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2401]模擬考題

更新 發佈閱讀 26 分鐘

問題 1 (中級)

------------------------------

題目: 某電商公司正在擴展其全球業務,面臨來自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用戶生成的評論數據(文本)。這些評論數據不僅量大、速度快,而且語言和表達方式極為多樣。為了訓練一個能夠精準理解用戶情感並生成定制化回覆的語言模型,該公司作為AI應用規劃師,在數據處理環節最應優先關注哪項挑戰及其對應的策略?

選項:

A) Volume挑戰:採用Parameter Server架構來處理海量文本數據,加速模型訓練。

B) Velocity挑戰:部署Apache Flink進行實時評論情感分析,以便即時響應客戶。

C) Variety挑戰:利用詞嵌入(Word Embeddings)技術將多語言文本數據轉換為模型可理解的數值向量,並確保數據整合。

D) Veracity挑戰:實施數據血緣追蹤,以確保評論數據的來源可靠性和數據完整性。


答案: C) Variety挑戰:利用詞嵌入(Word Embeddings)技術將多語言文本數據轉換為模型可理解的數值向量,並確保數據整合。

解析: 本題情境的核心在於「來自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用戶生成的評論數據(文本)」,這明確指向了數據的「多樣性」(Variety),特別是語言和表達方式的多樣。要訓練語言模型理解這些數據,首先必須將這些異構文本轉換為統一的數值表示。

A) Volume挑戰確實存在,但Parameter Server主要用於分散式模型訓練而非直接的數據處理(如文本轉換)。此外,Parameter Server本身解決的是模型參數過大的問題,而非直接應對文本數據多樣性。

B) Velocity挑戰(速度快)也是問題之一,Apache Flink確實可以進行實時分析,但處理多樣化語言文本並將其轉化為模型可理解的格式,是訓練前的「Variety」問題,而非實時分析的「Velocity」問題。

C) 正確選項。Variety挑戰的核心是如何處理和整合多種格式和來源的數據。對於多語言文本數據,詞嵌入(Word Embeddings)技術是將文本轉換為機器學習模型可理解的數值向量的關鍵方法,這直接解決了「Variety」帶來的異構性問題,是訓練語言模型不可或缺的步驟。

D) Veracity挑戰(數據真實性)對於任何數據都重要,數據血緣也確保了可追溯性。然而,題幹明確指出「語言和表達方式極為多樣」以及「訓練一個能夠精準理解用戶情感並生成定制化回覆的語言模型」,這代表首要解決的是不同格式文本的「可處理性」,而非僅僅是來源的可靠性。在滿足多樣性處理後,真實性才能發揮其價值。


問題 2 (中級)

------------------------------

題目: 一家新創醫療科技公司開發了一個AI模型用於輔助醫生診斷罕見疾病。然而,該模型在實驗室環境表現優異,但在真實世界的少數族裔患者群體中卻出現較高的誤診率。AI應用規劃師在分析數據品質時,最有可能發現何種偏態,並應優先考慮哪種緩解策略?

選項:

A) 數據漂移:模型輸入數據分佈發生變化,應優先採用數據擴增(Data Augmentation)緩解。

B) 測量偏態:數據採集工具或過程導致特定族群數據失真,應優先優化數據採集管道。

C) 概念漂移:疾病的生物標誌物隨時間演變,應優先自動化再訓練模型。

D) 歷史偏態:訓練數據集中特定族裔的代表性不足或標籤錯誤,應優先使用重採樣(Resampling)或權重調整(Reweighing)方法。


答案: D) 歷史偏態:訓練數據集中特定族裔的代表性不足或標籤錯誤,應優先使用重採樣(Resampling)或權重調整(Reweighing)方法。

解析: 本題情境指出「在真實世界的少數族裔患者群體中卻出現較高的誤診率」,這直接暗示了模型對特定群體存在偏見,且這種偏見很可能源於訓練數據本身的不公平性。

A) 數據漂移是指生產數據分佈與訓練數據分佈不同,通常發生在模型部署後。雖然可能相關,但題幹直接指向模型在特定群體上表現不佳,更可能是數據偏態而非單純分佈變化。數據擴增主要用於增加數據多樣性,對處理特定群體的偏見效果有限。

