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小新讀book,我會不定期分享會計知識、閱讀心得和投資理財相關的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一個「起點」,引領你進一步思考和閱讀,豐富你的思維和知識。歡迎大家按下「追蹤」按鈕,這樣就不會錯過我最新的文章啦!此外,如果你也喜歡看影片,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小新讀book」,讓我們可以一起在學習的路上成長。
小新現在正式開放「線上會計家教服務」囉!如果你有相關學習需求,可以填寫以下表單,我會主動聯絡你安排試教(試教提供半價優惠😊):
👉https://forms.gle/x7BzefGoMBwbdChF9

你有沒有發現,一旦手上多了點錢,我們就會開始想,要不要換新手機?要不要生活地更好?雖然錢變多之後,讓整個生活品質都升級了,但奇怪的是,我們好像也沒有同等比例的快樂。這是為什麽呢?
本集影片我們就來介紹《花錢的藝術》這本書,書中談了一些金錢觀點,或許可以為我們解答上面的疑惑。這本書的作者是摩根・豪瑟,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金錢心理學》正是他先前的暢銷之作。在本書《花錢的藝術》中,他用非常生活化的角度,談了金錢、幸福、獨立與焦慮之間的關係,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金錢與幸福的關係:幸福不是錢堆出來的
大部分人都以為:「有錢就會快樂」。但豪瑟說,這個觀念只對了一半。當我們還在為基本生活打拼的時候,金錢確實能帶來安全感與穩定的幸福。但只要超過基本生活所需的臨界點之後,每多賺一塊錢,能帶來的快樂其實會越來越少。這其實就是「邊際效益遞減」。當我們從無到有地累積財富時,你會發現賺到第一個一百萬時,你感到很快樂。但是當你有了幾千萬甚至是幾億元的財富時,這時就算讓你再賺個幾千萬,你可能都沒有當初那麼快樂了。
這裡,豪瑟還提出了一個簡單卻深刻的「幸福公式」:
幸福 = 你擁有的 減掉 你想要的
財富是有限的,但欲望卻是無窮的。真正的幸福,往往來自於縮小「想要」的清單,而不是無止境地增加「擁有」的事物。雖然說有欲望才會想努力累積財富,欲望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財富增長的動力,但是許多人往往會被欲望所吞噬,財富成長的速度往往趕不上欲望變大的程度。豪瑟提醒我們:金錢只是助推器,不能替你製造幸福。如果你本來就快樂,錢會放大那份快樂;但如果你內心焦慮,錢也只會放大焦慮。

社會比較與地位陷阱:別讓別人的人生,變成你的標準
在這個時代,我們活在一個「比較」的環境裡。不只是房子、車子,連旅遊地點、穿著、餐廳都在比。社群媒體更是把這個現象推到極致,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經過「精心挑選」的幸福瞬間。有些人尤其容易陷入這種焦慮,往往會出現一種想法:
別人好像都在過更好的人生,而我怎麼還在原地踏步?
但現實是:大部分人根本沒有時間、也不會在意你過得怎麽樣。人們所在意的往往是自己過得怎麽樣。當你不再需要觀眾時,你就能分辨出「實用」與「地位」的差別。你可以想像一下,當你跟妻子兒女在荒島上生活時,沒有其他人能看見你們的生活。這時候,你不會想要一間巨大的豪宅,而是會想要一個風景優美的舒適房子。你不會想要藍寶堅尼,而是想要一輛皮卡車。你不會想要品牌服裝,而是想要舒適的衣服。因為此時此刻,你根本沒有其他的觀眾,你所在乎的只有這間房子、車子與衣服是不是實用而已。
真正的財富,不是炫耀給別人看,而是當沒有人看見時,你仍然能過得很好。
金錢的最高用途:買回自己的時間與選擇權
豪瑟說,金錢的最高用途是創造獨立性。不是買車、不是買名錶,而主要是買「自由」。他說:
每存下一美元,其實是在購買未來屬於你的時間。

