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中的大千世界:環球惜食故事集

更新 發佈閱讀 13 分鐘

開篇:一場溫柔的邀請

親愛的孩子們,地球就像我們共同的一張大餐桌,慷慨地為我們擺上了四季的贈禮。然而,在這張豐盛的餐桌上,一個令人心疼的現象正在發生。數據告訴我們,我們每天丟棄的食物超過10億份,但與此同時,我們大家庭中卻有將近8億的家人(7.83億人)正在挨餓。

請不要感到被指責,這不是一本沉重的書。這是一場溫柔的邀請,邀請你和我一同踏上一場環球旅行。我們將靜下心來,去聆聽世界各地古老文化中,那些關於愛護食物的智慧故事。這些故事像一顆顆溫暖的種子,蘊藏著滋養我們心靈的力量。讓我們一起出發,去發現藏在一粒米中的大千世界吧。

raw-image


--------------------------------------------------------------------------------

1. 來自東瀛的智慧:日本的「勿體無い」——萬物皆有心

秋日午後的陽光,暖洋洋地灑在日本式庭院裡。小女孩明子從廚房拿起一顆紅潤的蘋果,上面卻有一個像指印大小、微微凹陷的褐色斑點,她因此皺起了眉頭。

「這顆蘋果壞了,」她嘟囔著,正準備把它扔進垃圾桶。

「等等,明子。」奶奶溫柔的聲音從她身後傳來。她接過蘋果,仔細端詳著,眼神中滿是憐惜。「這不是浪費,這是『勿體無い』(Mottainai)啊。」

明子不解地看著奶奶。「『勿體無い』不就是浪費的意思嗎?」

奶奶搖了搖頭,微笑著說:「它比浪費更深刻。孩子,『勿體無い』是當我們未能讓萬物發揮其全部價值時,心中感到的那份深深的遺憾。你看,這顆蘋果為了來到我們手中,吸收了多少陽光的溫暖、雨水的滋潤?它凝聚了土地的精華和農人爺爺的辛勞。僅僅因為一個小斑點就拋棄它,是對這一切因緣的不敬啊。」

說著,奶奶從櫥櫃裡拿出一個古樸的茶碗。碗身上有一道道清晰的裂痕,但這些裂痕卻被優美的金色線條細心填補,閃耀著柔和的光芒。

「你看這個茶碗,它曾經碎過,」奶奶撫摸著金色的紋路,「但我們沒有丟棄它,而是用『金繼』(Kintsugi)的藝術修復了它。這些裂痕不是恥辱,而是它獨一-無二的歷史。它提醒我們,生命中的不完美也值得被珍惜和修復,而不是輕易拋棄。」

明子看著金色的茶碗,又看看手中的蘋果,似乎明白了什麼。她從奶奶手中拿過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地削掉了那個褐色的斑點。剩下的蘋果潔白飽滿,散發著清甜的香氣。她咬了一大口,那清脆的聲音和滿口的甘甜,彷彿是對陽光、雨水、土地和農人最真誠的感謝。她閉上眼睛,感受著那份清甜的汁水在口中化開,彷彿真的嘗到了陽光、雨水和土地的味道。

  • 學習小錦囊:

從日本對萬物本質的深深尊重,讓我們將目光轉向一片同樣古老的大陸,去聆聽中華文化中關於珍惜福報的智慧。

--------------------------------------------------------------------------------

2. 來自神州大地的智慧:中華文化的「惜福」——珍惜我們的福報

爺爺的八十大壽,家裡張燈結彩,準備舉辦一場盛大的壽宴。男孩小安興奮地跟在爸爸媽媽身邊,看著他們在菜單上勾選了一道又一道菜。桌上的菜餚堆積如山,彷彿一座座小小的美食山脈。

「爸爸,我們點這麼多菜,吃得完嗎?」小安好奇地問。

爸爸摸了摸他的頭,笑著解釋:「這叫『面子』,小安。我們要確保每一位客人都吃得盡興,這樣才顯得我們家大方、體面。而且,你看,最後桌上還能剩下菜,這叫『年年有餘』,是個好兆頭呢!」

