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與公共設施設計應以保障所有使用者的安全與尊嚴為優先,而非單純迎合特定群體的需求,忽視潛在風險。台灣偷拍事件的頻繁發生,規劃公共空間時,必須同時考量犯罪防制與弱勢群體權益。
台灣偷拍事件的嚴重性
儘管台灣已修訂《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但偷拍犯罪的防治仍面臨挑戰。偷拍裝置的隱蔽性和犯罪手法的多樣化,使得執法和預防工作更加困難。
根據衛福部的「數位/網路性別暴力狀況調查」,台灣民眾影像性暴力的終生盛行率為10.4%,其中被偷拍的終生盛行率達6.8%,即每15名成人中就有1人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拍攝私密影像。
廁所偷拍案件:近10年來呈現上升趨勢,對社會安全構成威脅。
- 偷拍手法多樣化:偷拍者不僅使用手機,還利用針孔攝影機等隱蔽裝置,增加偷拍行為的隱蔽性和危害性。
- 受害者範圍擴大:從學生到上班族,甚至包括女警等專業人士,皆成為偷拍犯罪的受害者,顯示出偷拍行為的普遍性和隨機性。
- 公共場所安全隱憂:許多公共場所的廁所設施存在安全隱患,如缺乏緊急呼叫器、監視器等,成為偷拍犯罪的溫床。
創意私房 - 台灣網路偷拍與非法影片交易的秘密論壇
2025年此集團的行徑仍未被終止,甚至變本加厲,連警方都是會員,偷拍女警更是層出不窮,還是在發生 - 警察偷拍60女警、少女,可以看到台灣在幼少、女性權益仍是存有許多進步空間。
先不談大規模設置『性別友善廁所』到全台,光是政大就多次發生性別友善廁所偷拍事件,而校方與學者也表示:偷拍會發生是設計有疏漏,不需因此歸咎到性別友善廁所,加深污名。
但 這是事實嗎?各位覺得呢?我們看看泰國、日本的狀況
泰國:設置性別友善廁所之後也爆發多起性侵、偷拍事件。「除了硬體上難以面面俱到兼顧安全,更重要的是人,我們怎麼判斷生理男、心理女的真實性,如果無法確認,就談不上安全!」
日本:聽到了不安與不滿的聲音,如「因為門的另一邊有男人,我感到不安」、「偷拍與性犯罪很可怕」,連男性客人也說「我擔心我會被懷疑」。
東京新地標「性別友善廁所」慘淪援交現場,陸續有客人反應,這樣的安排有導致性犯罪發生的風險,許多女性客人也希望能另行設置女廁。
政府不應該以『討好特定少數群體的需求』為由,不顧 多數群體承受的暴力風險提高。
你肯定會好奇 那Heidi 你說說看?怎麼看待這個議題?
我認為要用三個要點,檢視設計與策略:
- 尊重那些不希望『被迫與特定生理性別共用空間』的族群,某些人就是不想用男性或女性上過的廁所。
- 提升原有的殘障廁所設計,因應更多族群
- 重視公共安全問題,認真看待偷拍等社會問題
政策與設計應以兩個面向為目標:保障少數族群的需求、強化公共安全
以『殘障廁所』的設計延伸:兼顧多方需求
不應該只看跨性別的需求,更應該兼顧其他少數族群的需求。
從原先就不足的『殘障廁所』做延伸設計,並達到法規要求的最低設立數量即可。單間標準設計上做調整,更適合以下幾類人群:
1. 性別或身分認同的需求
- 跨性別者(Transgender Individuals): 避免在進入符合其性別認同的傳統廁所時,被其他使用者審視、質疑或騷擾,獲得完全無性別壓力的安全如廁空間。
2. 照護的需求
- 異性別家長帶幼童(尤其男童):母親帶年紀較大的兒子上女廁時,或父親帶女兒上男廁時,會讓家長和孩子感到尷尬或不適。通用單間提供寬敞、私密的親子空間。
- 需要異性別協助的照護者: 需要配偶、家人或其他異性別看護者,協助如廁 或 更衣的人士、長者。通用單間允許協助者進入,同時保障隱私與尊嚴。
3. 身體的需求
