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也許只是學會在呼吸裡,不急著回答世界。
見到上師,我內心激動不已。
我的眼睛無法離開他——那份慈悲與智慧兼具的光裡,還有一種說不出的熟悉。就在那一刻,我認識到自己「定住」了。無法回憶,也無法構思下一刻要說什麼,只有純然的「在」。自在地坐著,喝口茶,心被仁波切的話震動。
「為什麼要數息?呼吸之間,無念或一念,都是修行。」這句話像光,穿過我長久以來用努力堆起的防線,輕輕地,把一切想要「做得更好」的意志鬆開。
我忽然想起——以前我也知道數息,知道那是練習靜心、無念的方法,也聽過許多師父的開示。但那些話,只停留在理解裡,從未在我心裡變成有意義的追求。直到今天,仁波切的在我心裡生了根,我才真正明白「數息」不是技巧,而是一種讓自己回到覺知的邀請。
仁波切又說:「當你專注呼吸、專注身體的時候,雜念自然停下。一次專注的呼吸,就是智慧光。若沒有專一,數息數不下去的。那瞬間,就是修行。」
我明白。
修行,不是讓念頭消失,而是當念起時,我能看見它、聽見它,甚至微笑著,與它同在。
一呼,一吸之間,是生命最單純的起伏。當心不再逃避、不再評論,呼吸就成了法音。
淚在那一刻湧出,不是悲傷,而是一種確認——原來我真的在路上。
原來這些年的痛苦、掙扎、覺察與懺悔,都不是徒然。
仁波切說:「萬念歇息,也是成果收穫。為什麼一定要持咒、禮拜?若持咒幾萬遍,沒有一遍專注;大禮拜萬遍,卻念頭萬千,轉頭就與人抱怨、憤怒,那就沒有修行的成果,因為心還沒轉。」
於是我不再追求「沒有念」,而是在每一個念頭歇息的片刻,都看見自己更近了一步。
我也漸漸放下,那個想讓自己看起來「很有修行」的角色。
真正的修行,不在形象裡,是在我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每一刻。
當我不再想成為「修行的人」,只是安住在當下的呼吸裡,那份努力——在一念之間,就轉成了自在。
那是一種無聲的圓滿,不需要證明,也不需要掌聲。
只是靜靜地,讓呼吸與覺知,在此刻合一。
願我能在每一口呼吸裡,記得回到心的光。
——爰居・柔光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