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比較

含有「社會比較」共 1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你有沒有發現,錢變多了,卻不一定更快樂?本文介紹摩根・豪瑟的《花錢的藝術》,帶你重新思考金錢、幸福與自由的關係。幸福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而在於你「想要」多少。懂得花錢,其實也是一種人生智慧:讓錢為你創造時間與選擇,而不是焦慮與比較。
Thumbnail
認真孝-avatar-img
7 天前
大多數人想要的不是更多的金錢,而是金錢伴隨而來的自由,如果只能選一樣東西來改善生活,那應該是穩健的人際關係。
小新讀book-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認真孝 我也認同你的想法😊
打開 IG 或 Facebook,看到某個好友又發了一張精緻得像雜誌封面的生活照:陽光灑落得剛好,拿著咖啡的手不經意露出名牌錶,背景模糊得恰到好處。底下是一整排熱情的留言: 「太美了吧❤️」 「你怎麼永遠都在度假?」 你滑著手機,心裡忍不住想:為什麼他每次都這麼受歡迎?
Thumbnail
為什麼男生總被期待要「強大」?為什麼落後、脆弱、無助會讓人感到羞恥?這篇專欄透過故事、心理學解析與文化回顧,帶你看見男性背後的壓力與掙扎:從歷史遺緒到現代職場,從家庭期待到內心拉扯。唯有理解「強大」的真相,學會在脆弱中尋找力量,男人才能真正活出自由的自己。
Thumbnail
現代社會似乎推崇一種「我很好」的文化。社群媒體上,人人都在展現自己最光鮮亮麗的一面;職場中,沒有人願意顯露自己的疲憊與困惑。我們努力向外界證明自己過得很好,但在獨處時,卻可能感到焦慮、疲憊,甚至懷疑自己不夠好。 事實上,我們不需要假裝一切都好。接受自己的低潮,正是通往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 當「別
「真正的財富,不在於你擁有多少昂貴的物品,而在於你能否自由掌控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創文者雪源-avatar-img
2024/10/06
每個人都可以好好探索一下自己的價值觀 😀
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由心理學家Leon Festinger提出:人們通過與他人比較來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在金錢方面,當人們感到自己在財務上劣於他人時,他們可能會產生自卑感。這種自卑感可能會引發對比他人富裕的憤怒和嫉妒,並表現為仇富心理。這種比較不僅僅是對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摩根.豪瑟的著作《致富心態》,重點在於投資理財的觀念及人生哲學,而非傳授具體賺錢技巧。書中提醒讀者不應追隨極端成功的例子,反而應尋找適用於大部分人的成功法則。同時指向人類永無止境的金錢渴望及社會比較所帶來的影響,讓人反思何時才算真正的滿足。此書適合有志於投資理財與自我成長的讀者參考。
Thumbnail
V-avatar-img
2024/11/03
看完這篇讀書心得突然想到戴斯蒙·屠圖大主教曾說過一句老方法,也許聽來陳腔濫調,那就是細數自己的幸福。比如你的房子或許比不上那個人的豪宅,但至少我不是餐風露宿,感激現下擁有的事物。 或者是改變觀念,例如: 我們家明明只有三個人,為什麼我會需要一棟七間房的豪宅? 我想要它做甚麼? 大主教說: 這個時候換個角度想,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氣候變遷問題那麼嚴重,那都是因為人類急速消耗資源,過度追求我們其實已經足夠的資源。
付費限定
台灣高資產客群用過去2019~2023年的複合成長率計算會從11萬人成長到13.7萬人 而總額度預期會從32兆>46兆 這也是為什麼景氣藍燈跟紅燈對於台灣80%以上的人不會有特別感受 永遠都還是覺得經濟沒有特別好,這是從2004年開始就都一直存在,景氣藍燈一樣低迷景氣紅燈一樣無感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消費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們的消費行為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之一就是社會比較。社會比較指的是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比較和競爭,並根據這些比較來影響我們的消費決策。這種影響可能來自親友、同事,甚至是社群媒體上的名人和偶像。 本文旨在探討社會比較和消費之間的關係,並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