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遺產稅?小心你的荷包大失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裡是小新讀book,我會不定期分享會計知識、閱讀心得和投資理財相關的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一個「起點」,引領你進一步思考和閱讀,豐富你的思維和知識。歡迎大家按下「追蹤」按鈕,這樣就不會錯過我最新的文章啦!此外,如果你也喜歡看影片,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小新讀book」,讓我們可以一起在學習的路上成長。
另外,因為持續創作不易,方格子也推出了為創作者設計的廣告分潤計畫。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希望你能點擊一下廣告,這小小的舉動將成為支持我繼續創作的動力。當然,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訂閱贊助,這會讓我更有動力創作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感謝你的支持!

raw-image

哈囉,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誰需要繳遺產稅和贈與稅,以及哪些財產會被課稅。有些人可能以為海外財產不會被課贈與稅,結果……就被國稅局抓包了!像是老張,他長年住在台灣,2023年初把紐西蘭的一棟房子送給兒子小張。他天真地以為:「這房子在國外,應該不用報吧?」結果國稅局可沒這麼想!最後,這棟房子被認定市值有1,100萬元,扣掉當年度的贈與免稅額244萬元,還是得繳85.6萬元的贈與稅。更慘的是,因為沒主動申報,被罰了0.5倍的罰款42.8萬元,總共掏了約128萬元出來,真的是荷包大失血啊!

老張因為缺乏對稅的知識,讓自己的荷包大失血!

老張因為缺乏對稅的知識,讓自己的荷包大失血!

另外,這個規定不只適用於贈與稅,遺產稅也是一樣的。如果一個長期住在台灣的人過世,他名下的所有財產——不管是在台灣還是國外,房子、存款、股票等等,都算是遺產,依法都要申報並繳納遺產稅。當然,許多民眾未必是出於故意,大都是因為不了解相關規定,才沒有向國稅局申報。所以對遺產與贈與稅多少有點基本的認識,很可能可以幫我們省下一大筆錢。

誰要繳遺產稅?

遺產稅採取「屬人+屬地主義」。

遺產稅採取「屬人+屬地主義」。

我們的遺產稅採取「屬人+屬地主義」。

  • 所謂的「屬人」主義是指,只要是「居住者」,也就是經常居住在中華民國境內的國民,對於境內與境外的財產都要繳遺產稅。
  • 至於「屬地」主義則是指,如果是「非居住者」,也就是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外的國民及外國人,只需要對中華民國境內的財產繳稅。
《遺產與贈與稅法》對經常居住的定義。

《遺產與贈與稅法》對經常居住的定義。

聽到這裡是不是有人就開始會想:「那我乾脆去國外住一陣子,是不是就可以避稅了呢?」可惜沒這麼容易!這時就要來看看政府對經常居住的定義了。

  • 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4條第3項的規定,如果在死亡事實或贈與行為發生前2年內,在國內有「住所」的話,就算是經常居住。至於所謂的住所,實務上會以「戶籍」來做判斷。
  • 此外,如果在國內沒有住所,也就是沒有設戶籍,但是有居所,像是住在旅館或朋友家,而且在死亡事實或贈與行為發生前2年內,在國內住了超過365天,還是會被認定為居住者。
  • 但如果你是受政府聘請來工作,在國內有特定的居留期限,則不會被視為居住者,課稅範圍也會比較小,否則這樣會降低你來台灣工作的意願。
  • 最後,只要不符合上面兩項經常居住定義的人,就會被歸類為非居住者,只對境內的財產課稅。
  • 而國稅局也曾提到,實務上還是會先看國籍,如果是外國籍,那麼就算居留超過365天,還是會視為非居住者,而只對境內財產課稅。
防規避條款:對自願拋棄國籍的防範。

防規避條款:對自願拋棄國籍的防範。

聽到這裡,你可能又會想,既然非居住者比起居住者可以不用對境外財產繳稅,那是否有人會自願拋棄國籍來規避遺產與贈與稅呢?以前當然有人會這麼做,但政府也很聰明,有因應這種行為而訂定了防規避的條款,在《遺產及贈與稅法》第3-1條規定:

在死亡事實或贈與行為發生前2年內,被繼承人或贈與人自願喪失國籍者,還是要依規定課徵遺產與贈與稅。

如此便可在一定程度上防堵這個漏洞。


⚠️ 以下為聯盟行銷連結,透過這些連結購買,我會獲得少量佣金,但不會影響您的價格,如果你剛好有這方面的需求,可以參考看看!

👍如果你有考慮語言課程,可以參考:https://tinyurl.com/2addcwok

👍如果你需要英語學習資源,可以參考:https://tinyurl.com/24o8efm5

👍如果你想要找書,可以參考:https://tinyurl.com/2ad9v9tn


哪些財產會被課遺產稅?