B) 測量偏態是指數據採集工具或過程導致的系統性偏差。雖然優化採集管道是好的實踐,但題幹重點在於模型對「少數族裔」的表現問題,這更指向訓練數據中的群體不平衡或偏見,而非單純的測量工具問題。

C) 概念漂移是指模型預測目標與特徵之間的關係發生變化,通常也發生在模型部署後,且與「少數族裔」群體問題的直接關聯性較弱。自動化再訓練是應對概念漂移的策略,但需先確認問題根源。

D) 正確選項。當模型在特定群體表現不佳,通常是源於訓練數據中該群體的代表性不足或存在歷史偏見(即歷史數據中可能存在不公平的結果或標籤)。這種情況下,歷史偏態是主要原因。重採樣(Resampling)或權重調整(Reweighing)是前處理去偏的有效策略,能調整數據分佈或權重,以平衡不同群體的影響,從而緩解模型在訓練階段學習到的偏見。


問題 3 (中級)

------------------------------

題目: 某大型金融機構正在開發一個高頻交易AI模型,每天需要處理數TB的市場數據,並要求在微秒級別做出交易決策。該模型本身是基於Transformer架構的複雜深度學習模型,包含數十億參數。AI應用規劃師在設計訓練架構時,如何權衡數據量、模型複雜度及實時性要求?

選項:

A) 優先採用數據並行(Data Parallelism),因為其梯度聚合機制能處理超大規模數據,並能有效縮短訓練時間。

B) 優先採用模型並行(Model Parallelism),因為模型參數巨大,單一GPU無法容納,且能降低通訊延遲。

C) 組合數據並行與模型並行,並輔以混合精度訓練及高效數據加載,以應對數據量、模型複雜度及訓練效率的需求。

D) 由於實時性要求極高,應避免分散式訓練,改用單機訓練配合極小批次(mini-batch)來確保微秒級決策能力。


答案: C) 組合數據並行與模型並行,並輔以混合精度訓練及高效數據加載,以應對數據量、模型複雜度及訓練效率的需求。

解析: 本題情境包含多個挑戰:1. 數TB市場數據(Volume挑戰),2. 微秒級別決策(Velocity挑戰,暗示模型訓練需要高效且快速迭代),3. Transformer架構,數十億參數(模型尺寸巨大,需要模型並行)。因此,需要一個綜合性的解決方案。

A) 數據並行主要解決數據量大、加速訓練的問題,但無法解決單一GPU無法容納巨大模型參數的問題。且通訊開銷在數據並行中依然存在。

B) 模型並行確實解決了模型參數過大的問題,但其本身也會有設備間數據傳輸的延遲。如果僅使用模型並行,而數據量仍巨大,訓練效率仍受限。且「降低通訊延遲」並非模型並行的主要優勢,數據流經不同設備仍有延遲。

C) 正確選項。這是最全面的解決方案。對於數TB的數據量,需要數據並行來加速訓練;對於數十億參數的模型,單一GPU無法容納,則需要模型並行來切分模型。混合精度訓練能有效減少記憶體佔用和加速計算,高效數據加載則能避免I/O瓶頸,確保GPU的充分利用。這些技術的組合能夠全面應對數據量、模型複雜度和訓練效率的需求。

D) 單機訓練無法處理數TB的數據量和數十億參數的模型。微秒級決策是「模型推斷」的需求,而非「模型訓練」的需求。訓練是離線完成的,與實時推斷是不同的階段。這個選項混淆了訓練和推斷的要求。


問題 4 (中級)

------------------------------

題目: 一家物聯網公司部署了數萬個感測器,每天產生海量的時間序列數據,用於預測設備故障。MLOps團隊發現,隨著時間推移,模型的預測準確度逐漸下降,但輸入數據的分佈並未發生顯著變化。AI應用規劃師在診斷模型性能衰退時,最有可能判斷為哪種問題?