- 殘障人士或行動不便者:這是其設立的原始目的。空間夠大,配有扶手和緊急鈴,方便輪椅進出和操作。
- 身體不適:如經期不適、突發疾病、或需要使用特殊醫療設備(如血糖機、造口)的人,需要更大、光線更好的獨立私密空間處理個人事務。
4. 情境的需求
- 攜帶大型行李者:旅客或提著大型物品的人,標準隔間難以轉身或放置物品。
- 需要換衣或整理儀容:需進行較長時間的個人整理,避免佔用標準隔間。
總結:回歸到能照顧更多特殊需求的使用者,「多功能單間友善空間」更能滿足所有在標準二元性別隔間內無法獲得「安全、隱私和功能性」的人。
單間友善空間的設計目的是滿足多種使用需求,並非單純為『不分性別廁所』。透過合理設計與安全措施,更能兼顧多元族群需求與公共安全。
面對偷拍的防制策略
參考韓國政府、社會是如何處理偷拍的社會問題
採取多面向的策略 - 法律、技術和社會行動措施,並持續調整應對策略以應對不斷演變的犯罪手法。
法律與政策強化:不只是『偷拍開罰』,更要求『觀看者負刑罰』
- 加重刑罰:韓國已修訂相關法律,將偷拍、製作及持有偷拍影像的最低刑期從5年提高至7年,並對觀看或持有此類內容的行為設置最高3年監禁或3000萬韓元罰款的處罰。 韓國時報
- 兒少保護:對於涉及兒童或青少年的偷拍案件,刑期進一步加重,最低為3年,最高可達5年。 韓國時報
- 平台責任:政府要求網路平台在接獲舉報後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並對未能及時處理的情況進行處罰。 韓國時報
技術與監控措施:透過科技偵測,進行檢測控管。
- 公共廁所檢查:首爾市政府已指派8,000名員工,對全市20,554座公共廁所進行每日檢查,並對1,000座廁所進行特別監控。 TODAY
- 熱感應探測:在熱門旅遊景點如昌慶宮,安裝具備熱感應功能的廁所,能即時偵測隱藏的攝影設備。 南華早報
- 偵測設備借用:首爾市政府提供偵測設備給公共場所,鼓勵業者自行檢查,並設有專門的檢查隊伍協助。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深偽影片與數位性犯罪:透過AI輔助
- 深偽影片應對:韓國政府強化對深偽性影片的打擊,包括即時刪除、加重刑罰、要求平台主動過濾可疑內容,並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即時監控。 韓國時報
- 受害者支持:設立專門的數位性犯罪受害者支援中心,提供法律、心理等多方面的協助。 韓國時報
社會運動與文化變革:社會價值觀提升
- 女性運動推動:女性團體積極舉辦抗議活動,呼籲政府加強對偷拍行為的打擊,並提高公眾對此問題的關注。 nationthailand
- 教育與宣導:在公共場所張貼宣導海報,提醒民眾偷拍行為的非法性,並鼓勵受害者勇於報案。 nationthailand
韓國的經驗指出:綜合法律強化、技術監控與社會教育,才能有效遏止偷拍犯罪,並保障受害者權益做到保護女性。
台灣應聚焦於有效防範犯罪、保障兒少與女性權益,而非形式上的口號與粗暴的設計用『大量擴建性別友善廁所』來面對。
回歸到完善設計、多功能單間 與 全面防制措施,才能真正實現安全、尊嚴與包容。
關注公共安全,抵制不合理的設計與擴建,要求重視『偷拍議題』
如果已知道泰國設置性別友善廁所之後爆發多起性侵、偷拍事件,日本更淪為砲房的情況,連男生如廁都覺得站在外面很不安。不該有所警惕看待這個政策帶來的影響嗎?
🌿 歡迎分享給會共鳴的朋友,一起守護隱私與尊嚴。
🌤️ 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追蹤我,持續接收深度內容。
💡 我是Heidi,我們下次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