遺產的課徵範圍。

遺產的課徵範圍。

接著,在遺產課徵範圍部分,哪些財產會被課遺產稅呢?這規範《遺產及贈與稅法》第4條中。這些財產包括去世者所遺留下的動產、不動產,還有其他一切有財產價值的權利。既然知道這些遺留下來的財產會被課稅,有人就不免會動歪腦筋,動歪腦筋的人有可能是被繼承人自己,也有可能是未來的繼承人們

過世前突然狂送財產?小心被盯上!

死亡前主動贈與。

死亡前主動贈與。

例如:有些人知道自己身體快不行了,就趕快把財產送出去,以為這樣就可以避掉遺產稅。而政府當然也預期到有人會來這一招,因此,在《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5條便規定,被繼承人如果在死亡前2年內贈與財產給某些「特定人」,在被繼承人死亡時,還是會被算進遺產,課徵遺產稅。這叫做「擬制遺產」,也就是雖然財產已經不在被繼承人名下,但政府還是會認定屬於他的遺產。

《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5條

《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5條

至於這些「特定人」有哪些呢?在一般情理上的判斷,我們會預期被繼承人會把財產移轉給「自己人」,也就是具有較深厚關係的親屬。因為如果移轉給朋友或不熟的人,難免會有風險。這些特定人包括:

  • 被繼承人的配偶、
  • 被繼承人依民法第1138條及1140條規定的各順序繼承人
  • 以及這些順序繼承人的配偶。
民法第1138條提到的對象。

民法第1138條提到的對象。

首先,你的另一半無庸置疑是自己最親密的人。接著你未來的遺產繼承人也會是自己親密的人,這也正是民法第1138條提到的對象,除了配偶為當然繼承人外,其餘可以依序繼承的人包括:直系血親卑親屬、然後是父母、然後是兄弟姊妹、最後是祖父母

這個順位上的解釋是這樣的,如果被繼承人有子女,那麼第一順位繼承人就是直系血親卑親屬;如果被繼承人沒有子女,但父母仍健在,那麼此時父母就會變成第一順位繼承人,後面就以此類推。而這些人都是和被繼承人有著血緣關係。

再來剛剛所提到位居第一順序的繼承人,如果很不幸地在繼承開始前死亡或喪失繼承權,這個時候會由其直系血親卑親屬來「代位繼承」其應繼分。這項代位繼承的概念被規範在民法第1140條裡面。此時,贈與給第一順序繼承人直系血親卑親屬的財產,還是會被認定為被繼承人的遺產而予以課稅。最後則是剛剛所提到的各順序繼承人的配偶,也屬於被規範的特定人當中。

就算受贈人拋棄繼承,還是要課稅。

就算受贈人拋棄繼承,還是要課稅。

所以這裡可以看出,政府對於這些可能受贈的特定人其實是定了許多道防線,將與被繼承人有關的親密之人受到的贈與通通納入課徵範圍裡。另外還要再補充一點,如果在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這些受贈人拋棄繼承,還是要將受贈的財產視為被繼承人的遺產課稅唷,真的是讓人無法可避。

病得不能動,財產卻被轉走?當心被追查!

重病期間財產被交易。

重病期間財產被交易。

另外一種情況是,被繼承人明明生了重病,常理來看已經無法處理日常事務,但在此期間卻陸續發生以其名舉債、出售其財產或提領存款的情形。可想而知,這很可能是繼承人在作怪,因為他們怕後續要繳納高額的遺產稅。由於無法證明這些處理動作是否為被繼承人的意思表示,所以實務上會請繼承人來說明原因、證明資金的流向。如果繼承人們無法證明這些借款、財產或存款的合理用途,那同樣會被列入遺產課稅。

以上就是有關遺產與贈與稅的對象與範圍的介紹,希望有讓你聽懂。如果你有其他相關問題,歡迎在留言區一起討論。另外,如果你覺得這些內容不錯,也歡迎點愛心、追蹤和分享喔,我是小新,我們下次見!