選項:

A) 數據漂移(Data Drift):應調整數據前處理管道,使其更適應新的數據分佈。

B) 概念漂移(Concept Drift):應利用最新的數據重新訓練模型,以捕捉目標變量與特徵之間的新關係。

C) 採樣偏態(Sampling Bias):應重新設計數據採集策略,確保訓練數據的代表性。

D) 模型過擬合(Overfitting):應增加正則化項或使用更簡潔的模型,以提高泛化能力。


答案: B) 概念漂移(Concept Drift):應利用最新的數據重新訓練模型,以捕捉目標變量與特徵之間的新關係。

解析: 題幹描述「模型的預測準確度逐漸下降,但輸入數據的分佈並未發生顯著變化」,這是概念漂移的典型特徵。數據漂移是指輸入數據分佈變化,而概念漂移是指輸入特徵與目標變量之間的關係變化。

A) 數據漂移是指輸入數據分佈的變化。題幹明確指出「輸入數據的分佈並未發生顯著變化」,因此排除數據漂移。調整前處理管道無法解決概念變化的問題。

B) 正確選項。概念漂移是指模型預測的目標概念(例如,設備故障的模式)與其特徵(例如,感測器讀數)之間的關係發生了變化。例如,設備故障的根本原因或模式發生了演變,儘管輸入數據的數值範圍看似沒變,但它們與故障的關聯性變了。在這種情況下,利用最新數據重新訓練模型以捕捉這種新關係是標準的應對策略。

C) 採樣偏態是指訓練數據本身在採樣時就存在偏差,導致模型對某些群體或情境的代表性不足。這通常是初始訓練時的問題,而非模型部署後逐漸發生的性能下降問題。且題幹未提及數據採集策略有問題。

D) 模型過擬合是指模型對訓練數據學習得太好,以至於對新數據的泛化能力差。這通常在模型開發和訓練階段就應該被發現和解決。雖然過擬合可能導致性能下降,但它不會隨著時間推移,在輸入數據分佈不變的情況下,因為「概念」的變化而逐漸顯現。


問題 5 (中級)

------------------------------

題目: 在設計一個大型圖像識別模型的MLOps流程時,AI應用規劃師需要確保模型的訓練數據集能夠高效地被各個分散式訓練節點獲取,並且支持模型的自動化再訓練。考慮到數據集可能包含數百TB的圖像文件,且模型訓練需要頻繁地讀取這些數據。以下哪種數據儲存與管理策略最能滿足這些需求?

選項:

A) 將所有圖像存儲在傳統的關係型數據庫(RDBMS)中,利用SQL查詢來提供給訓練節點。

B) 使用HDFS或物件儲存(如AWS S3)作為數據湖的核心,搭配高效的數據加載庫及特徵儲存,以支持分散式訓練和版本控制。

C) 將圖像打包成單一巨大的文件,並在每個訓練節點上進行本地複製,以減少網絡I/O。

D) 每次再訓練時,手動從雲端硬碟下載完整數據集到訓練伺服器,確保數據最新。


答案: B) 使用HDFS或物件儲存(如AWS S3)作為數據湖的核心,搭配高效的數據加載庫及特徵儲存,以支持分散式訓練和版本控制。

解析: 本題情境的關鍵在於「數百TB的圖像文件」、「分散式訓練節點高效獲取」和「自動化再訓練」。這要求儲存方案具備高擴展性、高吞吐量、分散式訪問能力以及良好的版本控制支持。

A) 傳統的關係型數據庫不適合儲存數百TB的非結構化圖像文件,其性能和成本都無法滿足需求。

B) 正確選項。HDFS和物件儲存(如S3)是為處理大規模非結構化數據設計的分散式儲存系統,具備高擴展性、高可用性和成本效益。將它們作為數據湖的核心,能夠有效地儲存數百TB的圖像數據。搭配高效的數據加載庫(如PyTorch的DataLoader或TensorFlow的tf.data)可以優化數據讀取性能,而特徵儲存(Feature Store)則有助於管理和版本控制圖像特徵,確保訓練和推斷的一致性,並支持自動化再訓練流程。

