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時間的維度是二維的,像在開車一樣,你坐在車上往前,一路往前的奔馳叫做做"未來",你路過回不去的地方叫做"記憶"。
蘇軾這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何跳出二維走向三維,也就是提升認知維度,將個人意識跳出車外就像無人機一樣,猶如某些人可以感應與預知,能俯瞰整個過去現在與未來變成三維,或者是說我們回頭看過去世界史的形成也像如此。
這也揭示為何能夠看到未來,是因為未來能夠儲存變成記憶成為即視感;又另一個點,所謂歷史的過去是通過現在與未來去詮釋的記憶。正如黑格爾說正反合辯證法,或者是他大弟子馬克思討論到物質與精神世界的共鳴,這是因果論嗎?當然不是,因果論是單一方向才是因果,閉合環圈就不存在因果,是在精神世界與物理世界是彼此反向,如此環繞形成一個閉合的環圈,這個環不存在因果論而是彼此互為因果,因為你找不到哪個是前哪個是後。命中就是會注定進入這個環,因為你就在這個環上。馬克思說資本主義成功就是它滅亡的開始,回顧我們現在受制於這資本遊戲制度內彼此互相相愛又相殺一樣。不是物質世界決定精神世界,也非精神主導物質世界,是彼此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相互左右,然後讓世界形成的。所以沒有所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一個循環論證。
時間這個詞,只存在有記憶的動物裡面。如果去問康德時間是甚麼?時間不會變,變化的是處在時間的事物。
拿藝術來談,後現代藝術從過去權威、菁英的解讀,走向表面的膚淺、缺乏情感與拼貼。你看梵谷的作品可能還帶有救贖的感覺,表現康德的美學概念,美這種普世原則,繪畫對象雖然是無生命的物體,但是還帶有土地生命的關懷與深厚情感,甚至還會有帶有班雅明所謂的藝術獨特與神聖的光暈。而後現代是直接放棄真善美這理想,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者,安迪沃荷的作品就是赤裸裸的資本主義與消費拜物主義的呈現,機械化大量複製的年代輾轉成為平面的機械複製。
這是資本文化主義下變遷的產物,很難說是單純唯心還是唯物是誰影響了誰˙。
-----------
「自我意識」像什麼?
像徐克電影「青蛇」裡的小青,最後發現自己有人的意識會流淚,從表層的獸性,走向深層自我的人性。
哲學上說法解釋就是:能關照自己正在經驗情感的存在,心理學上說法就是:情感反思能力的誕生。
拿這個來看女性主義三個層次,最後走向陰性哲學與靈性和覺察大概可以略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