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皇帝的末路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阿列克賽五世.「穆爾楚弗洛斯」.杜卡斯,大概是所有東羅馬皇帝中,死法最高高在上的一位。

作為組織君士坦丁堡防禦、抵抗十字軍的君主,他在城破之後,逃亡出城,走投無路之下,投奔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角色——

前前任皇帝,阿列克賽三世,重複名字太多,簡稱他為A3。

A3在1203年面度十字軍攻勢時,棄城出逃後,居然還未死心,先後佔據亞德里亞堡以及莫西諾城(Mosynopolis,黑框處)成立流亡政權,繼續宣告他的正統性地位。

穆爾楚弗洛斯本來曾是A3的敵人,但或許難以令人想像的是,A3盛大迎接這位「叛賊」,賞賜他高官厚祿,還作主把女兒也嫁給了他。

穆爾楚弗洛斯大喜,大概從此再沒提防這位岳父。沒料到這全部都是A3為了麻痺他的陰謀。

沒過幾個月,穆爾楚弗洛斯就被岳父大人逮捕起來、刺瞎雙眼,然後棄之如敝屣。再過不久,穆爾楚弗洛斯就被十字軍抓走,送回君士坦丁堡受審。

由於穆爾楚弗洛斯是政變阿列克賽四世(A4)上台的,十字軍以「弒君之罪」審問他,穆爾楚弗洛斯駁斥說,A4跟十字軍勾結,背叛市民,早已說不上是合格的皇帝。但十字軍當然不會去理會他的論點是否有道理。

最後,十字軍判決死刑。但因為他是「皇帝」,所以十字軍認為他值得一個與眾不同的死法。

雙目全盲的穆爾楚弗洛斯被人引領到高聳的迪奧多西之柱上,在虛浮的無助感中,被人推落柱頂,自由落體,最終筋斷骨折地摔成一團肉泥。

而隨著穆爾楚弗洛斯魂斷迪奧多西柱下,1204年這狂亂的年份也終於來到尾聲,但東羅馬的亂世卻才剛剛開始……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Frankokratia 1204.png"

資料來源:

Jonathan Philips, " The Fourth Crusade and the Sack of Constantinopl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215會員
1.1K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2025/10/27
在十字軍攻破君士坦丁堡後,十字軍論功行賞,按協議瓜分封建土地,但各自的領土卻不是馬上定下來,反而會出現大風吹式的變動。 這一方面是因為,多數東羅馬土地並不是在1204年臣服,十字軍能不能拿下這些土地,還得各看自己本事。 另一方面,並不是每個人都很滿意自己拿到的征服權位置,所以難免就有一些領主
Thumbnail
2025/10/27
在十字軍攻破君士坦丁堡後,十字軍論功行賞,按協議瓜分封建土地,但各自的領土卻不是馬上定下來,反而會出現大風吹式的變動。 這一方面是因為,多數東羅馬土地並不是在1204年臣服,十字軍能不能拿下這些土地,還得各看自己本事。 另一方面,並不是每個人都很滿意自己拿到的征服權位置,所以難免就有一些領主
Thumbnail
2025/10/26
在1204年後,東羅馬的廢墟上,出現了幾個重要的繼承者國家: 尼西亞帝國 伊比魯斯專制國 特拉比松帝國 以及十字軍在君士坦丁堡所建立、意圖取代東羅馬位置的帝國,後世統稱為「拉丁帝國」。 在這幾個國家中,最終發展最失敗的,是拉丁帝國。僅僅五十七年後,他們就在尼西亞帝國的兵勢下滅亡,尼西亞從此
Thumbnail
2025/10/26
在1204年後,東羅馬的廢墟上,出現了幾個重要的繼承者國家: 尼西亞帝國 伊比魯斯專制國 特拉比松帝國 以及十字軍在君士坦丁堡所建立、意圖取代東羅馬位置的帝國,後世統稱為「拉丁帝國」。 在這幾個國家中,最終發展最失敗的,是拉丁帝國。僅僅五十七年後,他們就在尼西亞帝國的兵勢下滅亡,尼西亞從此
Thumbnail
2025/10/26
稍早我們說到,在十一世紀東羅馬帝國,有一個喜歡在自己書裡指點江山、痛批羅馬人軟爛的法官兼參謀,米海爾.阿塔萊雅特斯。 我們可以一起來看下,當他與皇帝羅曼努斯四世在敘利亞行軍時,他是怎麼嘴砲皇帝失策、罵他竟不敢追擊敵人: 「阿拉伯馬雖然擅長短程疾馳,但耐力不足以支撐長距離奔跑。在羅馬人本可以將
Thumbnail
2025/10/26
稍早我們說到,在十一世紀東羅馬帝國,有一個喜歡在自己書裡指點江山、痛批羅馬人軟爛的法官兼參謀,米海爾.阿塔萊雅特斯。 我們可以一起來看下,當他與皇帝羅曼努斯四世在敘利亞行軍時,他是怎麼嘴砲皇帝失策、罵他竟不敢追擊敵人: 「阿拉伯馬雖然擅長短程疾馳,但耐力不足以支撐長距離奔跑。在羅馬人本可以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歷史上的大帝國,到鼎盛之時,有時不會繼續擴張,相反地,反而有可能主動立下規矩,禁止本國擴張。 例如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屋大維,明確為後繼者提比留立下指示:「帝國版圖應限於既有疆界之內」。 或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局勢大定之後,直接頒布十五個周遭鄰國為「不征之國」,並且斥責後代子孫不可妄興刀兵。
Thumbnail
歷史上的大帝國,到鼎盛之時,有時不會繼續擴張,相反地,反而有可能主動立下規矩,禁止本國擴張。 例如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屋大維,明確為後繼者提比留立下指示:「帝國版圖應限於既有疆界之內」。 或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局勢大定之後,直接頒布十五個周遭鄰國為「不征之國」,並且斥責後代子孫不可妄興刀兵。
Thumbnail
在羅馬帝國後期與東羅馬帝國早期,帝國起源的羅馬,實際上已經落為一個邊陲城市。 我們再回到這張戴克里先時代的「四帝制」地圖,我們可以發現,四個皇帝的首都,都不在羅馬,分別在:特里爾(Trier,於高盧)、米蘭(Milan,於義大利)、色米姆(Sirmium,於伊利里亞)以及尼科米底亞(Nikomed
Thumbnail
在羅馬帝國後期與東羅馬帝國早期,帝國起源的羅馬,實際上已經落為一個邊陲城市。 我們再回到這張戴克里先時代的「四帝制」地圖,我們可以發現,四個皇帝的首都,都不在羅馬,分別在:特里爾(Trier,於高盧)、米蘭(Milan,於義大利)、色米姆(Sirmium,於伊利里亞)以及尼科米底亞(Nikomed
Thumbnail
羅馬帝國後期一個現代讀者不太能理解的特性,大概就是帝國統治者頻繁地把國家割裂成好幾個部分。 「東、西羅馬帝國」只是基本款。在戴克里先時代是「四帝制」,兩個正皇帝、副皇帝,獨立性極高地統治四個帝國區域。 為什麼不搞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把帝國割裂不是就在種下內戰因子嗎? 實際上,這麼做完全是出於
Thumbnail
羅馬帝國後期一個現代讀者不太能理解的特性,大概就是帝國統治者頻繁地把國家割裂成好幾個部分。 「東、西羅馬帝國」只是基本款。在戴克里先時代是「四帝制」,兩個正皇帝、副皇帝,獨立性極高地統治四個帝國區域。 為什麼不搞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把帝國割裂不是就在種下內戰因子嗎? 實際上,這麼做完全是出於
Thumbnail
巴爾幹半島是三世紀到五世紀間,羅馬帝國重要的兵源。最重要的是今日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達爾馬提亞及其內陸(古名伊里利亞,Illyria,約當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等國)以及色雷斯。 大家可能知道,在這段時間,羅馬帝國遭遇數不盡的內亂與外患。軍人的聲量自然提高,士卒也更想推戴自己效忠
Thumbnail
巴爾幹半島是三世紀到五世紀間,羅馬帝國重要的兵源。最重要的是今日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達爾馬提亞及其內陸(古名伊里利亞,Illyria,約當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等國)以及色雷斯。 大家可能知道,在這段時間,羅馬帝國遭遇數不盡的內亂與外患。軍人的聲量自然提高,士卒也更想推戴自己效忠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