C) 將圖像打包成單一巨大文件雖然可能減少文件數量,但單一巨大文件在分散式環境下的管理和隨機訪問會非常困難,且本地複製數百TB的數據會耗費巨大的儲存空間和時間,不具備擴展性。

D) 手動下載數據集的方式不具備自動化特性,無法支持MLOps流程中的「自動化再訓練」需求,且效率低下,容易出錯。


問題 6 (中級)

------------------------------

題目: 一位AI應用規劃師在為一家汽車製造商設計自動駕駛模型的訓練基礎設施時,面臨模型參數高達數百億,單一GPU記憶體無法容納的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決定採用模型並行(Model Parallelism)。以下哪項技術是實現高效模型並行訓練的關鍵,並能同時優化記憶體使用?

選項:

A) Apache Kafka作為數據傳輸總線,確保數據在不同GPU間的快速流動。

B) 管道並行(Pipeline Parallelism),將模型的不同層分配給不同的設備,並搭配梯度檢查點(Gradient Checkpointing)來減少記憶體佔用。

C) All-reduce梯度聚合算法,確保不同節點間梯度的同步更新,加速訓練。

D) 數據擴增(Data Augmentation),通過生成額外的訓練數據,減少對單一GPU的記憶體壓力。


答案: B) 管道並行(Pipeline Parallelism),將模型的不同層分配給不同的設備,並搭配梯度檢查點(Gradient Checkpointing)來減少記憶體佔用。

解析: 本題的關鍵挑戰是「模型參數高達數百億,單一GPU記憶體無法容納」,這直接指向模型並行策略。選項需要同時解決模型並行和記憶體優化。

A) Apache Kafka是分散式串流平台,用於數據管道,不直接解決模型並行或記憶體不足的問題。

B) 正確選項。管道並行是模型並行的一種常用技術,它將模型的不同層分配給不同的GPU,從而解決單一GPU記憶體不足的問題。搭配梯度檢查點(Gradient Checkpointing)技術,可以在反向傳播時重新計算部分中間激活值而不是儲存它們,進一步顯著減少記憶體佔用,這對於訓練超大型模型至關重要。

C) All-reduce是數據並行中用於梯度聚合的算法,不直接解決模型參數過大或單一GPU記憶體不足的問題。

D) 數據擴增是增加訓練數據量和多樣性的技術,不直接解決模型參數巨大導致的記憶體問題。它對單一GPU的記憶體壓力並無直接影響,反而可能需要更多記憶體來處理增強後的數據。


問題 7 (中級)

------------------------------

題目: 一家科技公司開發了一個新的AI推薦系統,但部署到生產環境後發現模型性能不穩定,經常出現推薦列表與用戶興趣嚴重不符的情況。MLOps團隊排除了數據漂移和概念漂移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AI應用規劃師最可能需要檢查哪項MLOps組件來解決此問題?

選項:

A) 特徵儲存(Feature Store)的一致性:確認訓練和推斷時使用的特徵定義和生成方式是否完全一致。

B) 模型註冊中心(Model Registry):檢查模型版本是否正確,是否存在未經測試的模型被部署。

C) 持續整合/持續交付(CI/CD for ML)管道:確保代碼、數據和模型測試流程的自動化和穩定性。

D) 模型的服務部署(Model Serving):檢查API延遲、吞吐量和擴展性,排除推斷層面的性能問題。


答案: A) 特徵儲存(Feature Store)的一致性:確認訓練和推斷時使用的特徵定義和生成方式是否完全一致。

解析: 題幹指出「模型性能不穩定,經常出現推薦列表與用戶興趣嚴重不符的情況」,並且排除了數據漂移和概念漂移。這表示問題可能不在於數據分佈或概念本身的變化,而是在於模型輸入的「質量」或「一致性」。