我喜歡閱讀,希望可以透過這個專題,將自己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心得與想法記錄下來,因為確實寫下這些想法,才代表自己已深入理解書中的內容,此外,這些寫下來的內容也可以跟大眾分享、交流,或許也能對讀者產生小小的幫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是否曾以為致富靠的是高超的財務技巧?其實,《致富心態》告訴我們,真正的關鍵在於你的思維與決策方式!透過本書中精彩的小故事,從加油站員工變百萬富翁的平凡人,到金融菁英一夜破產的反差人生,再到巴菲特成功的秘訣,這些案例揭示了耐心、謙遜與滿足感的重要性。本文將帶你跳脫傳統理財思維,培養穩健的財務心態!
東芝曾是日本的驕傲,科技創新的象徵,但為何這樣一個百年企業,竟走向財務造假、最終退市的命運?本文將與觀眾一同了解這段令人惋惜的東芝殞落之路。
本文主要介紹一項新主題:永續報告書。它將會計與投資做了結合,試圖站在「永續」的角度來評估公司的「價值」。這種價值資訊對於投資者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希望能影片內容能讓大家聽懂並進一步激發各位的興趣。
西塞羅是羅馬共和國後期一位多才的人物,藉由了解他的哲學思想、政治理念與理想中的經濟活動,有助於我們窺探古羅馬時期的思想與生活。另外藉由了解斯多噶主義思想也有助於我們心靈生活的提升,使我們能以平靜、理性的態度理解這個世界。
《富爸爸 菁英的大騙局》探討了貨幣、教育和資產這三個在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這本書挑戰了我們對貨幣、知識傳授和資產的傳統觀念,揭示了它們在現實世界中帶有的虛假性質。相信能對你固有的思維產生衝擊,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本文主要介紹書籍《下重注的本事》中的一個故事,藉此解釋什麼是「當道」投資,並且期望能夠啟發觀眾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投資機會,創造更多財富。如果您對投資有興趣,強烈建議閱讀這本書,這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好書。
你是否曾以為致富靠的是高超的財務技巧?其實,《致富心態》告訴我們,真正的關鍵在於你的思維與決策方式!透過本書中精彩的小故事,從加油站員工變百萬富翁的平凡人,到金融菁英一夜破產的反差人生,再到巴菲特成功的秘訣,這些案例揭示了耐心、謙遜與滿足感的重要性。本文將帶你跳脫傳統理財思維,培養穩健的財務心態!
東芝曾是日本的驕傲,科技創新的象徵,但為何這樣一個百年企業,竟走向財務造假、最終退市的命運?本文將與觀眾一同了解這段令人惋惜的東芝殞落之路。
本文主要介紹一項新主題:永續報告書。它將會計與投資做了結合,試圖站在「永續」的角度來評估公司的「價值」。這種價值資訊對於投資者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希望能影片內容能讓大家聽懂並進一步激發各位的興趣。
西塞羅是羅馬共和國後期一位多才的人物,藉由了解他的哲學思想、政治理念與理想中的經濟活動,有助於我們窺探古羅馬時期的思想與生活。另外藉由了解斯多噶主義思想也有助於我們心靈生活的提升,使我們能以平靜、理性的態度理解這個世界。
《富爸爸 菁英的大騙局》探討了貨幣、教育和資產這三個在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這本書挑戰了我們對貨幣、知識傳授和資產的傳統觀念,揭示了它們在現實世界中帶有的虛假性質。相信能對你固有的思維產生衝擊,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本文主要介紹書籍《下重注的本事》中的一個故事,藉此解釋什麼是「當道」投資,並且期望能夠啟發觀眾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投資機會,創造更多財富。如果您對投資有興趣,強烈建議閱讀這本書,這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好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摘要 遺產稅容易漏報的項目 1. 退休金 2. 銀行保險箱 3. 死亡前二年贈與特定親屬財產 另外,若繼承人辦理拋棄繼承,則不能使用扣除額 以文章中提到的情況來說 "配偶尚未過世,膝下兩男兩女皆已成年,次男為重度身心障礙者。" 扣除額(2024 年最新數字) 配偶:553 萬 成年
為避免特定繼承人不情願地另外從口袋出拿出錢來繳遺產稅,或者拿自身的財產去做擔保抵押,以方便其他繼承人執行後續之遺產移轉等情形,"預留稅源"似乎是比較健全之規劃方式 ​ 因此,為避免以上情形,預留稅源似乎是比
重點 繳納稅款正常來說應該要用現金繳,但如果被繼承人過世沒有預留稅源,就會讓子女沒有錢繳遺產稅,無法繼承財產 但如果被繼承人的遺產裡有存款(現金),則由繼承人過半數及其應繼分合計過半數同意,或繼承人的應繼分合計逾三分之二同意,就能向國稅局提出申請,以「被繼承人遺產中的存款」繳納稅款