宴席熱鬧非凡,賓主盡歡。但當客人散去,小安看到服務員開始清理餐桌時,卻愣住了。好多精美的菜餚,像是清蒸魚、東坡肉,幾乎沒怎麼動過,就要被當作廚餘倒掉了。他感到一陣困惑和心疼。

這時,滿臉笑意的爺爺走了過來,輕輕地牽起他的手。「孩子,是不是覺得可惜了?」

小安點點頭。

爺爺指著那些剩菜,語重心長地說:「爸爸說的『面子』和『年年有餘』有它的道理,但我們心裡更要記住兩個字——『惜福』(xī fú)。」

「惜福?」

「對,惜福就是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福報。你看,這一桌子的菜,每一粒米、每一片菜葉,都是經過多少人的辛勞才來到我們面前的。」爺爺輕聲說:「小安,爺爺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一年到頭只有過年才能嘗到一小塊肉。我和哥哥總是把肉分成好幾份,連肉汁都要拌著好幾碗飯吃完。那時候,每一粒米都像寶貝一樣。古人說,『修福莫如惜福』,我們今天能有這樣豐盛的生活,是很大的福報,不能隨意浪費呀。」

爺爺的話像一束溫暖的光,照進了小安的心裡。他明白了,真正的富足不是展現給別人看的鋪張,而是發自內心的感恩與珍惜。他立刻跑去向服務員要了幾個打包盒,和爺爺一起,開心地將剩菜分裝好。

「明天,我們可以把這些菜熱一熱,全家再吃一頓。或者,送一些給隔壁的王奶奶。」小安興奮地說。爺爺笑著點了點頭,眼中滿是讚許。那一刻,小安覺得自己比剛才坐在堆積如山的菜餚前時,要富足得多。

  • 學習小錦囊:

當我們的視線離開亞洲的古老大陸,一陣溫暖的海風吹來,將我們帶到了大洋洲的廣闊島嶼。

--------------------------------------------------------------------------------

3. 來自南太平洋的智慧:毛利人的「守護之心」——我們是大地家族的一員

清晨的薄霧籠罩著紐西蘭的海灣,男孩塔尼第一次跟隨父親出海捕魚。海浪輕輕拍打著船舷,空氣中瀰漫著鹹鹹的味道。經過漫長的等待,塔尼感到釣竿猛地一沉,他興奮地與水下的力量搏鬥,最終,一條閃著銀光的大魚被拉上了船。

「我釣到了!爸爸,我釣到了!」塔尼的心因為喜悅而怦怦直跳。

他以為父親會立刻將魚收好,繼續捕撈,期待著滿載而歸。然而,父親卻帶著一臉的敬意,輕輕地將那條大魚捧在手中,口中念誦著古老的毛利禱文。然後,在塔尼驚訝的目光中,他將這第一條戰利品,溫柔地放回了蔚藍的大海。

「爸爸,為什麼?」塔尼不解地問,「那是我們釣到的第一條魚啊!」

父親回過頭,目光深邃如海。「孩子,這就是『Kaitiakitanga』,是我們毛利人代代相傳的守護之心。」

他解釋道:「孩子,我們與這片海洋的關係,就像一家人,我們的血脈與海浪的起落緊緊相連。我們不是海洋的主人,而是她家族的一份子。這廣闊的大海,是我們的祖先,是海神唐加羅瓦(Tangaroa)的家園。我們從他那裡獲取食物,但我們絕不能貪婪。放回第一條魚,是為了向唐加羅瓦表達我們的感謝,感謝他的慷慨。這也是一個承諾,我們承諾只取所需,並確保我們的子孫後代,也能像我們一樣,繼續得到大海的滋養。」

父親的聲音像海浪一樣溫柔而有力。「『Kaitiakitanga』不僅僅是管理,而是身為這個大家族一份子的守護之責。」

塔尼望著那條魚消失在深藍的海水中,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敬畏之情。他明白了,真正的豐收,不是拿走所有你能拿走的東西,而是懂得感恩與回報,與這片孕育了他們的天地和諧共存。

  • 學習小錦囊:

從毛利人對蔚藍海洋的守護,我們的旅程攀上雲端,來到了安地斯山脈的高原,去聆聽那裡古老的印加人對大地母親的崇敬。

--------------------------------------------------------------------------------

4. 來自安地斯山脈的智慧:印加的「互惠之道」——大地是我們的母親

在安地斯山脈的高原上,陽光清澈而熾烈。印加小女孩科婭正和她的族人們一起收穫馬鈴薯。五顏六色的馬鈴薯像寶石一樣從泥土裡被翻出來,孩子們的笑聲在山谷間迴盪。

科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儀式。每當族人挖出一窩馬鈴薯後,會挑選其中幾個最飽滿、最漂亮的,小心翼翼地重新埋回土裡。長者還會向大地灑上一些金黃的玉米酒,口中念念有詞。

「我們為什麼要把最好的馬鈴薯還給土地呢?」科婭拉著一位長者的衣角問道。

長者慈愛地笑著,指了指腳下的土地:「孩子,這不是一塊沒有生命的泥土,她是『帕查瑪瑪』(Pachamama),是我們所有人的大地母親。是她用自己的身體滋養了這些馬鈴薯,讓我們得以生存。我們從她身上獲取食物,也必須懷著感恩之心回報她。」

接著,長者向她解釋了「Ayni」(互惠)的原則。「Ayni……是讓太陽升起、雨水落下的神聖法則,是維繫星星運轉和馬鈴薯生長的宇宙平衡。我們回報大地母親,不僅是為了感謝她,更是為了幫助她維持這個神聖的循環,讓生命生生不息。我們從母親那裡領受了禮物,就有責任回報她。將最好的馬鈴薯還給她,是我們的感謝,也是我們的祈禱,祈求她明年繼續慷慨地賜予我們豐收。」

長者還帶科婭去看族人如何製作「丘紐」(Chuño)。他們將收穫的馬鈴薯鋪在高原上,利用夜晚的嚴寒使其結冰,再利用白天的烈日使其融化。他們用腳踩踏,擠出水分,如此反覆,最終製成了可以保存數年的冷凍乾燥馬鈴薯。「你看,」長者說,「這也是『Ayni』。我們與寒冷和陽光合作,而不是對抗。大地母親不僅給了我們食物,也給了我們保存食物的智慧。」

科婭明白了,他們與大地之間,不是索取與被索取的關係,而是一種充滿愛與尊重的神聖循環。

  • 學習小錦囊:

從安地斯山脈上那充滿愛與回報的神聖循環,我們的旅程來到了一片乾旱的沙漠。在這裡,對生命的珍惜不再是源於豐盛的回報,而是來自於在極端困境中,一句不可違背的莊嚴誡命。

--------------------------------------------------------------------------------

5. 來自沙漠中的智慧:猶太古民的誡命——「切勿毀壞」

時光回到古代,一座被軍隊長期圍困的城市外,營地裡的氣氛日益凝重。軍糧日漸短缺,士兵們的臉上寫滿了疲憊與焦慮。

一位年輕的士兵看著城外那片茂盛的果園,向長官提議:「長官,我們的柴火快用完了,攻城的器械也需要木材。不如我們把那些果樹砍了吧!」

智慧的長官聽後,卻嚴厲地制止了他。「絕不可以!」

士兵們不解地圍了上來。長官指著那些結滿果實的樹木,用莊嚴的口吻向他們解釋一條神聖的誡命——「Bal Tashchit」,意思是「切勿毀壞」。

「我們的律法中寫著,」長官沉聲說道,「即使在戰爭最艱難的時刻,我們也絕不能砍伐能結果實的樹木。你們想想,田間的樹木是人嗎?它們不像城裡的敵人那樣,能舉起武器抵抗你。它們是生命的來源,是上帝的恩賜,為我們提供食物。」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每一位士兵的臉。「你們想想,如果在生死存亡的戰爭中,律法都命令我們要對一棵樹懷有敬意,那麼在和平安穩的家中,我們又怎能隨意糟蹋上帝賜予我們的麵包和糧食呢?那份敬畏之心,在和平時更應百倍增長。」

