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的困境---簡介李美莉老師《回到安全》支持課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圖轉載自台灣正念發展協會

本圖轉載自台灣正念發展協會


    不久前和鄰居在談論照顧父親的子女把父親推下樓的慘案,幾位鄰居義憤填膺七嘴八舌地咒罵道:

   「這種小孩應該槍斃啦!」

   「夭壽!怎麼做得出這種事情。」

   「………」

    我,沉默無語。

    前幾天我發現母親家大樓的保全換人,我問新來的保全他為什麼不做?

   「唉!個人因素啦!....不好說。」

    我知道!

    這名保全年近五十,獨力撫養年邁的父母,還要負擔時不時發生的醫療費用。他曾經跑去母親家跪求借錢,我們都知道他的難處,從來不向鄰居提起這件事。他後來領了薪水也有還錢,母親怕他缺錢,常常拿東西給他吃。

    受制於華人孝道的制約,許多為人子女者為了照顧父母賠上一生。尤其在高齡化的社會,如同文章開頭所提的慘劇,早已在更高齡的日本發生。許多不曾遭遇照顧父母困境的人,完全不能體會照顧者身心俱竭的壓力。

    因為看過太多這樣的案例,所以我在鄰居閒嗑牙時沉默不語。

    除了照顧長輩外,家有殘障子女的父母,也要為了照顧子女耗盡心力。

    政府近年對於照顧者支持,提供比較多的幫助。相關機構大量培訓居服員,讓照顧者能有喘息的機會。然而幫助歸幫助,主要的責任還是要由照顧者揹負。特別是在父母子女間,往往會參雜許多的情緒糾葛,心理壓力更大。

    最近因緣際會參加了「台灣正念發展協會李美莉老師指導的《回到安全》身體經驗課程。這是李老師透過自己的碩士論文,針對承受巨大壓力照顧者所設計的課程。它先幫助照顧者與身體經驗合作,發展追蹤與調節神經系統的技能。在察覺自己身體所受束縛,並且學會照顧自己後,回復應對日常生活的能力。

    這堂課程基本上不收費,只收場地費總共2,000元給提供教室的同學。孰料提供場地的同學,又把錢捐給其他慈善團體,老師跟提供場地的同學,實在是功德無量。

    除了實體課程外,為了體恤照顧者時間可能不便,李老師又開設了線上課程。如果你因為照顧家人,心力俱疲壓力難捱,建議你可以點入後面「台灣正念發展協會」的連結報名,相信對於陷入困境的你,一定會有所幫助。

    如果你身邊有正在承受照顧之苦的朋友,你也可以轉介給他。

    讓我們一起來幫助這些辛苦的照顧者,給予他們最有力的支持。


台灣正念發展協會《回到安全》身體經驗八週課程:

http://www.mindfulness.org.tw/shopdetail_tw.php?id=102


連結閱讀:

