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那是獨立,其實是害怕被愛
早上爸媽回鄉下辦外婆的事情,家裡一整個上午都很安靜。
因為早餐吃得晚,到中午其實我還不餓。下午兩點多,他們回到家,帶著幾盒給外婆準備的素菜。
爸媽一邊放東西、一邊問:「你們吃飯了沒?要不要吃這些菜?」
我幾乎是下意識地回答:「不用,我自己出去買就好。」
那一刻,我突然聽見自己心裡的聲音——
為什麼我總是這麼快地拒絕?
我其實不是不想吃,也不是不喜歡他們準備的食物。
我只是太習慣告訴自己:「別麻煩別人。」
太習慣靠自己、照顧自己,
甚至以為那樣才叫成熟、獨立。
但當我轉身走回房間時,心裡浮出一個畫面:
媽媽在廚房細心地分裝著素菜,
那份熟悉的味道,其實是愛的形狀。
我又走回廚房,打開那幾盒菜,配上一點白飯。
一口一口吃著,心裡有一種柔軟的感覺湧上來。
我突然懂了——
接納別人的愛,不代表我不獨立。
那是允許自己被照顧、被關心,也是一種成熟。
有時候,我們以為的「堅強」,
其實是害怕麻煩別人、害怕被拒絕的防衛。
但愛,本來就該是流動的。
學會接受,也是一種愛的練習。
💭給正在學習接納的你
如果你也常常習慣說「沒關係、我自己來就好」,
不妨在下一次,有人願意為你盛一碗飯、遞上一句關心時,
讓自己緩一緩、笑著說:「好啊,謝謝你。」
你會發現,愛其實一直都在。
💬 給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
你呢?
有沒有那麼一刻,也曾下意識地說出:「沒關係,我自己來就好」?
那句話背後,
是想讓別人放心,
還是害怕自己太麻煩、太脆弱?
如果今天有人願意為你準備一碗飯、倒一杯水、輕輕問一句「你吃了嗎?」
你會願意停下腳步,讓愛進來嗎?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 你上一次「願意被愛」的瞬間,是什麼時候?
或是,那個你想對家人(或自己)說的一句話。
讓我們一起練習,
在生活裡更溫柔地接受愛,也溫柔地給出愛。
【延伸閱讀】
👉 艾琳的療癒日常 YouTube|那些陪著我長大的神奇經歷
每週日晚上8PM,和我一起學會更溫柔地愛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