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內惟有個凱:
這就是我想看高雄拍的動力之一,形式、技巧之類的不是第一要點,有趣的地方能用各種影像方式記錄下來。片中有提到高雄目前還有原住戶居住的眷村就剩這兒了,我也很好奇這裡的土地有什麼魔力,還可以不被處理掉?
片名大致說明完主題了,就是內惟自強新村有個徐凱,也是導演的父親,說是家族影像也不為過。但影像也揭示了村落現有的幾個問題,有累積許久、也有這幾年的新問題。比方修繕是所有眷戶都得面對的課題,但自強新村這幾年越來越多的獼猴朋友造訪,讓修繕難度與危險性增加,尤其自強新村老化、外移、獨居狀態肉眼可見,對於原住戶來講真的很困擾(碩一的時候跟同學一起到自強新村做小報告,當時就已經很明確了,如今恐怕只是更嚴重)。像是徐凱就因為猴子的防衛動作而導致手臂骨折,對生活帶來不小的衝擊,像是切菜、整理家園都很耗費心力。不過眷村好處依然是關係緊密,從小一起成長,至少每天早晨還有人ㄧ起運動、生活大小事會被鄰居照看,以及心情起落時,鄰居也會適時照應。
為什麼不離開呢?因為這裡就是他的家,生命不同階段的記憶都在這邊留下,環境也是得天獨厚,有些遺憾也還在這裡不能輕易割捨。從頭到尾在家中的畫面,徐凱都是一人在照料家園,但很多鏡頭都有意無意在暗示似乎有什麼「缺席」了,直到吃飯的環節才從鄰居口中確認是老伴玉蓮不見了。即便朋友再怎麼安慰,鏡頭中的他很明顯有種惆悵感,跟他起頭自律、豁達的樣態有很大反差。
想調查或拍攝眷村/地方,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得要時刻挑戰領域的界線,用這種方式相對溫柔也有底氣。在自強新村持續頹壞的時間線上,眷村後代透過家族影像紀念與感謝父母,也用鏡頭記錄土地(自強新村)的景象與生活樣態,是自己很喜歡的一部片。

數年前與同學拍下的自強新村一隅
②百花公主:
京劇劇目結合女性生命課題(生育、家庭關係、自我),跨界融合很有趣,但感受上幾個角色很有設定感(分手炮、多元成家、傳統男性),對白覺得很有臺劇感,說不定那天可以拍成XD
不過,很喜歡最後一幕的演出,京劇表演、鏡頭光線、角色肢體表情呈現的很美,腦海馬上閃過前面看的《國寶》,會讓人期待可以把這故事擴張,拍出京劇表演者人生追尋的電影。
③假人的嘆息:比較抽象感受有限,大概理解是女性面對性別暴力自我修復的狀態?假人不斷被毀損、復原,夾雜著性暴力的動作與聲音,當兩個角色好像共感和解時,男性角色又開槍讓一切被攪亂,最後看來好像是逃逸出她們被困的假人工廠。不過以為兩個女角代表不同時期的自我,但片尾看來是四個角色,似乎搞錯了。
④人魚漢斯:改編美人魚故事的動畫,蠻明確要呈現多元性別主題,從恐懼到面對到接納。唯獨片中的旗津貝殼館讓自己出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