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不等於有力:一盤炒飯教會我的身體管理課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吃飽不等於有力:一盤炒飯教會我的身體管理課

一、從「吃飽」到「掉電」的六小時

那天下著雨,公司決定改叫外送。

我點了蝦仁炒飯——那種看起來油亮亮、香氣撲鼻的庶民美味。

一入口,熟悉的幸福感湧上,份量多到幾乎可以兩人分食。

我以為這頓飯能撐我一整天。

沒想到六個小時後,身體突然像被抽空。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腳有點發抖、頭有點暈,連爬樓梯都覺得吃力。

那不是「餓」,而是一種掉電式的虛脫。

那一刻,我才開始懷疑:我真的吃對了嗎?

二、原來,炒飯不是飽不飽的問題,而是血糖曲線的問題

後來我上網查資料,才發現答案早已藏在那碗炒飯裡。

炒飯=高油+高鹽+高澱粉。

這樣的組合,會讓血糖在短時間內急速上升,產生短暫的「飽足感」與「昏沉」。

幾小時後,血糖迅速下跌,身體便進入「飢餓+無力」的狀態。

這不只是「吃太多」或「吃太少」的問題,

而是血糖在體內急速擺盪的結果。

相較之下,我平時吃的健康便當,

有蛋白質、蔬菜與適量澱粉,

血糖變化平穩,也因此不會昏睡或暴餓。

原來,穩定不是來自吃得多,而是吃得對。

三、食物,其實在操控我們的行為與狀態

我們常以為「吃飯只是補充能量」,

但那天的經驗讓我意識到——

食物不只是填飽肚子,而是在決定你這一天的能量品質。

當血糖穩定,我能剪片、能工作、能清醒思考;

當血糖暴起暴落,我的情緒、專注力、甚至腳力都跟著失控。

一盤炒飯不只是餐桌上的選擇,

它正在默默地影響我的情緒與行動力。

四、吃什麼是一種自由,為選擇負責是一種成熟

我並沒有從此放棄炒飯。

我只是學會帶著意識吃。

如果真的想吃:

  • 改小份,或先打包一半;
  • 配點青菜或無糖飲,增加纖維;
  • 午餐吃比晚餐吃更好;
  • 不讓一餐只剩下澱粉。

這不是節食,而是「有覺知的選擇」。

吃什麼是一種自由,但懂得調整比例、平衡能量,

才是長大後的成熟。

五、從食慾到自我管理:身體比你更早知道答案

那盤炒飯教我的不是飲食知識,而是一種身體智慧。

我開始學會在每一次進食前問自己:

「這份食物,會讓我清醒還是昏沉?」

當我理解自己想要的是「穩定、有力、清晰的一天」,

身體就會告訴我該怎麼吃。

吃飽不難,但吃出能量與覺察,

才是現代人最值得修的一門課。

下次當你準備點餐時,

願你也能在心裡問自己:

「這一餐,是想要填飽?

還是想要讓自己更有力量?」

留言告訴我,

你最近一次「吃飽卻無力」或「吃得剛剛好又有能量」的經驗吧。

也許,我們都能從彼此的故事裡,

找到更懂身體的那個自己。

🎥 延伸觀看

📺【艾琳的療癒日常】每週日晚間 8 點首播

本週主題:〈原來我一直在變好

💚 一起練習從日常的細節裡,找到讓身心穩定的節奏與力量。

👉 [前往觀看 → 「艾琳的療癒日常 原來我一直在變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琳的療癒日常
5會員
9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琳 我的上班日常是一個提供客戶資訊解決方案的偽PM, 非上班以外時間是一名生活療癒師 很喜歡用心生活即是旅行的概念態度去體驗生活、享受美食、了解自己 做個閃閃發亮、豐盛的自己:) 語音陪伴 × 療癒日常影片 服務項目: 1.潛意識探索1對1諮詢 2.靈氣療癒 有需求可私訊或點擊網站 了解服務詳情
艾琳的療癒日常的其他內容
2025/11/05
因為早餐吃得晚,到中午其實我還不餓。 下午兩點多,他們回到家,帶著幾盒給外婆準備的素菜。爸媽一邊放東西、一邊問:「你們吃飯了沒?要不要吃這些菜?」 我幾乎是下意識地回答:
Thumbnail
2025/11/05
因為早餐吃得晚,到中午其實我還不餓。 下午兩點多,他們回到家,帶著幾盒給外婆準備的素菜。爸媽一邊放東西、一邊問:「你們吃飯了沒?要不要吃這些菜?」 我幾乎是下意識地回答:
Thumbnail
2025/11/04
有時候,不是機會太少,而是身體在提醒你: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接得住更多美好。 在上班的最後一天,我收到一則臨時的活動通知。
Thumbnail
2025/11/04
有時候,不是機會太少,而是身體在提醒你: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接得住更多美好。 在上班的最後一天,我收到一則臨時的活動通知。
Thumbnail
2025/11/03
那天晚上洗完澡,我聽見一個突如其來的聲響。那聲音不大,卻像一根細針,刺進了我關於「生與死」的記憶。 心口開始發緊,腦海浮現畫面,我意識到: 這份情緒,並不是來自當下,而是某個被我深埋已久的片段。
Thumbnail
2025/11/03
那天晚上洗完澡,我聽見一個突如其來的聲響。那聲音不大,卻像一根細針,刺進了我關於「生與死」的記憶。 心口開始發緊,腦海浮現畫面,我意識到: 這份情緒,並不是來自當下,而是某個被我深埋已久的片段。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