士兵們沉默了。他們望著那些在風中搖曳的果樹,彷彿第一次看見它們不僅僅是木頭,而是充滿生命力的存在。他們明白了,即使在最困苦的逆境中,也有一條不可逾越的底線,那就是對生命本身的敬畏。從那天起,他們學會了在匱乏中更加珍惜僅有的資源,心中也多了一份對萬物的尊重。

  • 學習小錦囊:

這趟環球之旅即將結束,讓我們帶著滿滿的智慧行囊,回到自己的內心,看看我們都收穫了什麼。

--------------------------------------------------------------------------------

結語:你我心中的那粒米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的環球之旅暫時告一段落了。我們一起在日本聆聽了「勿體無い」的溫柔提醒,在中華大地感受了「惜福」的深厚智慧,在南太平洋理解了毛利人的守護之心「Kaitiakitanga」,在安地斯山脈學會了印加人與大地母親的互惠之道「Ayni」,也在古老的沙漠中銘記了「Bal Tashchit」那切勿毀壞的莊嚴誡命。

你是否發現,雖然這些智慧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名字,但它們的核心都閃耀著同樣的光芒:感恩、尊重與連結。它們都在輕聲告訴我們,我們與食物、與大地、與彼此,從來都不是分離的。

改變世界的力量,其實就藏在我們每天的餐桌上,藏在我們對待每一粒米的態度中。當我們用心珍惜食物時,我們不僅在滋養自己的身體,更是在修復我們與世界的連結,是在滋養一個更美好、更和諧的世界。

