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亞馬遜) 發布 2025 年第三季的財務報告,市場反應熱烈。財報顯示,總營收達到 1802 億美元,年增 12%,但真正的焦點在於其雲端業務 AWS (Amazon Web Services) 的成長率「再加速」,達到了驚人的 20.2%,這是自 2022 年以來從未見過的強勁動能。
Amazon 正在全力押注一個我們即將越來越熟悉的概念:「AI 代理人 (AI Agent)」。執行長 Andy Jassy 在財報會議上花了大量篇幅,闡述他如何看待這個由 AI 驅動的未來,以及 Amazon 如何透過自研晶片、基礎設施和全新的服務,為打造一個「AI Agent」的新世界鋪路。
Amazon 2025 Q3 財報:藏在數字裡的驚喜
在深入分析策略之前,讓我們先快速瀏覽一下 Amazon 本季的關鍵財務數據,其中有幾個值得特別留意的細節:- 總營收 (Net Sales): 達到 1802 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的 1589 億美元,年增長了 13% (排除匯率影響後為 12%),顯示出穩健的增長動能。
- 營業利潤 (Operating Income): 數字為 174 億美元。但這是一個「有故事」的數字。財報中特別指出,本季有兩筆一次性的特殊支出:一筆是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達成的 25 億美元法律和解費用,另一筆則是 18 億美元的遣散費。若排除這兩項支出,實際的營業利潤高達 217 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期,這也意味著其核心業務的獲利能力非常強勁。
- 淨利潤 (Net Income): 高達 212 億美元,但這同樣需要解讀。其中包含了來自於其對 AI 新創公司 Anthropic 投資估值上升所產生的 95 億美元帳面上的稅前收益 (unrealized pre-tax gain)。這顯示了 Amazon 在 AI 領域的策略投資,已經開始在財務上獲得可觀的回報。
- AWS 營收: 作為集團的獲利金雞母,AWS 本季營收為 330 億美元,年增 20.2%,是近 11 個季度以來的最高增速,正式宣告雲端業務重返高速增長軌道。
- 廣告業務營收: 達到 177 億美元,年增 22%,持續成為集團內不可忽視的增長引擎。
總體來看,這是一份超出預期的財報。即便面臨潛在的經濟衰退風險,Amazon 依然展現了強大的營運韌性,而這份信心的背後,幾乎都指向同一個關鍵字:AI。
AWS 帝國的反擊:成長再加速,AI 是唯一答案
過去幾個季度,市場普遍擔憂企業因經濟不景氣而縮減雲端支出,導致 AWS 成長放緩。然而,本季財報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AWS 不僅沒有放緩,反而踩下油門,重新加速。Andy Jassy 強調,AI 工作負載的需求是驅動這一成長的核心動力。
不只是成長,而是「有品質」的成長
Andy Jassy 在財報會議上特別點出一個關鍵觀念:「年增長率是一個相對的術語」。在 1320 億美元的年化營收基礎上實現 20% 的增長,其困難度與重要性,遠超過在一個小得多的營收基礎上實現更高的增長率。這不僅是對競爭對手喊話,也突顯了 AWS 在龐大體量下依然能找到新成長曲線的驚人能力。這種「有品質」的增長,證明了其市場領導地位的穩固,以及客戶(從新創到大型企業和政府)對其平台的深度依賴。
亞馬遜的 AI 終局:人人都有專屬 AI 代理人
這次財報會議最核心的洞見,莫過於 Andy Jassy 對「AI Agent」未來的闡述。他認為,企業未來從 AI 中獲得的大部分價值,將來自於各種形式的 AI 代理人,Amazon 打算成為 AI Agent 時代的「軍火庫」與「基礎設施提供者」。
這個策略可以拆解為三個層次:
- 讓開發者「更容易地創造」代理人:為了解決目前建構 AI Agent 過程複雜的痛點,Amazon 推出了開源專案 Strands,讓開發者可以基於任何大型語言模型,更輕鬆地打造出自己想要的代理人。
- 讓企業「更安全地部署」代理人:許多企業在成功打造出代理人後,卻因為缺乏安全、可擴展的運行環境而不敢將其投入生產。為此,Amazon 推出一套基礎設施構建模組 AgentCore,提供了企業最需要的安全性、可擴展性、記憶體管理和可觀測性。財報中提到,愛立信 (Ericsson)、索尼 (Sony) 等巨頭都已採用 AgentCore,證明其切中了企業的剛性需求。
- Amazon 自己也在打造強大的代理人:為了展示可能性並直接服務客戶,Amazon 也推出了多款自家的 AI Agent,形成一個強大的示範矩陣:Kiro: 專為開發者設計的代理人式程式碼編輯器 (IDE)。Transform: 協助企業將舊有系統(如大型主機程式碼)遷移至雲端的代理人。Quick Suite: 企業級的 AI 助理,能連接公司內部數據,協助員工進行深度研究、自動化任務,將過去數月的工作縮短至數天。Amazon Connect: 用於客服中心的 AI 方案,年化營收已突破 10 億美元。
軍備競賽再升級:用自研晶片 Trainium 打造 AI 運算護城河
財報揭露,Trainium2 晶片業務已達到數十億美元的規模,季度營收增長 150%,並且產能已被「完全預訂」。Amazon 宣稱,Trainium 的性價比比市場上其他選項高出 30%-40%。這意味著客戶用更低的成本就能獲得同樣的 AI 推理 (Inference) 效能,這在 AI 應用規模化之後將成為決定性的競爭優勢。
為了向世界展示 Trainium 的實力,Amazon 與其投資的 AI 公司 Anthropic 合作,啟動了名為 「Project Rainier」 的龐大計畫。這是一個橫跨多個美國資料中心、由近 50 萬顆 Trainium2 晶片組成的 AI 超級運算叢集,專門用於訓練 Anthropic 的下一代 Claude 模型,並計畫在年底擴展至 100 萬顆晶片。
同時,Amazon 強調他們與 NVIDIA 仍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會繼續大量採購其晶片。「自研 + 外購」的雙軌策略,讓 Amazon 在這場晶片戰爭中擁有了更大的靈活性與議價能力。
電商與廣告業務:AI 如何深入我們的購物日常?