A) 正確選項。特徵儲存(Feature Store)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確保訓練和推斷時使用的特徵定義和生成邏輯的一致性。如果特徵儲存存在問題,導致訓練時使用的特徵與推斷時使用的特徵不一致,即使模型本身沒有問題,數據也沒有漂移,也會導致生產環境中的模型性能嚴重下降,因為模型在推斷時接收到的數據與其訓練時預期的格式或數值範圍不符。

B) 模型註冊中心主要管理模型版本和元數據,雖然部署錯誤版本可能導致問題,但這屬於「版本錯誤」而非「性能不穩定」。若模型版本正確,則註冊中心本身不是直接原因。

C) CI/CD管道確保自動化流程的穩定性,但它解決的是「流程本身」的問題。如果管道運作正常,但性能仍不穩定,則問題可能出在管道之外的組件。

D) 模型服務部署檢查的是API的性能和穩定性,例如延遲、吞吐量。雖然性能不穩定可能與此有關,但「推薦列表與用戶興趣嚴重不符」更直接指向模型的預測「內容」問題,而非僅僅是服務響應速度或可用性。特徵不一致會直接影響預測內容的準確性。


問題 8 (中級)

------------------------------

題目: 一家金融機構正在開發一個詐欺交易偵測系統。他們收集了大量的交易數據,包含金額、交易時間、地點、用戶設備等。然而,歷史數據顯示,真正的詐欺交易數量遠少於正常交易,導致數據嚴重偏態。AI應用規劃師在設計模型的訓練策略時,以下哪種方法對於緩解這種極度不平衡的數據偏態最為關鍵?

選項:

A) 使用精確度(Accuracy)作為模型評估指標,因為它能全面反映模型在所有交易上的表現。

B) 對少數類(詐欺交易)數據進行過採樣(Oversampling),以增加其在訓練集中的比例,平衡數據分佈。

C) 增加更多無關緊要的特徵,以擴大數據維度,幫助模型學習更複雜的模式。

D) 採用簡單的邏輯迴歸模型,因為其可解釋性高,對不平衡數據的敏感度較低。


答案: B) 對少數類(詐欺交易)數據進行過採樣(Oversampling),以增加其在訓練集中的比例,平衡數據分佈。

解析: 本題情境指出「詐欺交易數量遠少於正常交易,導致數據嚴重偏態」,這是典型的類別不平衡問題。目標是緩解這種極度不平衡的數據偏態。

A) 精確度(Accuracy)在類別不平衡數據集中是**極差**的評估指標。一個簡單地將所有交易都判斷為「正常」的模型,即使它的準確度高達99%,對於偵測僅佔1%的詐欺交易也毫無意義。應使用召回率、F1-score、PR曲線等更適合不平衡數據的指標。

B) 正確選項。過採樣(Oversampling),如SMOTE(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是處理類別不平衡問題的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它通過複製或合成少數類樣本,增加其在訓練集中的比例,使得模型有足夠的樣本學習少數類的特徵,從而改善對少數類的偵測能力。

C) 增加無關緊要的特徵只會增加模型的複雜度,引入噪音,導致過擬合,對於緩解數據偏態沒有幫助,甚至可能惡化問題。

D) 簡單的邏輯迴歸模型雖然可解釋性高,但對於極度不平衡的數據,其性能依然會受到影響。而且,該模型對不平衡數據的敏感度並非較低,它在處理不平衡數據時同樣需要特殊的策略。此外,是否採用簡單模型取決於問題複雜度,而非僅僅數據偏態。


問題 9 (中級)

------------------------------

題目: 在處理大規模時間序列數據(如股票市場數據)時,AI應用規劃師發現數據的統計特性(如均值、方差)會隨時間變化,而且預測目標與特徵之間的關係也會周期性地改變。這對機器學習模型的穩定性構成了嚴重威脅。以下哪組概念最能描述這種現象,以及MLOps團隊應如何應對?