願我們都能成為溫柔的守護者,從珍惜自己碗中的那粒米開始。南無阿彌陀佛,祝福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1會員
530內容數
2025/10/30
在現代倫理學的殿堂中,縈繞著一則著名的思想實驗:「電車難題」。一輛失控的電車呼嘯而來,前方軌道上有五名工人,而您身旁有一根拉桿,能讓電車轉向另一條只有一名工人的軌道。您,是否拉動拉桿?
Thumbnail
2025/10/30
在現代倫理學的殿堂中,縈繞著一則著名的思想實驗:「電車難題」。一輛失控的電車呼嘯而來,前方軌道上有五名工人,而您身旁有一根拉桿,能讓電車轉向另一條只有一名工人的軌道。您,是否拉動拉桿?
Thumbnail
2025/10/30
我們神聖的、真正的人生倫理任務,從來就不是去「解答」那個電車難題。我們的任務,是去從事修復軌道、清理系統、療癒社群的神聖工作。這項工作不像電車難題那樣充滿戲劇性。它很緩慢,很複雜,有時甚至很枯燥。但它需要耐心、同理心、協作,以及對系統的深刻理解。它才是真正能夠建設一個更公正、更慈悲的世界的道路
Thumbnail
2025/10/30
我們神聖的、真正的人生倫理任務,從來就不是去「解答」那個電車難題。我們的任務,是去從事修復軌道、清理系統、療癒社群的神聖工作。這項工作不像電車難題那樣充滿戲劇性。它很緩慢,很複雜,有時甚至很枯燥。但它需要耐心、同理心、協作,以及對系統的深刻理解。它才是真正能夠建設一個更公正、更慈悲的世界的道路
Thumbnail
2025/10/30
這個「電車難題」,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普遍的焦慮。然而,今天,我並非要為這個無解的難題再添一個答案。相反地,我慈悲地邀請各位,將此難題視為一則為我們這個時代量身打造的「全球性公案」。此公案的目的,不在於被解答,而在於揭示提問框架本身的局限性。
Thumbnail
2025/10/30
這個「電車難題」,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普遍的焦慮。然而,今天,我並非要為這個無解的難題再添一個答案。相反地,我慈悲地邀請各位,將此難題視為一則為我們這個時代量身打造的「全球性公案」。此公案的目的,不在於被解答,而在於揭示提問框架本身的局限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飢餓的問題比我們理解的還嚴重 生在富裕的台灣社會環境下,但還是有少數族群在為每日的溫飽奮鬥,這些族群弱來自於勢家庭和個人面臨經濟困境,導致糧食取得不足,這其中包含一些低收入戶、獨居老人、新住民等群體。 除了台灣之外,全球部分真實數據呈現,我們難以想像,但是卻是事實 : 2019年統計在新冠
Thumbnail
▎飢餓的問題比我們理解的還嚴重 生在富裕的台灣社會環境下,但還是有少數族群在為每日的溫飽奮鬥,這些族群弱來自於勢家庭和個人面臨經濟困境,導致糧食取得不足,這其中包含一些低收入戶、獨居老人、新住民等群體。 除了台灣之外,全球部分真實數據呈現,我們難以想像,但是卻是事實 : 2019年統計在新冠
Thumbnail
米加量,就是糧,糧食的糧,每個人一生吃多少米是注定的,吃得多,米甕很快就會空了,需要不斷不斷的補給。福報也是一樣,過份享受,福報提空就越快速,米和福是一樣的道理。 每個人都知道孝是積福第一名,孝能感動天,孝能上達天聽,孝能轉宿命,如果命運突然勉強我們變動,轉換工作或環境,一定有它的理由,這個理
Thumbnail
米加量,就是糧,糧食的糧,每個人一生吃多少米是注定的,吃得多,米甕很快就會空了,需要不斷不斷的補給。福報也是一樣,過份享受,福報提空就越快速,米和福是一樣的道理。 每個人都知道孝是積福第一名,孝能感動天,孝能上達天聽,孝能轉宿命,如果命運突然勉強我們變動,轉換工作或環境,一定有它的理由,這個理
Thumbnail
世界上生產的所有糧食中有近三分之一因各種原因被丟棄或浪費,本文提供了 20 個實用技巧,不僅可以減少食物浪費,還可以節省金錢和時間。
Thumbnail
世界上生產的所有糧食中有近三分之一因各種原因被丟棄或浪費,本文提供了 20 個實用技巧,不僅可以減少食物浪費,還可以節省金錢和時間。
Thumbnail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Thumbnail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Thumbnail
大自然真的是生生不息,人類只需要良好的照顧和適當的管理維護,會發現各種產出與需求剛好可以滿足,一切都沒有浪費和消耗,一切都是那麼剛剛好!~這就是我們一直想讓大家感受和體驗到的地球花園的美好~大自然的系統是豐盛的!我們一定是會被好好照顧著的,只要我們能找回與自然共生的智慧!
Thumbnail
大自然真的是生生不息,人類只需要良好的照顧和適當的管理維護,會發現各種產出與需求剛好可以滿足,一切都沒有浪費和消耗,一切都是那麼剛剛好!~這就是我們一直想讓大家感受和體驗到的地球花園的美好~大自然的系統是豐盛的!我們一定是會被好好照顧著的,只要我們能找回與自然共生的智慧!
Thumbnail
食物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不單單是營養的來源,它更是自然界的恩賜,是生命的基石。每當我們享用每一口食物時,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感謝大自然的豐富資源和農民的辛勤勞動。這種感恩之情可以擴展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對周圍的一切保持謙卑和感激的態度。
Thumbnail
食物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不單單是營養的來源,它更是自然界的恩賜,是生命的基石。每當我們享用每一口食物時,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感謝大自然的豐富資源和農民的辛勤勞動。這種感恩之情可以擴展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對周圍的一切保持謙卑和感激的態度。
Thumbnail
喜歡飲食文學自然也喜歡飲食繪本,儘管自己廚藝不精也沒有靈敏的舌頭,但仍無阻用文字品嚐菜式,費希塔・莎拉《花園街10號》裡的人物們居住在一個多元社區,15位來自五湖四海的鄰居煮出由南歐到地中海、印度、日本、再到墨西哥的料理,並分享了一頓地球村午飯。
Thumbnail
喜歡飲食文學自然也喜歡飲食繪本,儘管自己廚藝不精也沒有靈敏的舌頭,但仍無阻用文字品嚐菜式,費希塔・莎拉《花園街10號》裡的人物們居住在一個多元社區,15位來自五湖四海的鄰居煮出由南歐到地中海、印度、日本、再到墨西哥的料理,並分享了一頓地球村午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