以下是我另外書寫,關於職場的專題,歡迎參考>>>

管理成功心法: https://vocus.cc/managersmind/home

職場成功心法: https://vocus.cc/workandlife/hom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宇牛-avatar-img
2025/04/24
照顧者身心更需要照顧!
責任,有時太沉重,愛若無喘息,也會撐不住,謝謝前輩分享課程訊息!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4/25
有人把工作辭掉,回家照顧父母,最後錢花光了,工作也沒了。照顧者要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照顧別人,也較有好心情照顧他人。
慕風-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6
李英華 是啊!這種不幸的例子蠻多的。自己先站穩,才有餘力照顧人。
照顧者是最累的!
慕風-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6
林燃(創作小說家) 是的!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體會。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5/04/24
現在社會好多需要被照顧的人,要照顧人家的,必須先吧心靈建設好。
avatar-img
慕風的沙龍
68會員
108內容數
三十多年前,從東部鄉下來到繁華的台北,從好奇新鮮到奮鬥打拼...。一轉眼,人生就這麼走到艱苦燦爛的盡頭。一路上有悲傷,有心酸,有歡笑,也有風光。儘管終究一身滄桑,但是埋藏在靈魂深處的,卻一直是那一個,奔跑在東部田野間的,單純小男生。
慕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6
我們不是為了爸媽存在,也不是為了愛人子女而存在。我們的出生或許是偶然,但是我們就是出生了,我們確實存在。
Thumbnail
2025/02/26
我們不是為了爸媽存在,也不是為了愛人子女而存在。我們的出生或許是偶然,但是我們就是出生了,我們確實存在。
Thumbnail
2024/12/27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世界,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選擇的權利。
Thumbnail
2024/12/27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世界,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選擇的權利。
Thumbnail
2024/12/20
我想起李白這首詩的時候,我突然領悟到,過去那些讓我感到受傷的事,早就像消失在碧空盡頭的孤帆一樣,完全不見蹤影,永遠不再回頭。
Thumbnail
2024/12/20
我想起李白這首詩的時候,我突然領悟到,過去那些讓我感到受傷的事,早就像消失在碧空盡頭的孤帆一樣,完全不見蹤影,永遠不再回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HI: 今早看到關於身心靈界的新聞,有位老師在攻擊有創傷經驗的人... 這對助人行業來說真的是負面消息。 (如果你有注意到Mike的訊息,去年底前我已經寫下"助人工作者的職業聲明" 我也希望同行能開始自己寫下聲明,別再讓行業中製造烏煙瘴氣的人予取予求了)
Thumbnail
HI: 今早看到關於身心靈界的新聞,有位老師在攻擊有創傷經驗的人... 這對助人行業來說真的是負面消息。 (如果你有注意到Mike的訊息,去年底前我已經寫下"助人工作者的職業聲明" 我也希望同行能開始自己寫下聲明,別再讓行業中製造烏煙瘴氣的人予取予求了)
Thumbnail
照顧者與當事人的經歷都充滿著壓力與挑戰,這篇分享了一位照顧者的親身經歷,以及書籍《你可以喘口氣》中的心路歷程。文章中探討了情緒的掙扎、負面情緒的應對,以及自我照顧的重要性,提供了許多實用建議。
Thumbnail
照顧者與當事人的經歷都充滿著壓力與挑戰,這篇分享了一位照顧者的親身經歷,以及書籍《你可以喘口氣》中的心路歷程。文章中探討了情緒的掙扎、負面情緒的應對,以及自我照顧的重要性,提供了許多實用建議。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女兒正好發高燒在房間休息,我讀著一頁頁關於作者身為憂鬱症照顧者的心路歷程,也不免感到心有戚戚焉。 我們都知道患者深受其苦,也理解患者有許多情緒上的反應,但身為照顧者卻猶如被噤聲般必須壓抑自己內在的需求與感受,倘若表達出不想負責任,抑或是憤怒與悲傷,就容易被扣上「無情無義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女兒正好發高燒在房間休息,我讀著一頁頁關於作者身為憂鬱症照顧者的心路歷程,也不免感到心有戚戚焉。 我們都知道患者深受其苦,也理解患者有許多情緒上的反應,但身為照顧者卻猶如被噤聲般必須壓抑自己內在的需求與感受,倘若表達出不想負責任,抑或是憤怒與悲傷,就容易被扣上「無情無義
Thumbnail
專業評估、評估環境、專業指導、您有這些困擾嗎?照顧家人或照顧長輩的困擾,想自己照顧,但是不會照顧、沒有專業的知識,環境是否友善老人、家人的健康。交由照顧管家團隊協助您。專業指導、專業評估、環境協助。 親人、病人的離開 學會獨處、孤獨 認知心靈歷程 面對親人或病人的離開,學會獨處和理解
Thumbnail
專業評估、評估環境、專業指導、您有這些困擾嗎?照顧家人或照顧長輩的困擾,想自己照顧,但是不會照顧、沒有專業的知識,環境是否友善老人、家人的健康。交由照顧管家團隊協助您。專業指導、專業評估、環境協助。 親人、病人的離開 學會獨處、孤獨 認知心靈歷程 面對親人或病人的離開,學會獨處和理解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我只能說,孩子你受苦了,我無法幫你承受這些,所以接下來的路,我會陪你一起走。」 近日,看見朋友有些情緒困擾,所以來聊聊自我療癒。
Thumbnail
「我只能說,孩子你受苦了,我無法幫你承受這些,所以接下來的路,我會陪你一起走。」 近日,看見朋友有些情緒困擾,所以來聊聊自我療癒。
Thumbnail
面對與家人的衝突,你總是選擇退縮或逃避嗎?你想學習新的應對衝突的方式,卻始終找不到方向嗎?歡迎4/25(四)早上10:00-12:00來聽我們的生命故事喔~看這些年來我們是如何把敘事治療的精神與方法應用在生活中,在面臨與家人的衝突時,如何翻譯對方看似指責的語言,將衝突由大化小,活出更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面對與家人的衝突,你總是選擇退縮或逃避嗎?你想學習新的應對衝突的方式,卻始終找不到方向嗎?歡迎4/25(四)早上10:00-12:00來聽我們的生命故事喔~看這些年來我們是如何把敘事治療的精神與方法應用在生活中,在面臨與家人的衝突時,如何翻譯對方看似指責的語言,將衝突由大化小,活出更幸福的人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