選項:

A) 數據漂移(Data Drift)和採樣偏態(Sampling Bias);通過重新採樣和特徵工程來解決。

B) 概念漂移(Concept Drift)和數據漂移(Data Drift);通過持續監控與自動化再訓練來捕捉這些變化。

C) 測量偏態(Measurement Bias)和模型過擬合(Overfitting);通過數據清洗和模型簡化來解決。

D) 歷史偏態(Historical Bias)和數據擴增(Data Augmentation);通過去除偏見和增加數據量來解決。


答案: B) 概念漂移(Concept Drift)和數據漂移(Data Drift);通過持續監控與自動化再訓練來捕捉這些變化。

解析: 題幹描述了兩種情況:1.「數據的統計特性(如均值、方差)會隨時間變化」:這明確指向**數據漂移(Data Drift)**。2.「預測目標與特徵之間的關係也會周期性地改變」:這明確指向**概念漂移(Concept Drift)**。這兩種漂移都是時間序列數據常見的問題,並且都會影響模型的穩定性。

A) 數據漂移和採樣偏態。採樣偏態通常是數據採集階段的初始問題,而非隨時間變化的現象。重新採樣和特徵工程雖然是解決數據問題的方法,但不全面涵蓋對概念漂移的應對。

B) 正確選項。數據漂移和概念漂移是本題描述的核心問題。持續監控(例如使用統計檢定、分佈可視化監控數據和模型性能)可以及早發現這些漂移,而自動化再訓練則是標準的應對策略,能讓模型利用最新的數據和關係進行學習,保持其在生產環境中的有效性。

C) 測量偏態是數據採集工具的偏差,模型過擬合是訓練時的問題,兩者均不完全符合題幹中「隨時間變化」的描述。數據清洗和模型簡化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但不適用於漂移問題。

D) 歷史偏態是訓練數據中固有的偏見,數據擴增是增加數據量的方法。兩者均不適用於描述隨時間變化的數據和概念關係,也不是解決漂移問題的核心策略。


問題 10 (中級)

------------------------------

題目: 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正在訓練一個用於推薦系統的深度學習模型。該模型需要處理每天數十億次的用戶互動數據,並且模型參數規模龐大,訓練時間極長。AI應用規劃師希望在有限的GPU資源下,最大化訓練效能並加速模型迭代。以下哪項效能最佳化技術組合最為合適?

選項:

A) 採用梯度檢查點(Gradient Checkpointing)和FP32全精度訓練,以確保模型精度。

B) 實施混合精度訓練(Mixed Precision Training)和高效數據加載(Efficient Data Loading),以提升計算速度和GPU利用率。

C) 增加單個GPU的記憶體容量,並使用更大的批次大小來加速模型的收斂。

D) 僅依賴數據並行(Data Parallelism),因為它能最有效地利用所有GPU資源進行加速。


答案: B) 實施混合精度訓練(Mixed Precision Training)和高效數據加載(Efficient Data Loading),以提升計算速度和GPU利用率。

解析: 本題情境強調「在有限的GPU資源下,最大化訓練效能並加速模型迭代」,以及模型參數規模龐大和訓練時間極長。這要求我們選擇能夠顯著提升效率的技術。

A) 梯度檢查點主要用於減少記憶體佔用,但會增加計算時間(因為需要重新計算中間激活值)。FP32全精度訓練雖然確保精度,但不如混合精度訓練高效,與「最大化訓練效能並加速模型迭代」的目標不符。

B) 正確選項。混合精度訓練(Mixed Precision Training)利用FP16(半精度浮點數)進行部分計算,能顯著減少記憶體佔用和加速計算,尤其在現代GPU上。高效數據加載(Efficient Data Loading)則能確保數據能快速地供給GPU,避免GPU因等待數據而空閒,從而提升GPU利用率。這兩者的組合能有效提升訓練速度和效能,非常符合題幹需求。

C) 增加單個GPU記憶體並非效能最佳化技術,且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所有GPU資源的利用問題。更大的批次大小雖然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加速訓練,但也可能導致訓練不穩定,且對有限GPU資源的利用效率提升有限。