當你不必為了錢去做不想做的事,當你可以選擇與誰合作、什麽時候休息,那才是真正的富有。這種「獨立」其實不是非黑即白的,你不一定要財富自由,才能有自由。也許只是因為有點存款,失業時能多花一點時間找到好工作,那也是一種自由。
財務獨立不一定讓你更快樂,但它一定會讓你更少焦慮。
花錢的藝術:為自己而花,不為別人而演
那該怎麼花錢,才算聰明呢?豪瑟說,花錢沒有通用的公式。每個人都要自己找到「花得開心、又不後悔」的方式。這裡不妨聽聽看一個建議:
在你熱愛的事物上奢侈,在你不在乎的事物上,無情地削減。
如果你熱愛閱讀,那就買好書、打造舒適的閱讀角落;但如果你不在乎名牌,就不必花在那上面。還有一個觀念我很喜歡,他提到:
記憶是終極的複利資產。
當你花錢去旅行、去體驗真正熱愛的事物,真正的價值其實不是照片或打卡,而是那些會在心裡留下印記的回憶。當我們變老後,最好的部分是你可以在腦海中進行時間旅行,回憶自己在 50 歲或 20 歲時的樣子。

當龍蝦大餐成為理所當然時,幸福感就會消失。
另外,豪瑟還提醒:奢侈的價值來自於對比。當一切都變成理所當然,幸福感就會消失。過著簡單的生活,偶爾享受一點奢侈,反而能讓快樂更長久。就像你三餐都吃龍蝦大餐,你也會膩、你會失去對龍蝦大餐的期待。在多數時候吃得簡單清淡,偶爾再吃龍蝦大餐,你反而會更快樂。
社會債務與風險:金錢不該主宰你的人生
這裡面還談到一個「社會債務」的概念。它不是借錢的債務,而是一種期望的債務。當我們讓別人的眼光、社會的標準主宰自己的消費決策,就等於欠了一筆會吞噬自由的債務。

范德比爾特家族後代背負了龐大的社會期望。
歷史上最有名的例子之一是范德比爾特家族。他們曾經是美國最有錢的家族之一,但幾代之後,財富帶給他們的不是幸福,而是悲劇。因為他們背負著社會期望這筆債務,他們將金錢花在大房子、豪華遊艇跟奢華的宴會上,只為撐得起旁人對他們家族應有生活方式的期待,這無疑是讓金錢主宰了自己的選擇與人生。

生活中的風險,是以「你在未來會後悔什麼」來定義的。
所以豪瑟認為,生活中的風險,其實就是以「你在未來會後悔什麼」來定義的,衡量風險最好的方式是問自己:什麽事會讓我在將來後悔?

真正的自制力,是對未來的自己懷有同理心。
自制力代表的是我們能夠設身處地為未來的自己著想的能力,去同理那個未來將會經歷特定處境的自己。當展現自制力時,我們實際上是在採取行動,以確保未來的自己不會後悔今天的決定。缺乏自制力通常會導致短期非理性消費,例如用信用卡購買奢侈品。雖然購買的當下是快樂的,但這種喜悅很快就會消失,但債務卻會長期存在。這種短期消費最終會讓未來的自己感到後悔。
所以對未來的自己懷有同理心,你會更清楚哪些事物花得太多,哪些事物又花得太少。我們不應該去和別人的外在包裝進行比較,這只是無端增添自己的內在焦慮感而已。別人為那些東西所付出的代價可能遠遠超過你的想像。當我們試著理解未來的自己真正想要什麽後,才能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結語
總結來說,《金錢的運用藝術》這本書想告訴我們:
金錢應該是為生活服務的工具,而不是讓你陷入焦慮的枷鎖。
讓錢替你創造時間、選擇與回憶,而不是替別人的掌聲買單。就像豪瑟說的三句話:
- 你的花費要少於你所賺的金錢。
- 財務獨立就是一種財富。
- 讓金錢為你工作而不是成為金錢的奴隸。
最後,願大家都能妥善地運用金錢,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地獨立與幸福。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你成為我的付費訂閱者。這不只是對我創作的支持,更讓我有資源持續深入研究與整理這些知識,讓內容更完整、更有價值。
💼 方格子付費訂閱專區👉每月餵食寫作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