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世界都將目光聚焦在 AI 巨頭 NVIDIA 身上時,另一家半導體公司 AMD,正在迎頭趕上。2025 年第三季的財報會議,AMD 不僅繳出了一張幾乎無可挑剔的成績單,更透過一系列重量級的合作案,特別是與 OpenAI 的世紀結盟,正式向市場宣告:AI 運算的牌桌上,迎來了一位不容忽視的挑戰者。
不只是財報,更是 AI 需求版圖的擴張宣言
相較於過去,AMD 這次法說會最大的不同,在於對 AI 需求的描述不再是模糊的「前景看好」,而是具體、多層次且有大量客戶實例支撐的「現況報告」。
訊號一:從「單點客戶」到「生態系」的全面滲透
法說會上的客戶名單,廣度與深度都前所未見,這代表 AMD 的 AI 解決方案已經打入了不同類型玩家的核心基礎設施中:- 頂級 AI 實驗室:與 OpenAI 的合作協議內容極為具體,部署高達 6 GW(百萬瓩) 的 Instinct GPU,首批 1 GW 的 MI450 系列加速器將於 2026 下半年上線。蘇姿丰直言,此合作案有望在未來數年創造超過 1000 億美元的營收。
- 大型雲端服務商:Oracle 成為第一個公開提供 MI355X 執行個體的超大規模雲端商,並已承諾成為次世代 MI450 的首發合作夥伴,預計從 2026 年開始部署數萬片。
- 新創雲端供應商:法說會特別點名了 Crusoe, DigitalOcean, TensorWave, Vultr 等多家 AI 新創雲端公司,他們在本季已開始擴大提供 MI350 系列的公有雲服務,顯示市場上存在一批尋求 NVIDIA 以外高效能方案的「新勢力」,而 AMD 成功抓住了這個缺口。
- AI 應用與模型開發公司:客戶名單進一步擴展到 AI 應用的核心玩家。IBM 與 Zyphra 將使用 MI300X 叢集訓練其未來的多模態模型;Cohere 正在 Oracle Cloud 上使用 MI300X 訓練其 Command 模型系列;而 Character AI 與 Luma AI 等公司則已經在 MI300 系列上運行其推論工作負載,證明 AMD 的硬體已能同時滿足訓練與推論的雙重需求。
- 主權 AI 與超級電腦:AMD 也切入了國家級的戰略運算佈局。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Cisco 與 G42 將部署基於 MI350X 的大規模 AI 叢集。在美國,能源部選擇 AMD 的 MI350X 與 EPYC CPU 打造 "Lux AI" 科學研究 AI 工廠,並預告下一代超級電腦 "Discovery" 將採用未來的 MI430X GPU 與 EPYC Venice CPU。
訊號二:次世代產品的強勁拉力與「全餐」策略
市場需求不僅來自現有的 MI350 系列,更有大量客戶的規劃是圍繞著 2026 年即將登場的次世代產品。
- MI400 系列與 "Helios" 機櫃:AMD 的策略已從銷售單一晶片,演變為提供名為 "Helios" 的機櫃級解決方案。這是一個整合了 MI400 系列 GPU、Venice EPYC CPU 以及 Pensando 網路晶片的「AI 全餐」。在法說會後的問答環節,蘇姿丰強調 "Helios" 在 OCP(開放運算計畫)大會上獲得了空前的好評,許多客戶帶著工程團隊前來了解,且早期採用 MI450 的客戶,絕大多數都對這種完整的機櫃級方案表達了高度興趣。
- 為不同市場客製化:產品藍圖也顯示出更細緻的市場區隔。例如,MI450 系列主攻 OpenAI 和 Oracle 這類超大規模雲端客戶,而 MI430X 則是專為國家級 AI 和超級電腦項目設計。這種針對性的產品策略,有助於 AMD 在不同應用場景下最大化其競爭優勢。
訊號三:AI 工作負載與 CPU 業務的共生關係
蘇姿丰明確指出,許多大型雲端客戶正在規劃未來幾季「顯著更大規模」的 CPU 建置。原因在於,AI 工作負載並非只靠 GPU 運作。從資料的預處理、模型的載入、網路的通訊到推論服務的調度,都需要大量的通用計算能力。隨著 AI 應用規模化,對底層 CPU 的需求也水漲船高。蘇姿丰形容這是一個「強大的新催化劑」,並認為這是「持久的、跨越多季的現象」。這也解釋了為何 AMD 的第五代 EPYC 伺服器處理器 "Turin" 能夠如此迅速地放量。
TN科技筆記的觀點
在法說會上,蘇姿丰被問及OpenAI 合約時坦言,自從宣布與 OpenAI 的合作以及在 OCP 大會上展示 "Helios" 機櫃後,他們觀察到來自其他客戶的「興趣顯著增加或加速」。這意味著 OpenAI 的選擇正在打破其他潛在客戶的觀望態度,產生了強大的跟隨效應。
推出 "Helios" 機櫃是極為明智的一步。這顯示 AMD 跟 NVIDIA 同樣理解到,現今的超大規模客戶要的不是一堆零件,而是一個能快速部署、穩定運作、且總體擁有成本(TCO)最佳化的「AI 工廠」。透過提供整合方案,AMD 不僅能獲取更高的利潤,更能將客戶鎖定在自己的生態系中,建立更穩固的護城河。
交付 6 GW 規模的機櫃系統,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挑戰。這不僅僅是晶片製造,更涉及到先進封裝、基板、記憶體、散熱、電源等整個生態系。蘇姿丰在問答中也承認,從電力到零組件,整個產業鏈都「非常緊張」,需要與客戶和供應鏈夥伴進行提前數年的共同規劃。任何一個環節的延誤,都可能影響最終出貨。
雖然客戶名單正在擴大,但在 MI450 世代的初期,AMD 的 AI 業務仍將高度依賴 OpenAI、Oracle 等少數巨頭。此外,從現有的 MI350 過渡到 2026 下半年的 MI450 之間,是否存在需求放緩的空窗期,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對此,蘇姿丰表示,預期 MI350 在 2026 上半年仍會持續成長,但真正的「急遽拉升」將會發生在 MI450 上市之後。
支持TN科技筆記,與科技共同前行
我是TN科技筆記,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點選愛心、轉發給我支持鼓勵~~~也歡迎每個月請我喝杯咖啡,鼓勵我撰寫更多科技文章,一起跟著科技浪潮前進!!>>>>> 請我喝一杯咖啡
在此也感謝每個月持續請我喝杯咖啡的讀者們,讓我更加有動力為各位帶來科技新知!
以下是我的 threads 也歡迎追蹤、回覆、轉發喔!
>>>>> TN科技筆記(TechNo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