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比較

含有「社會比較」共 1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現代社會似乎推崇一種「我很好」的文化。社群媒體上,人人都在展現自己最光鮮亮麗的一面;職場中,沒有人願意顯露自己的疲憊與困惑。我們努力向外界證明自己過得很好,但在獨處時,卻可能感到焦慮、疲憊,甚至懷疑自己不夠好。 事實上,我們不需要假裝一切都好。接受自己的低潮,正是通往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 當「別
「真正的財富,不在於你擁有多少昂貴的物品,而在於你能否自由掌控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創文者雪源-avatar-img
2024/10/06
每個人都可以好好探索一下自己的價值觀 😀
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由心理學家Leon Festinger提出:人們通過與他人比較來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在金錢方面,當人們感到自己在財務上劣於他人時,他們可能會產生自卑感。這種自卑感可能會引發對比他人富裕的憤怒和嫉妒,並表現為仇富心理。這種比較不僅僅是對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摩根.豪瑟的著作《致富心態》,重點在於投資理財的觀念及人生哲學,而非傳授具體賺錢技巧。書中提醒讀者不應追隨極端成功的例子,反而應尋找適用於大部分人的成功法則。同時指向人類永無止境的金錢渴望及社會比較所帶來的影響,讓人反思何時才算真正的滿足。此書適合有志於投資理財與自我成長的讀者參考。
Thumbnail
V-avatar-img
2024/11/03
看完這篇讀書心得突然想到戴斯蒙·屠圖大主教曾說過一句老方法,也許聽來陳腔濫調,那就是細數自己的幸福。比如你的房子或許比不上那個人的豪宅,但至少我不是餐風露宿,感激現下擁有的事物。 或者是改變觀念,例如: 我們家明明只有三個人,為什麼我會需要一棟七間房的豪宅? 我想要它做甚麼? 大主教說: 這個時候換個角度想,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氣候變遷問題那麼嚴重,那都是因為人類急速消耗資源,過度追求我們其實已經足夠的資源。
付費限定
台灣高資產客群用過去2019~2023年的複合成長率計算會從11萬人成長到13.7萬人 而總額度預期會從32兆>46兆 這也是為什麼景氣藍燈跟紅燈對於台灣80%以上的人不會有特別感受 永遠都還是覺得經濟沒有特別好,這是從2004年開始就都一直存在,景氣藍燈一樣低迷景氣紅燈一樣無感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消費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們的消費行為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之一就是社會比較。社會比較指的是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比較和競爭,並根據這些比較來影響我們的消費決策。這種影響可能來自親友、同事,甚至是社群媒體上的名人和偶像。 本文旨在探討社會比較和消費之間的關係,並
Thumbnail
把一檔談社會階級衍生性八卦的Podcast節目推進第二季,對我而言,有具體又重大的意義,首先是--撐、過、來、了,在新一季節目裡將有更多新嘗試,期待舊雨新知的收聽!
Thumbnail
以前我在〈拜託,別再說我很乖了〉一篇說到我認為「乖」這個稱讚為我帶來了過於害怕犯錯的阻礙,乖得不敢冒險試錯,也就很難獲得成長。其實再拉遠一點來看,不單單只是「乖」,所有的稱讚也有可能反成了成長的障礙...
Thumbnail
原因和「社會比較」幾個關鍵概念有關。 1. 首先,我們逃脫不了「社會比較」。 2. 第二個關鍵概念是,「社會比較」有「向上」與「向下」兩種方向。 3. 第三個關鍵概念是,我們可能因為「社會比較緣故,太想要贏,也因此會想要作幣,想挖敵人的牆角,甚至為了打敗對手而做一些瘋狂的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