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成式AI帶來的全球浪潮,在熱潮與懷疑中交錯蔓延。 2023年以來,AI概念股與新創融資創下高峰; 2025年,則迎來「冷靜修正期」——泡沫沒有爆裂,而是慢慢洩氣。 同時,台韓AI產業攜手共創合作新局, 在雲端與晶片之間重構亞洲的科技競合格局。 而AI搜尋的演算法革新,則正改寫人類「尋找真相」的方式。
影音版
🔹 AI泡沫現狀分析:悄然洩氣中
不同於過去網路泡沫的暴烈崩解, AI投資熱潮正在以「慢性洩氣」的形式修正中。 財經評論員杜莫維奇指出,AI市場的調整更像是壓縮空氣回歸現實, 而非全盤崩塌。 許多AI新創面臨營收成長停滯、技術瓶頸與投資撤離, 然而,市場主導權正從「概念炒作」轉向「實質應用」。 微軟、亞馬遜等超級平台正借此整合生態系, 逐步鞏固AI基礎設施的長期優勢。
🔍 知識補充.根據CB Insights數據,2025年AI新創融資年減約38%。
.AI基礎設施與雲端服務仍為最具韌性的投資領域。
.生成式AI企業平均付費用戶留存率僅約47%。
.部分AI基金已轉向醫療、金融風控與教育應用。
💬 生活化說法 AI熱潮不再「一夜暴富」,而是「穩健長跑」。
🏭 產業鏈角度 AI軟體業者進入整合期,將催生第二波B2B服務型AI成長。
💰 投資角度 長期機會集中於算力基礎設施與AI即服務(AIaaS)平台。
🔹 輝達與韓合作AI計畫,台韓互補共贏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APEC期間宣布與南韓政府的AI合作案, 規模高達3,000億台幣,涵蓋雲端算力、GPU伺服器與AI超級工廠建設。 這項合作標誌著亞洲AI產業鏈從競爭走向互補。 南韓憑藉HBM記憶體與AI伺服器技術優勢, 與台灣的晶圓代工、系統組裝及軟硬整合形成互補效應。 廣達技術長張嘉淵指出:「AI進入生態系競逐時代, 跨國合作將是新常態。」
🔍 知識補充
.南韓AI工廠計畫由三星與輝達共同主導。
.台灣AI硬體供應鏈(台積電、緯創、鴻海)具高延伸性。
.亞洲AI區域合作將形塑「算力共享」新模式。
.台韓合作有助降低供應鏈風險與成本。
💬 生活化說法 未來AI的算力,可能是「Made in Asia」。
🏭 產業鏈角度 亞洲AI產業鏈正由零組件導向,轉型為完整生態整合。
💰 投資角度 AI基礎建設成為資本市場新焦點,伺服器與冷卻技術領域具高成長潛力。
🔹 AI搜尋引擎顯示信息獨特性

生成式AI正顛覆搜尋引擎的傳統邏輯。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與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聯合研究指出, AI搜尋提供的資訊來源與Google傳統搜尋差異顯著, 有超過一半的內容來自非熱門網站, 呈現出更具多樣性與「隱藏視角」的知識結構。 雖然這樣的搜尋方式讓資訊更豐富, 但也帶來即時性與真實性的新挑戰。 學者指出,AI搜尋的未來,將取決於人類如何定義「可信的知識」。
🔍 知識補充
.AI搜尋引擎以生成式模型與向量資料庫為基礎。
.Google SGE、Perplexity與You.com等皆採混合搜尋架構。
.研究顯示AI回應中53%的來源不在前10名搜尋結果中。
.AI搜尋未必精確,但能提供多元視角與思考空間。
💬 生活化說法 未來搜尋答案,不再是找「哪個網站說」, 而是看「AI怎麼想」。
🏭 產業鏈角度 生成式搜尋將影響SEO策略,推動企業轉向語義內容優化。
💰 投資角度 AI搜尋市場潛在價值超過1,200億美元, 但需警惕資訊偏誤與即時性風險的投資變數。
💡 我們的觀察
AI泡沫的「洩氣」並非退潮,而是一場重新洗牌。 市場正在過濾浮躁的投機者,留下真正有技術、有耐性的企業。 從算力合作到搜尋革新,AI正進入「實用主義時代」。 真正的AI未來,不在於誰跑得快, 而在於誰能在理性中找到長久的信任。
歡迎訂閱我們,掌握最新AI資訊^^也歡迎與我們進行更多合作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