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看過這張圖:

仰視角度拍攝的小白鯨。原出處未知
所以,有人指著圖說:小白鯨有像人一樣的膝蓋和雙腿,這就是「美人魚」的由來。
但,真的是這樣嗎?
錯。
圖上那對看似「膝蓋」的凸起,其實是脂肪。
小白鯨根本沒有膝蓋,更沒有什麼「美腿」可言。
▋ 所以到底是什麼?
小白鯨下半身那兩條突出的構造不是腿,而是可收放自如的「腰間贅肉」(英文:love handle)—— 也就是厚厚的脂肪墊。
白鯨可以透過收縮肌群,控制這些腰間贅肉的起伏,讓它們在翻滾或倒立時浮現。
接著,科學家又進一步檢視小白鯨的屍體,發現是「腹錐狀肌」(pyrimidalis abdominis)主導了這塊「愛的把手」的升降。
它們附著在從骨盆退化而來的骨骼上,功能卻很發達,和「退化」兩字完全沾不上邊 —— 看來小白鯨雖然沒有腳,下半身卻一點也不遜色。
▋ 為什麼要長這些肥肉?
對人而言,「肥肉」通常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在小白鯨身上,它們擁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我們可以從兩個層次來看:為什麼小白鯨很多脂肪,還有,為什麼脂肪墊要長在那裡、可以收放自如?
▎ 保暖、儲存能量
小白鯨是內溫哺乳動物,又活躍在北極海等高緯度地區,還可以潛水到 800 公尺深,自然需要強大的保溫能力。
而脂肪層、脂肪墊,就像小白鯨皮下內建的羽絨衣,幫助他們隔絕低溫海水,在必要時也能分解脂肪、產生熱能,以維持體溫。
▎ 脂肪墊可以當鰭用?
小白鯨不像其他鯨豚那樣有顯眼的背鰭。
研究者推測,這與他們生活在滿是冰山的寒冷海域有關 —— 如果背鰭太突出,不但可能撞到冰山底部,還會因離身體太遠而失溫。
所以,小白鯨發展出這些「可收納」的脂肪翅膀,像飛機、火箭的「垂直穩定器」一樣,在遨遊水中時可以放出來協助平衡,不需要時則收回身體裡保溫。
說到這裡 ⋯⋯
如果所謂的「膝蓋」實際上是脂肪,那小白鯨就真的沒有「膝蓋骨」嗎?
其實,他們是有下肢骨骼的。
▋ 那下半身的骨頭又是什麼?
雖然嚴格來說不能叫做「膝蓋骨」,但在小白鯨下半身,確實有一些兩側對稱的骨頭。
這些骨頭從骨盆、股骨等下肢骨骼退化而來,是小白鯨祖先曾在陸地活動的證據。
然而,現在的它們並非毫無用處,仍連結著許多肌肉(包含前面提到的腹錐狀肌),在游動、生產,甚至交配時都派得上用場。
也或許,我們可以說不是「退化」,而是適應性的進化?
我第一次看到鯨豚骨骼標本的下半身有額外骨頭時,就很好奇 —— 明明外表看不出來,為什麼還會有那些像小小腳一樣的骨頭?藏在鯨豚那光滑的尾巴底下,又有什麼作用呢?
原來小白鯨靈巧的移動,正是仰賴這些骨頭、肌肉和伸縮自如的脂肪墊才能完成。
當我們看見一種全新的現象,很容易從人類的角度來理解、和人類做比較,因此覺得「小白鯨身上這兩塊突出,就像是人的膝蓋」。
他們畢竟不是人類,真相也往往不如「美人魚」那麼夢幻。
但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們更能瞭解這些海中精靈的奧妙,其實也不遜於源自美麗誤會的童話故事。
你還知道哪些「以為像人類,其實完全不同」的生物小知識呢?留言和我分享吧!
▋ 後記
最近得知齒鯨的額隆其實也是脂肪,真有趣~
本文於 2025/11/02 入選即時精選,感謝平台肯定!
▎參考文獻
Alexander J. Werth, and Thomas J. Ford , Jr. (2012) Abdominal fat pads act as control surfaces in lieu of dorsal fins in the beluga (Delphinapterus). Marine Mammal Science. 28(4) E516-527
▎ 關於「隨機人類 Random Sapiens」
RS/隨機人類 是個興趣廣泛、好奇且樂於探索和思考的人,文章主題涵蓋自然、科技、個人成長等,逢週五更新。期待有緣與你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