不少父母會及早為子女規劃就學基金或成家基金,不過應留意贈與稅。國稅局近期發現,有父母將存款轉存子女名下定存單,沒意識到已超過贈與免稅額,未申報贈與稅,而遭到國稅局補稅加罰。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依《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贈與是指財產所有人將自身財產無償給予他人,經他人接受後而生效力的行為,財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贈與稅的各項相關條文,包括贈與稅的定義、納稅義務人、課稅標的、課稅時間及物之價值等內容。贈與稅是生前無償給予他人財產,所課徵之稅賦,本文將逐一解釋相關條文,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贈與稅計算的各個項目之說明,包括贈與稅的贈與總額、免稅額、扣除額、稅率、稅額、物價指數連動法與其他減免之情形等,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遺產稅計算的各個項目之說明,包括遺產稅的遺產總額、免稅額、扣除額、稅率、稅額、物價指數連動法與其他減免之情形等,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視同贈與 → 財產之移動,具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以贈與論,依本法規定,課徵贈與稅: 一、在請求權時效內無償免除或承擔債務者,其免除或承擔之債務。(例如我欠甲錢,甲說不用還了,那甲要去繳贈與稅) 二、以顯著不相當之代價,讓與財產、免除或承擔債務者,其差額部分。(例如爸媽用遠低於市價賣房子給小孩)
摘要 在使用保單時,須注意三種稅、三欄位、和三個時間點,才不會到時候才知道要繳一堆稅 三種稅: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 所得稅,例如投資型保單中,若有海外基金收益,應列為海外所得 贈與稅,當保單中的要保人和受益人不同,或是變更要保人時,會被課贈與稅 遺產稅,死亡保險給付不計入遺產總額,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一位父親去世後,其兒子無力支付房屋稅,導致房屋被拍賣以支付稅金的故事。 文章提出在面臨類似情況時,可以考慮爭取更多利益的方法,並提出了在此情況下的一些解決方案。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摘要 遺產稅容易漏報的項目 1. 退休金 2. 銀行保險箱 3. 死亡前二年贈與特定親屬財產 另外,若繼承人辦理拋棄繼承,則不能使用扣除額 以文章中提到的情況來說 "配偶尚未過世,膝下兩男兩女皆已成年,次男為重度身心障礙者。" 扣除額(2024 年最新數字) 配偶:553 萬 成年
為避免特定繼承人不情願地另外從口袋出拿出錢來繳遺產稅,或者拿自身的財產去做擔保抵押,以方便其他繼承人執行後續之遺產移轉等情形,"預留稅源"似乎是比較健全之規劃方式 ​ 因此,為避免以上情形,預留稅源似乎是比
重點 繳納稅款正常來說應該要用現金繳,但如果被繼承人過世沒有預留稅源,就會讓子女沒有錢繳遺產稅,無法繼承財產 但如果被繼承人的遺產裡有存款(現金),則由繼承人過半數及其應繼分合計過半數同意,或繼承人的應繼分合計逾三分之二同意,就能向國稅局提出申請,以「被繼承人遺產中的存款」繳納稅款
不少父母會及早為子女規劃就學基金或成家基金,不過應留意贈與稅。國稅局近期發現,有父母將存款轉存子女名下定存單,沒意識到已超過贈與免稅額,未申報贈與稅,而遭到國稅局補稅加罰。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依《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贈與是指財產所有人將自身財產無償給予他人,經他人接受後而生效力的行為,財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贈與稅的各項相關條文,包括贈與稅的定義、納稅義務人、課稅標的、課稅時間及物之價值等內容。贈與稅是生前無償給予他人財產,所課徵之稅賦,本文將逐一解釋相關條文,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贈與稅計算的各個項目之說明,包括贈與稅的贈與總額、免稅額、扣除額、稅率、稅額、物價指數連動法與其他減免之情形等,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遺產稅計算的各個項目之說明,包括遺產稅的遺產總額、免稅額、扣除額、稅率、稅額、物價指數連動法與其他減免之情形等,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視同贈與 → 財產之移動,具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以贈與論,依本法規定,課徵贈與稅: 一、在請求權時效內無償免除或承擔債務者,其免除或承擔之債務。(例如我欠甲錢,甲說不用還了,那甲要去繳贈與稅) 二、以顯著不相當之代價,讓與財產、免除或承擔債務者,其差額部分。(例如爸媽用遠低於市價賣房子給小孩)
摘要 在使用保單時,須注意三種稅、三欄位、和三個時間點,才不會到時候才知道要繳一堆稅 三種稅: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 所得稅,例如投資型保單中,若有海外基金收益,應列為海外所得 贈與稅,當保單中的要保人和受益人不同,或是變更要保人時,會被課贈與稅 遺產稅,死亡保險給付不計入遺產總額,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一位父親去世後,其兒子無力支付房屋稅,導致房屋被拍賣以支付稅金的故事。 文章提出在面臨類似情況時,可以考慮爭取更多利益的方法,並提出了在此情況下的一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