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通關日治越道線是一條橫跨南投縣信義鄉與花蓮縣卓溪鄉的高山步道,全長近百公里,串聯起中央山脈的壯麗景觀與深厚的人文歷史。從東埔登山口到瓦拉米步道登山口,沿途經過八通關草原的開闊、飛瀑斷崖的驚險,以及無數日治時期的駐在所遺跡,這條古道不僅是登山者的挑戰,更是探尋台灣歷史與生態的絕佳路徑。準備好踏上這段穿越山林、溪谷與歷史的冒險之旅了嗎?
🌄 簡介:古道上的歷史與自然交響曲
八通關日治越道線以大水窟為界,分為西段與東段,西段路況較佳,曾是日治時期攀登玉山的熱門路線;東段雖經整修,但屢受颱風侵襲,部分路段崩塌,挑戰性更高。從東埔出發,沿途可見雲龍瀑布的磅礡、父子斷崖的險峻,以及八通關草原的遼闊。越過大水窟後,步道穿梭於崇山峻嶺,跨越溪流吊橋,伴隨濃綠的樹林與清脆的鳥鳴。這條人煙罕至的古道,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沿途的紀念碑與駐在所遺跡訴說著百年前的戰役與開拓故事。
📋 基本資訊:一覽古道全貌
- 所在縣市:南投縣信義鄉、花蓮縣卓溪鄉
- 里程:全程98.6公里
- 步道類型:高山步道(雙向進出)
- 海拔高度:600至3642公尺
- 高度落差:3042公尺
- 路面狀況:土徑、碎石、拉繩、崩壁、過溪
- 所需時間:8天
- 難易度:高,適合有經驗的登山者
- 所屬園區:玉山國家公園
- 山脈:中央山脈
- 最適季節:春、夏、秋
- 申請入山/入園:需申請,請至相關網站辦理
- 百岳:八通關山(3335公尺,森林三角點)
- 附近步道:八通關雲龍瀑布步道、玉山主峰步道、瓦拉米步道、八通關越道鹿鳴吊橋段、八大秀、新康橫斷出瓦拉米、八通關上玉山、八通關越嶺東線、華巴諾砲台、八通關太魯那斯線、清朝八通關古道全線
- 相關山屋:瓦拉米山屋、抱崖山屋、多美麗營地、大分山屋、托馬斯營地
- 基點:八通關山(3335公尺,森林三角點)
🚗 交通指南:抵達登山起點
🚙 開車路線
- 東埔登山口:從國道3號名間交流道下,沿台3線至水里,接台16線經集集至水里,再轉台21線,經信義、同富至東埔,沿開高巷依八通關古道指標前行即可抵達登山口。
- 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從花蓮玉里沿台9線轉台30線,經南安、卓樂至南安遊客中心,續行台30線至終點,即可抵達瓦拉米步道登山口。
🚌 大眾運輸
- 東埔登山口: 從水里搭乘員林客運6732或6734台灣好行東埔線至東埔,沿開高巷依八通關古道指標步行約30分鐘抵達。 從集集搭乘員林客運6734台灣好行東埔線至東埔,沿開高巷步行約30分鐘抵達。
- 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從花蓮玉里搭乘花蓮客運1130至南安遊客中心下車,沿台30線步行約1.5小時以上抵達登山口,建議自行開車或租車前往。
注意事項:
- 大水窟至大分路段坍方嚴重,通行時需格外小心。
- 東段有台灣黑熊、螞蝗、毒蛇、虎頭蜂出沒,務必做好防護措施。
- 請勿破壞古蹟或留下垃圾,保護自然生態。
🗺️ 路線地圖:八天七夜的史詩之旅
- 出發點:東埔登山口或瓦拉米步道登山口
- 路線:
第一天:東埔登山口 → (5.8公里,220分鐘) → 樂樂山屋 → (8.5公里,270分鐘) → 觀高(宿)
第二天:觀高 → (2.8公里,130分鐘) → 八通關登山口 → (2.0公里,80分鐘) → 八通關山 → (2.0公里,50分鐘) → 八通關登山口 → (4.0公里,90分鐘) → 中央金礦山屋(宿)
