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沒有斑馬線的馬路
一、突如其來的聲響
那天晚上洗完澡,我聽見一個突如其來的聲響。那聲音不大,卻像一根細針,刺進了我關於「生與死」的記憶。
心口開始發緊,腦海浮現畫面,我意識到:
這份情緒,並不是來自當下,而是某個被我深埋已久的片段。
二、沒有斑馬線的馬路
我想起了小時候的一幕。
那天,媽媽牽著我,準備送我去上課。
她突然鬆開我的手,指著前方那條沒有紅綠燈、也沒有斑馬線的馬路說:
「自己過去吧。」
那一刻,車流湧動。
我小小的身體僵在原地,卻又被推著往前走。
車子擦身而過,風壓掠過我的手臂。
我嚇得僵住,不知道該往哪裡逃。
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害怕會死」。
三、沒有媽媽的夜晚
那段時間,媽媽因為身心出狀況而住院,家裡只剩爸爸在撐。
但爸爸的工作又得常常加班、熬夜,深夜才回家。
於是,我和妹妹就被安排輪流到親戚家睡。
親戚們都對我們很好,會在我們睡著後幫忙蓋被子,甚至怕我們踢被還用繩子綁起來。
那份照顧裡有一種實在的溫暖。
但同時,也讓我太早學會「看氣氛、讀空氣」。
我懂得要乖、要懂事,不給人添麻煩。
或許就是從那時候開始,
我學會了把害怕藏起來,學會自己安撫自己。
而那個「沒有人在身邊的夜晚」,
也成了我長大後最深的孤獨根源。
四、母親的自責與理解
多年後的一次對話裡,媽媽提起那段往事。
她說,她記得那天,也知道那真的很危險,
只是那時的她狀態不好,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那麼做。
她說這句話時,語氣平靜,卻能感覺得到那份藏在字句間的自責。
那是一種「終於敢回望過去」的力量。
我聽著,心裡有股酸意湧上來。
原來,她不是不在乎,只是那時候的她,也在黑暗裡找不到自己。
五、當恐懼被看見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淨化」。
當宇宙的能量推動,我們被迫回望那些被遺忘的傷。
我開始理解,為什麼我那麼害怕失控、那麼難以依靠他人。
那不是因為我冷漠,而是因為那個小孩,太久沒被安撫。
於是,我輕輕對她說:
「沒關係,現在有我在。這次,我會牽著你一起過馬路。」
結語
有時候,我們不是突然變得脆弱,
而是靈魂在提醒:有個舊的片段,正在等待被看見、被理解。
當你願意停下來擁抱那份害怕,
就已經在往療癒的方向前進。
🌿 延伸思考
當我們面對恐懼時,最重要的不是強迫自己「放下」,
而是允許那個曾經孤單的自己,被好好看見。
🎬 延伸觀看|〈為什麼我總在關係裡很不安?〉
有時候,我們在關係中容易焦慮,
不是因為現在的對象不夠好,
而是童年的某個片段,
讓我們學會「要靠自己」才能活下來。
那份「沒有人能接住我」的恐懼,
會在長大後一次又一次浮現——
無論是面對伴侶、朋友,甚至職場。
在這支影片裡,我分享了
如何看見這份不安背後的根源,
也帶你一起練習,
重新建立與自己、與他人的安全連結。
👉 點擊看完整版影片:
〈為什麼我總在關係裡很不安?〉
https://youtu.be/WxYAfvJ5MXQ?si=nBL3V-bJ5IDXDM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