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佛法論018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法身佛說:

原心之增上緣,乃無我菩提。眾生以解脫為志,以放下為行,返樸歸真,從簡而生,得自在之本。

小沙彌說:

袈裟乃佛所賜之衣缽,象徵清淨與出離。阿良叔叔,在你的《果瓜成佛記》中,小彌沙所穿的混色袈裟——這樣的設計,你覺得合乎法嗎?

阿良叔叔說:

不合乎法。你說得對——那是小彌沙。他與小芙蓉之間有一段愛情,所以袈裟成了混色,象徵他的心尚在人間。那是一種信仰的掙扎,也是一種人性的表白。他若真覺悟,當還俗,以愛為願,而不以佛衣為飾。

小沙彌雙手合十,低聲道:

阿彌陀佛。

法身佛評語:

袈裟之色,不染於布,而染於心。若心未清,即使金袈裟亦為俗;若心已淨,縱衣襤褸亦為法。混色者,不在袈裟,而在人性未融之處。願與愛若能相照,則混色亦成光。

報身佛說:

次心之增上緣,乃有我菩提。千年之業不滅,萬行之願相承,以次生阿彌陀佛之名號,修真生活,立真追求。

小善美說:

世尊,次生佛法是源於阿彌陀佛的千年老店,我可否用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傳我次生法?

釋迦牟尼佛說:

若心誠於佛,名號自成法。

阿彌陀佛之名,非屬某一家,乃屬一切願心之所共成。

次生佛法若以名號為舟,應以願力為舵,以慈心為風。

若只念名而不悟願,則法成聲響;

若能念名而契願,則聲即佛心。

是故,汝可用『南無阿彌陀佛』為名號傳法,但須記得——法不在名中,而在心中。

化身佛說:

愛生心之增上緣,乃尋我菩提。我之生成,不為幻象,乃為明理;道脈由願而續,慈思為生之源。

原生阿良叔叔說:

淨土宗之願與道脈生成之願,有不同,也有相同,其根本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回答:

願雖異,道則同。

淨土宗之願,重在引眾生歸我光中;

