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浪潮不再只是矽谷的舞台。 從日本製藥業的精密革新,到台灣於APEC展現科技外交實力, 再到韓國打造國家級AI工廠的雄心, 亞洲正以不同策略,形塑AI產業的多核心格局。 這不僅是技術較量,更是一場結合政策、資本與國家意志的科技重構。
影音版
🔹 AI技術革新日本製藥業

在日本,人工智慧已成為生命科學與藥物研發的「核心工具」。 AI不再只是輔助研究的技術,而是新藥設計的關鍵引擎。 透過AI模型,研究團隊能在數週內預測藥物分子活性, 將以往需耗時數年的開發期縮短至數月。 新創公司 TherapiAI 在 BioJapan 2025 展示的AI藥物平台, 可自動分析數萬種化合物結構並模擬其與蛋白質的結合行為。 日本政府也同步推動政策補助,鼓勵製藥企業採用AI生成技術, 藉此縮小與美歐市場在生技創新上的差距。
🔍 知識補充.AI藥物設計已被納入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位新藥審查框架」。
.TherapiAI以Transformer模型模擬藥物–蛋白交互作用。
.AI可減少臨床試驗失敗率,節省開發成本逾40%。
.日本正聚焦於罕見疾病與抗癌藥的AI研發應用。
💬 生活化說法 未來藥物,可能不是在實驗室誕生,而是在伺服器裡設計出來的。
🏭 產業鏈角度 AI製藥結合高效算力與資料平台,將重塑藥企與研究機構合作模式。
💰 投資角度 AI生技領域正吸引醫療基金與創投進場,潛力集中於新藥模型與生醫雲端基礎設施。
🔹 吳誠文展現科技外交實力

台灣在APEC科技外交舞台上再度嶄露頭角。 政委兼國科會主委 吳誠文 在慶州APEC會議期間, 與美國務卿盧比奧及多國代表會晤,積極推動AI政策合作與科研夥伴計畫。 台灣以「民主科技夥伴」為定位,強調AI倫理、半導體自主與開放資料的價值。 吳誠文在會中指出,AI技術應以人為中心、促進共榮, 並以台美合作為核心推動「AI國際共創生態圈」。
🔍 知識補充
.台灣為APEC唯一未被正式承認的高科技參與體。
.科技外交策略強調「產業鏈安全 × 人才共創」。
.與美方討論的合作項目涵蓋AI治理與晶片研發。
.國科會正啟動「AI人才國際培訓基地」計畫。
💬 生活化說法 台灣不只是科技製造基地,也正在成為AI政策的發聲者。
🏭 產業鏈角度 科技外交將影響晶片與AI軟硬體供應鏈的政策協調機制。
💰 投資角度 台美AI合作深化,有助吸引國際資金回流台灣科技股與新創領域。
🔹 韓國打造國家級AI工廠

挑戰台灣優勢 輝達執行長 黃仁勳 宣布將與韓國政府合作建立「AI超級工廠」, 部署超過 26萬顆GPU,成為亞洲最大AI基礎設施之一。 此舉被視為韓國搶攻AI算力主導權的關鍵一步。 AI工廠將結合三星電子、LG與SK電訊等巨頭力量, 形成涵蓋半導體、雲端、AI模型與應用的「全鏈整合體系」。 這意味著,AI不僅是科研領域的競爭,更是國家級產業戰略的延伸。
🔍 知識補充
.韓國AI工廠採用輝達GB200系列伺服器架構。
.政府投資規模達35億美元,聚焦生成式AI與自駕應用。
.目標在2027年前達到百億參數模型自主研發。
.台灣仍在封裝與高頻運算領域保持領先優勢。
💬 生活化說法 未來AI的「發電廠」,可能就在韓國而不是矽谷。
🏭 產業鏈角度 AI基礎建設熱潮將帶動伺服器製造、冷卻系統與高速封裝需求。
💰 投資角度 AI算力供應鏈成為新黃金鏈,相關供應商(如台積電、廣達)仍是核心受益者。
💡 我們的觀察
亞洲AI版圖正出現「三極平衡」: 日本以科研與製藥創新崛起、 台灣以科技外交與半導體堅守關鍵技術、 韓國則以國家級基礎建設搶占AI算力高地。 這場競賽不只是產業的擴張,更是國家戰略的再定義。 AI正在重塑「國力的演算法」。 而真正的關鍵,不在於誰的GPU更多, 而在於誰能讓技術真正服務人類福祉。
歡迎訂閱我們,掌握最新AI資訊^^也歡迎與我們進行更多合作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