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衷心感謝格編的推薦。感謝這份「看見」的鼓勵。初來乍到的新手,還在苦惱如何寫出好文章、還在學習如何讓讀者更舒服的排版、還在犯愁每天忙碌的日常如何堅持創作⋯⋯收到這份鼓勵,開心得像個孩子,動力滿滿,希望自己能夠堅持寫下去。
來這裡一個月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家的友好和才華。
雖然寫的文章並不多,但是路過的格友們真的給了很友善的反饋。就像是剛剛搬家,來到一個新的世界,這裡的鄰居都很熱絡親切,努力用我能聽懂的語言慢條斯理地跟我說:「有需要的問我喔 」,提醒我如何修改容易被檢索到的關鍵字、如何使用編輯器⋯⋯
再有就是這裡人才濟濟,讓我這個平庸之輩多少有點緊張。但是沒關係,我相信大家都各有所長,世界之大,總有我的一個小小角落。在這個角落裏有幸認識大家也是我在方格子成長的第一步。
在此,我也想進一步介紹一下自己。
1️⃣為什麼叫「鹿鳴呦呦」,為什麼是「鹿鳴館」。
很顯然,「鹿鳴」來源與《詩經》裡的「小雅・鹿鳴」,以前讀書時看到這首詩,就特別傾心。閉上眼睛想像一下「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的畫面,就彷彿自己也在其中。而且我的名字裏也藏著有一隻「鹿」,「鹿」於我而言如精靈般輕巧,穿梭在森林中、奔跑在陸地上,忽的若影若現,在如夢如幻中輕輕回頭,然後隱沒。總覺得牠似乎在給我什麼啟示,我曾經很「迷信」牠。如今,我更相信,牠是我的憧憬所在。

「鹿鳴館」是日本明治16年在東京建的一所類似於沙龍的西洋會館,是日本改革西化後接待國賓和外交官的社交場所。顧名思義,它的名字也取自「詩經・小雅・鹿鳴」。雖然我並不是達官顯貴,但是「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亦是我的沙龍的初衷。來訪的各位格友,也必然使我的「鹿鳴館」名副其實。(雖然感覺口號喊得有點大!🤣)
2️⃣為什麼選擇方格子?
在不懂就問,大家為什麼選擇方格子呢? 文章中略述。
3️⃣我想創作什麼?
我現在寫了一些隨想和感悟,比如關於日本的生活(《日本時序指針~那些花兒》、《柿子》、《秋雨隨想》)、日本小學教育的體驗(《日本小學運動會:競技以外的感動!》、《一個媽媽眼中的日本小學教育》)以及育兒中的一些感受(《我偶爾是個魔鬼媽媽,請原諒我。》、《後悔做媽媽,但我也愛我的孩子們。》)但我還是想在明年創作出自己的小說。
我特別想寫自己的故鄉。

我的故鄉是山西的一個落後的農村。我已經10多年沒有回去了,或許我已經背上了「背信棄義」負心的罵名,但是我必須坦誠我對她的複雜情感。我想通過我的小說,記住我的故鄉,也讓大家看到一個真實的農村的樣子。
特別是在日本生活後,跟同齡的日本人聊天談起過去,覺得我們好像不是一個世代的人。我更想寫下我記憶中的故鄉,不是為了批判落後,也不是為了褒揚鄉情,只是想努力記錄下來,有時候用來回憶、有時候用來反省:我們在不同的社會生活,到底會產生怎樣的不同?面對不同的困境,我到底該如何過好自己可選擇或者不可選擇的一生?
關於故鄉已經寫了兩篇隨筆《老家》和《她,是我心中盈滿的月光。》
其實,我也擔心,我這個理想太過宏大,但是先寫出來吧,不管好壞,先寫完。也請各位格友不要太期待,🤣因為以我的微小能力和精力,肯定不可能很快寫完,但是寫完了一定會通知大家。只是到時候,大家別嘲笑我把餅畫得太大!我慢慢來。
我也想寫一點大人的情感小說,在大人的世界如何自我療癒和如何情感交流。
其他的就是熱愛生活、觀察生活、記錄生活,在繁雜瑣碎疲勞的日子裏,讓平淡的生活也開出屬於自己的花兒。
讀書、讀書、再讀書,努力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學習英語和日語,努力讀原版小說,感受不同國家的語言魅力。
最後,再次鳴謝各位格友的捧場。我努力用自己的作品說話。我慢慢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