D) 數據並行確實是加速訓練的有效手段,但它並非唯一的效能最佳化技術。如果數據加載效率低下或沒有使用混合精度,即使採用數據並行,GPU的利用率仍然可能不高,未能最大化訓練效能。


問題 11 (中級)

------------------------------

題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PAS AI 自學路
16會員
63內容數
我是一位正在追求職涯升級的 40 歲非本科系上班族。我會將自己摸索出的高效白話筆記與聽覺學習法無私分享,助你:克服術語障礙、利用零碎時間學習、系統化整理考點。 也歡迎到我的頻道逛逛https://www.youtube.com/@ipasstudybuddy
iPAS AI 自學路的其他內容
2025/11/05
問題 1 (中級) ------------------------------ 題目: 在數據可視化中,要實現「從數據到洞察」的核心目標,以下哪項設計決策最能有效弭平商業需求與技術實現之間的鴻溝? 選項: A) 使用最新的3D圖表技術提升視覺衝擊力。 B) 精心選擇並優化視覺變數,確保關
2025/11/05
問題 1 (中級) ------------------------------ 題目: 在數據可視化中,要實現「從數據到洞察」的核心目標,以下哪項設計決策最能有效弭平商業需求與技術實現之間的鴻溝? 選項: A) 使用最新的3D圖表技術提升視覺衝擊力。 B) 精心選擇並優化視覺變數,確保關
2025/11/05
問題 1 (中級) ------------------------------ 題目: 在處理大規模電商交易數據時,若需快速取得每日各產品類別的近似總銷售額,且對微小誤差有一定容忍度,以下哪種近似計算技術最合適? 選項: A) 精確的SQL GROUP BY查詢 B) 使用Count-M
2025/11/05
問題 1 (中級) ------------------------------ 題目: 在處理大規模電商交易數據時,若需快速取得每日各產品類別的近似總銷售額,且對微小誤差有一定容忍度,以下哪種近似計算技術最合適? 選項: A) 精確的SQL GROUP BY查詢 B) 使用Count-M
2025/11/02
先衝影片再戰模擬考,效果更好
2025/11/02
先衝影片再戰模擬考,效果更好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次,我重新走進考場後,心情很複雜 第三屆的錄取率降到45.09%,我感受到題目在變難。所以這次,我特地報名重考,想親身體會學員們面對的挑戰。 但考完第四屆,當我走出考場的那一刻,很多疑問和不安在心中翻攪。我不禁想問: 這還是當初那個「初級」應用規劃師嗎?
Thumbnail
這次,我重新走進考場後,心情很複雜 第三屆的錄取率降到45.09%,我感受到題目在變難。所以這次,我特地報名重考,想親身體會學員們面對的挑戰。 但考完第四屆,當我走出考場的那一刻,很多疑問和不安在心中翻攪。我不禁想問: 這還是當初那個「初級」應用規劃師嗎?
Thumbnail
我開始把 AI 從「助理」轉為「顧問」的關鍵點,是我開始意識到,對於我不熟悉的領域,我不應該去指導 AI 怎麼教我,而是讓 AI 自己去想最好的教學方式。所以,我就直接對 AI 說:「你說說看啊,你覺得怎樣教一個小白學習比較好?目的是要讓我通過初級考試 。」
Thumbnail
我開始把 AI 從「助理」轉為「顧問」的關鍵點,是我開始意識到,對於我不熟悉的領域,我不應該去指導 AI 怎麼教我,而是讓 AI 自己去想最好的教學方式。所以,我就直接對 AI 說:「你說說看啊,你覺得怎樣教一個小白學習比較好?目的是要讓我通過初級考試 。」
Thumbnail
我其實是個很抗拒考試的人,以前學生時代最討厭硬背,但我很喜歡嘗試各種數位工具。這次我靈機一動,既然要考「AI 應用規劃」,那我為何不應用 AI 來規劃我的整個備考過程呢?以下就是我,如何用 AI 學習新領域、完整備考流程、實戰心法,以及提示詞(Prompt)的操作細節,原汁原味全部公開。
