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慢性腎臟病CKD患者而言,限制蛋白質攝取總量是延緩病情進展的關鍵。然而,蛋白質的品質和種類同樣重要。在植物性蛋白質中,黃豆蛋白質因其獨特的營養價值和對腎臟的低壓力特性,成為CKD飲食中極受推崇的優質選擇。
一、黃豆蛋白質的優越性與品質評定
黃豆蛋白質在植物界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其蛋白的品質與動物性蛋白質相當。
- 是唯一的植物性高生物價蛋白質: 黃豆蛋白質是植物性蛋白質中唯一的高生物價蛋白質 (High Biological Value Protein)。
- 蛋白質品質評定方法更新: 蛋白質的品質評定方法不斷更新,以更準確地衡量其營養價值:舊方法: 胺基酸評分 (Amino acid score)。新方法: 蛋白質消化率校正後的胺基酸評分 (PDCAAS, Protein Digestibility 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WHO/FDA採用新方法)。
- 品質與動物蛋白相等: 根據 PDCAAS評定方法,黃豆蛋白質的品質與動物性蛋白質相當,皆為高生物價蛋白質。
二、黃豆蛋白質對腎功能的保護作用
黃豆蛋白質對CKD患者腎臟功能的保護作用,主要體現在其產生較少的代謝負擔。- 產生的含氮廢物較少:攝取等量的黃豆蛋白質所產生的血中尿素氮 (BUN) 較動物性蛋白質低。較低的BUN意味著腎臟在處理蛋白質代謝產物時的負擔較小。
- 減輕腎絲球內壓力:黃豆蛋白質可幫助降低腎絲球內壓 (Intraglomerular Pressure)。腎絲球內壓的降低有助於減緩腎絲球硬化和延緩腎功能惡化的速度。
三、黃豆製品與痛風風險的釐清
關於黃豆製品的另一個常見迷思是其與痛風的關係。
- 不增加血磷濃度: 黃豆製品不會增加血磷濃度。這對於CKD患者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常面臨高血磷的代謝問題。
- 不增加痛風發作風險: 黃豆製品不會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
- 常見黃豆製品: 豆干、豆腐、豆包、干絲等。
四、CKD 蛋白質攝取總結建議
在CKD的飲食策略中,應將重點放在限制總量和優化品質。
- 在滿足低蛋白飲食建議量 (0.55~0.8 g/kg/d) 的前提下,應優先選擇黃豆蛋白質,因黃豆為高生物價蛋白質來源,且對腎絲球可能造成的壓力較低也不增加血磷濃度(其他高生物價蛋白質: 如瘦肉、魚類、雞蛋、牛奶等產生的BUN較高)。
- 搭配策略: 醫師或營養師會根據患者的GFR和營養狀況,將黃豆蛋白質作為其限制性蛋白質飲食中的主要優質來源,以確保在減輕腎臟負擔的同時,避免營養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