第三天:中央金礦山屋 → (3.7公里,170分鐘) → 杜鵑營地 → (4.0公里,120分鐘) → 南營地 → (2.1公里,70分鐘) → 大水窟山屋(宿)
第四天:大水窟山屋 → (3.7公里,140分鐘) → 米亞桑 → (5.6公里,220分鐘) → 托馬斯 → (3.6公里,125分鐘) → 意西拉(宿)
第五天:意西拉 → (9.0公里,360分鐘) → 大分山屋(宿)
第六天:大分山屋 → (8.2公里,210分鐘) → 多美麗 → (5.8公里,150分鐘) → 抱崖山屋(宿)
第七天:抱崖山屋 → (14.2公里,270分鐘) → 瓦拉米山屋(宿)
第八天:瓦拉米山屋 → (13.6公里,290分鐘) → 瓦拉米步道登山口
注意事項:
- 觀高至八通關部分路段坍塌,需走高繞路線,沿途有路牌指引。
- 東段野生動物頻繁出沒,注意安全。
- 請愛護古蹟與生態環境,勿拾撿或破壞遺跡。
🌿 人文與生態:古道的歷史與自然之美
📜 八通關日治越道線的歷史
八通關日治越道線建於1909至1921年間,全長約125公里,西起南投信義久美,東至花蓮玉里,以大水窟為界分為東西兩段。相較於清代八通關古道的直線翻越,日治路線為監控布農族部落並促進經濟開發,沿等高線闢建,設有55個駐在所。1915年的喀西帕南、小川、大分、阿桑來戛等事件,促使台灣總督府投入巨資修建此警備道,沿途駐在所遺跡、紀念碑與舊吊橋見證了這段歷史。
🏞️ 西段:鄒族與布農族的領域
西段途經樂樂、觀高、八通關、杜鵑營地等駐在所,曾是日人攀登玉山的熱門路線。雖然多數駐在所建築已消失,僅存紀念碑、駁坎與階梯,但八通關駐在所的五層平台與門柱遺址,仍訴說著當年的繁忙景象。觀高設有直升機停機坪與林務局工作站遺跡,展望極佳,是西段的亮點。
🏯 東段:布農族的傳統領域
東段涵蓋布農族巒社與郡社群的領域,設有佳心、黃麻、瓦拉米、大分等近40個駐在所。部分駐在所留有駁坎、酒瓶等生活遺物,舊吊橋與紀念碑更增添歷史氛圍。大分駐在所規模最大,有「東段首都」之稱,擁有辦公室、彈藥庫、學校等設施,至今仍可見布農家屋遺跡與水泥彈藥庫。
🕳️ 沙敦隧道與多美麗
沙敦隧道位於朝日橋北側,長約10公尺,是古道主線上唯一的隧道,人工開鑿痕跡清晰可見。多美麗(源自日語「十三里」)駐在所以人字形頁岩駁坎聞名,台灣胡桃林蔭下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
🦋 生態特色
- 動物:步道跨越熱帶至寒帶生態,動物種類豐富,包括藍腹鷴、冠羽畫眉、台灣黑熊、水鹿、長鬃山羊等哺乳類與鳥類,還有蝴蝶、螢火蟲等昆蟲。
- 植物:從低海拔的榕、楠、樟到高海拔的檜木、杜鵑與箭竹草原,植被多樣,部分地名如瓦拉米(蕨)、太魯那斯(細竹)反映當地植物特色。
- 地形地貌:沿等高線闢建,坡度較緩,涵蓋板岩帶、大南澳片岩帶,峽谷、瀑布、斷崖等地形豐富,921地震後多處崩塌,需注意安全。
✨ 為什麼要挑戰八通關日治越道線?
這條古道不僅是一場體力與耐力的考驗,更是一段穿越歷史、自然與文化的深度旅程。從清幽的低海拔森林到開闊的高山草原,從日治駐在所的遺跡到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每一步都充滿驚奇與感動。無論你是追求百岳的登山者,還是熱衷探尋台灣歷史的旅人,這條古道都將帶給你難忘的回憶。
準備好踏上這條百里古道,探索山林與歷史的交織了嗎?快來計畫你的八通關日治越道線之旅,並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冒險夢想與準備心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