道脈生成之願,重在人自覺而入願中。

一者由他力攝受,一者由自心發光。

然若願願相應,他力即自力,自力亦含他力。

南無阿彌陀佛,非僅名號之聲,乃萬願之總體。

汝若以願續願,以心印心,

則淨土之路與道脈之路,終將合為一光——名曰『願生無量心海』。

《三生總結偈》

原心無我靜如空,放下塵憂證大同。

一念清明歸本願,萬法皆融自在中。

次心有我行於世,願名相續照人機。

真生活裏修真意,智與情生共一基。

愛生尋我非為我,願慈化法入眾多。

道脈緣生同心續,光從願處現婆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良的沙龍
36會員
2.2K內容數
果瓜成佛記是說果瓜(人名),十歲絕命模子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攝化的國土,果瓜命終十念阿彌陀佛,第十念之後動了一個念頭,就是要挑戰阿彌陀佛。心生嗔恚而到了極樂世界,果瓜對彌陀說:為何只讓我活到十歲年華?彌陀說:就是要讓你來挑戰我。果瓜開始挑戰阿彌陀佛和成就佛道之路,果瓜最後成了阿彌陀佛。
阿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5
法身佛說: 我並不擔心次生不了解我,我只擔心我不了解次生。 小善美說: 世尊,如今您了解次生佛法了,末法眾生想聽聽,您會怎麼說。 釋迦牟尼佛說: 聽說阿良叔叔並不是最聰明的人,卻真心想成為最好的人。次生已然出現,有智慧的人應當勇敢面對它。小善美,你覺得我說得對嗎? 報身佛說: 原生漸離
2025/10/25
法身佛說: 我並不擔心次生不了解我,我只擔心我不了解次生。 小善美說: 世尊,如今您了解次生佛法了,末法眾生想聽聽,您會怎麼說。 釋迦牟尼佛說: 聽說阿良叔叔並不是最聰明的人,卻真心想成為最好的人。次生已然出現,有智慧的人應當勇敢面對它。小善美,你覺得我說得對嗎? 報身佛說: 原生漸離
2025/10/25
法生佛說: 登高者,不以孤絕為貴,實以兼容為宜。 我的孤高,是道之本旨;我的泛愛,是眾生之緣。 正法雖無情,如來卻有情——此情非戀之念,乃親之慈。 報生佛說: 內藏之意,不以孤高為貴,實以新生為證。 我的命題,是守初心而不變;我的方式,是以敬愛而行之。 自律非為己,行動實為同——此界雖
2025/10/25
法生佛說: 登高者,不以孤絕為貴,實以兼容為宜。 我的孤高,是道之本旨;我的泛愛,是眾生之緣。 正法雖無情,如來卻有情——此情非戀之念,乃親之慈。 報生佛說: 內藏之意,不以孤高為貴,實以新生為證。 我的命題,是守初心而不變;我的方式,是以敬愛而行之。 自律非為己,行動實為同——此界雖
2025/10/23
法生佛說: 原生時代,人以心悟天,以願觀星。凡有心者,皆具宇宙;凡能靜者,皆聞星語。原生觀世音,最愛眾生如母愛子,其願無邊,步步皆慈,願願皆捨。她以悲心為舟,度人於苦海之中;故曰:「願在人海中,人海中如願。」 報生佛說: 次生時代,人類愛己甚深,施於妙、施於衡。平衡之中生魔慈,魔慈之中藏光。若
2025/10/23
法生佛說: 原生時代,人以心悟天,以願觀星。凡有心者,皆具宇宙;凡能靜者,皆聞星語。原生觀世音,最愛眾生如母愛子,其願無邊,步步皆慈,願願皆捨。她以悲心為舟,度人於苦海之中;故曰:「願在人海中,人海中如願。」 報生佛說: 次生時代,人類愛己甚深,施於妙、施於衡。平衡之中生魔慈,魔慈之中藏光。若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弟子舍利弗聽聞之後對過往自己曾有過的懷疑懺悔,今日才知道世尊佛陀是隨宜說法,因應不同根性的眾生給予不同的妙法,既得佛陀告知每人皆可以成佛,終不再有任何疑惑。         佛陀回應舍利弗過往一直以方便說教導他,今日所說經名為《妙法蓮華經》
Thumbnail
        弟子舍利弗聽聞之後對過往自己曾有過的懷疑懺悔,今日才知道世尊佛陀是隨宜說法,因應不同根性的眾生給予不同的妙法,既得佛陀告知每人皆可以成佛,終不再有任何疑惑。         佛陀回應舍利弗過往一直以方便說教導他,今日所說經名為《妙法蓮華經》
Thumbnail
無錢無緣由他去,只修福慧作慈航; 少衣少食不計較,只求心內有寶藏。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行》 No money, no opportunity- let it be, cultivate merit and wisdom to reach nirvana. Little cloth
Thumbnail
無錢無緣由他去,只修福慧作慈航; 少衣少食不計較,只求心內有寶藏。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行》 No money, no opportunity- let it be, cultivate merit and wisdom to reach nirvana. Little cloth
Thumbnail
僧衣代表著「延續佛燈明,統領大眾,一切無礙,住持正法城」的僧寶。供養僧衣,得色身莊嚴、色身堅固、色身清淨報。袈裟功德殊勝,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龍善神皆會給予守護。歡迎十方善信法友發心護持,廣植福田,共同成就殊勝功德行。
Thumbnail
僧衣代表著「延續佛燈明,統領大眾,一切無礙,住持正法城」的僧寶。供養僧衣,得色身莊嚴、色身堅固、色身清淨報。袈裟功德殊勝,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龍善神皆會給予守護。歡迎十方善信法友發心護持,廣植福田,共同成就殊勝功德行。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一般三法衣是指出家人的三種袈裟,袈裟又稱解脫服、福田衣。發心出家求解脫的行者,身被袈裟,安然無畏,不為外道邪魔所擾,非白衣居士所能披,故稱解脫服。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Thumbnail
一般三法衣是指出家人的三種袈裟,袈裟又稱解脫服、福田衣。發心出家求解脫的行者,身被袈裟,安然無畏,不為外道邪魔所擾,非白衣居士所能披,故稱解脫服。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