華的心受苦,所以她決定去啟發每一個人的善念,善念若被啟發,福氣就會像井水,源源不絕洗滌心中的苦,化苦汁為甘泉。老智者說,為別人拔苦的善念一起,自己的苦就會先減一半。秀華每個月都會去東大門夜市跟商家募愛心,她會把一個存錢桶給店家,讓店家的客人自由投遞,一個月後再將存錢桶裡的硬幣做登記用來幫助弱勢。秀華說,「錢雖然不多,但是募愛心不在於錢多錢少,在於投遞的人在投入硬幣的那一刻,心中的善念正在發生,善念可貴,因為一念善可以破千災。」
募愛的行動做到第二年,上高中的小杰對秀華說,「媽媽,我決定往健美跟健身方向走,我很有興趣。」高中三年,小杰拿下許多校內校外健身比賽的冠軍,從一個過動症、屢屢出包的孩子,變成一個性情穩定,有專業技能的運動高手,升學、就業一路順遂,秀華跟先生有說不出的感動和感謝。
秀華說,走至今日,她才知道求來一個這樣特殊的孩子,上天用心良苦。如果兒子很正常、很乖巧,功課表現都很好,她不會懂得人生要「多用心」,不知道苦要透過行善積德來消泯。對秀華來說,這是一項過程艱辛,但是結果甘美的任務,沒有兒子,就沒有這些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善念與行動。秀華驗證老智者所說的,「啟發別人善念之前就已經扭開自己的福氣開關,別人日後所做的每一分善行,都有我們的影子,每起一分善念就多囤一分福氣。」
#一念善
#考驗
#募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