「萬物當日達」的野心:生鮮雜貨將是下一個戰場
在電商領域,Amazon 持續優化其物流網絡,目標是提供更快的配送速度。而今年最大的亮點,在於將生鮮雜貨 (Perishable Groceries) 整合進其強大的當日配 (Same-Day Delivery) 網絡中。
Andy Jassy 稱其為「遊戲規則的改變者 (Game Changer)」。現在,超過 1000 個城市的顧客可以在購買電子產品的同時,將牛奶、雞蛋等生鮮食品放進同一個購物車,一次結帳,幾小時內全部送到家。這種無縫整合的便利性,正在改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財報中提到,開始在 Amazon 購買生鮮的顧客,回訪網站的頻率是非生鮮顧客的兩倍。這項策略不僅擴大了 Amazon 的商品品類,更大幅提升了用戶黏性與消費頻率。
Rufus 購物助理與 AI 廣告,悄悄改變你的消費決策
在購物體驗上,AI 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Amazon 的 AI 購物助理 Rufus 今年已有 2.5 億活躍用戶,月活用戶數年增 140%。更驚人的是,在購物過程中使用了 Rufus 的顧客,完成購買的可能性提高了 60%。Rufus 預計將帶來超過 100 億美元的年化增量銷售額。
此外,Amazon 的廣告業務也因 AI 而更加強大。本季營收年增 22%,達到 177 億美元。Amazon 利用其龐大的消費數據,為廣告主提供從品牌曝光(如 Prime Video 體育直播廣告)到銷售轉化(如商品搜索頁的贊助廣告)的「全漏斗 (full-funnel)」解決方案。近期,Amazon 的廣告需求方平台 (DSP) 更進一步與 Netflix、Spotify、Roku 等流量巨頭合作,讓廣告主可以透過 Amazon 的平台,直接觸及這些外部平台的龐大用戶,這極大地擴展了其廣告生態系的版圖。
TN科技筆記的觀點
當市場還在熱烈討論哪個基礎模型更強大時,Amazon 已經悄悄地在打造 AI Agent 時代的「作業系統」。AgentCore 解決了企業在部署 AI 應用時最頭痛的安全性、擴展性和管理問題。這是一個典型的 AWS 式打法:提供最底層、最可靠、最規模化的基礎設施。這或許不像生成酷炫圖片的應用那樣性感,但它更具黏性,也可能更有利可圖,是 Amazon 企圖鎖定下一個十年雲端市場的關鍵一步。
Amazon 正在成功複製其「飛輪效應」在自研晶片上。Trainium 晶片提供更高的性價比 → 吸引像 Anthropic 這樣的大客戶來進行大規模模型訓練 → 大規模的應用驗證了晶片的可靠性,並反過來優化了軟體生態系 → 這使得 AWS 能以更低成本提供 Bedrock 等 AI 服務 → 吸引了更多企業的 AI 推理工作負載 → 產生的營收和數據,再投入到下一代晶片 (Trainium3) 的研發。這個正向循環一旦轉動起來,將為 Amazon 建立起難以超越的成本與技術護城河。
不過雖然 AgentCore 的概念非常吸引人,但微軟和 Google 都在積極建構自己的 AI 生態。最終的勝負,不僅取決於技術的優劣,更取決於能否贏得廣大開發者的心。Amazon 需要確保其工具鏈、API 和開發體驗足夠友好,才能吸引開發者們在它的平台上建立起繁榮的 AI Agent 生態。
此外為了應對 AI 需求,Amazon 正在進行瘋狂的資本支出。2025 年預計將達到 1250 億美元,2026 年還會繼續增加。雖然這是保持競爭力所必需的投資,但也給公司的現金流帶來巨大壓力。
支持TN科技筆記,與科技共同前行
我是TN科技筆記,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點選愛心、轉發給我支持鼓勵~~~也歡迎每個月請我喝杯咖啡,鼓勵我撰寫更多科技文章,一起跟著科技浪潮前進!!>>>>> 請我喝一杯咖啡
在此也感謝每個月持續請我喝杯咖啡的讀者們,讓我更加有動力為各位帶來科技新知!
以下是我的 threads 也歡迎追蹤、回覆、轉發喔!
>>>>> TN科技筆記(TechNo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