Thumbnail
我其實是個很抗拒考試的人,以前學生時代最討厭硬背,但我很喜歡嘗試各種數位工具。這次我靈機一動,既然要考「AI 應用規劃」,那我為何不應用 AI 來規劃我的整個備考過程呢?以下就是我,如何用 AI 學習新領域、完整備考流程、實戰心法,以及提示詞(Prompt)的操作細節,原汁原味全部公開。
Thumbnail
嗨 我是CCChen 已參加經濟部iPAS AI應用規劃師-初級評鑑考試 預計2025年舉辦4場考試,已執行2場考試, 我都有參加也都合格. 也已報名8/16第三場初級考試 目的是持續收集考試題目與題型趨勢  順便為11月份第二場AI中級考試暖身與複習基礎知識  相關考試成績如下
Thumbnail
嗨 我是CCChen 已參加經濟部iPAS AI應用規劃師-初級評鑑考試 預計2025年舉辦4場考試,已執行2場考試, 我都有參加也都合格. 也已報名8/16第三場初級考試 目的是持續收集考試題目與題型趨勢  順便為11月份第二場AI中級考試暖身與複習基礎知識  相關考試成績如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準備經濟部iPAS AI應用規劃師證照的經驗。文中介紹了官網的培訓資源,包括學習指引、政府相關培訓資源和數位學習課程,推薦初學者從『製造業AI升級引擎』的實體或線上課程開始學習。實體課程由產業競爭力發展中心提供。線上課程完成測驗後可獲得完訓證書。文章也包含10道AI應用規劃師考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準備經濟部iPAS AI應用規劃師證照的經驗。文中介紹了官網的培訓資源,包括學習指引、政府相關培訓資源和數位學習課程,推薦初學者從『製造業AI升級引擎』的實體或線上課程開始學習。實體課程由產業競爭力發展中心提供。線上課程完成測驗後可獲得完訓證書。文章也包含10道AI應用規劃師考題
Thumbnail
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可以受邀參加這種正式場合的活動。 今天,我來到了 IEAT 會議中心,以「AI 應用規劃師」的身分,參加經濟部 iPAS 產業人才能力鑑定的獲證者專場活動。現場聚集了一些人,全部都是經濟部認證的各行各業菁英唷!
Thumbnail
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可以受邀參加這種正式場合的活動。 今天,我來到了 IEAT 會議中心,以「AI 應用規劃師」的身分,參加經濟部 iPAS 產業人才能力鑑定的獲證者專場活動。現場聚集了一些人,全部都是經濟部認證的各行各業菁英唷!
Thumbnail
經濟部iPAS「AI應用規劃師」證照考試分為初級和中級,本文說明兩者差異、考試內容、評分標準、時程、樣題以及準備資源。初級考試鎖定文組、非資工專業人士,中級則為資工專業人士及AI開發實務者。考試皆採電腦單選題,70分及格。考試難度高於樣題,需關注最新法規及AI工具。官網提供樣題、參考書籍及培訓資源。
Thumbnail
經濟部iPAS「AI應用規劃師」證照考試分為初級和中級,本文說明兩者差異、考試內容、評分標準、時程、樣題以及準備資源。初級考試鎖定文組、非資工專業人士,中級則為資工專業人士及AI開發實務者。考試皆採電腦單選題,70分及格。考試難度高於樣題,需關注最新法規及AI工具。官網提供樣題、參考書籍及培訓資源。
Thumbnail
經濟部舉辦114年度AI應用規劃師初級能力鑑定,整理考試心得、官網簡章、能力指標、鑑定範圍、樣題。此外提供作者備考期間用到的工具及Prompt,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經濟部舉辦114年度AI應用規劃師初級能力鑑定,整理考試心得、官網簡章、能力指標、鑑定範圍、樣題。此外提供作者備考期間用到的工具及Prompt,供大家參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