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升級、服務擴大、科技輔助——你需要知道的重點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加速,長照服務也在不斷進化。
衛福部宣佈,長照3.0將於2025年9月起分階段上路,從2.0的「服務擴充」走向「社區整合與智慧照護」,這對長者、家庭照顧者以及第一線照服員,都有重大影響。
那麼,長照3.0究竟和2.0有什麼差別?服務對象與補助又有哪些變化?以下整理成一篇一次看懂。一、三階段分期上路
長照3.0將分三階段推動,每階段重點不同:
- 第1階段(2025/9/1起)
- 外籍看護家庭可使用社區照顧服務(如日間照顧、家庭托顧)。
- 擴大交通接送服務範圍與給付額度:一般區域每趟115元、原鄉離島每趟138元。
- 調整營養照護服務:每3次為1服務組合、給付4500元。
- 居家喘息服務更彈性,可在安全前提下外出至庭院、公園等。
- 第2階段(2026/1/1起)
- 刪除失智症年齡限制:未滿50歲的年輕型失智或失能者也可申請。
- 第3階段(2026/7/1起)
- 新增智慧科技輔具租賃補助:含移位設備、居家照護床、安全看視裝置等五大類。
- 原住民與離島居民享加成或免部分負擔優惠。
二、服務對象與內容更精準
長照3.0除了擴大對象,也增加更多彈性與整合性服務:
面向長照2.0長照3.0對象主要65歲以上失能、失智長者擴及亞健康長者、年輕型失智、PAC急性後期病患核心服務居家服務、日照、交通接送、輔具增加智慧輔具、預防性服務、心理支持、社區共餐社區角色社區據點提供服務社區成為整合生態圈,促進共學、共照、共創
三、科技與智慧照護
長照3.0強調科技輔助照顧,包括:
- 智慧手環、跌倒偵測、遠距監測。
- AI資料分析,提前預警健康風險。
- 雲端平台,促進照服員、家屬、醫療團隊資訊整合。
科技不是取代人,而是減輕繁瑣勞務,讓照顧者能專注在陪伴與互動上。
四、與長照2.0的差異總覽
長照2.0
核心理念: 擴大服務量能、 對象 65歲以上失能者 。
給付方式: 固定給付 。
社區參與 :社區據點活動
科技應用 :基本電子化
長照3.0
核心理念:智慧整合、社區共好、含年輕型失智、PAC病患等。
給付方式:彈性給付、依需求調整。
社區參與:共生社區、互助喘息、跨世代共照
科技應用:AI、智慧輔具、遠距照護
簡單來說,2.0解決「誰來照顧」的問題,3.0則是「如何更好照顧、一起共好」的問題。
五、觀察與挑戰
長照3.0雖然提升服務品質,但實務上仍面臨:
- 地方政府財務與人力壓力增加。
- 社區與制度的整合需要時間與協調。
- 智慧照護需要兼顧長輩操作便利與隱私安全。
- 第一線照服員需提升數位技能與跨專業協作能力。
六、結語
長照3.0的核心,不只是「服務升級」,而是讓照顧變得更智慧、更貼近生活、更有溫度。
對長者而言,是延緩失能、維持生活功能;
對家庭照顧者而言,是喘息與支持; 對照顧工作者而言,是更全面的專業舞台。
科技輔助與社區整合並行,才能讓長照真正走入每一個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