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生活以步數來衡量。一個世界,只需步行/自行車十五分鐘即可到達。麵包店、學校、診所、公園,所有這些都像朋友一樣圍繞著你。這就是「十五分鐘社區」(15-minute neighborhood)的夢想,一種完美近鄰的理念。它描繪了一種生活藍圖:汽車被遺忘,空氣更加清新,城市本身變成了一個充滿人性化便利的花園。
我們渴望這樣的藍圖,尤其是在世界停擺之後。當新冠疫情來襲時,我們原本龐大而緊密相連的生活突然變得脆弱不堪。近鄰成了我們的保護盾。歐美曾將這種「X分鐘城市」(X-minute city)模式視為韌性的重要一課,它提供了一種在所有行動都受到限制的情況下,維持生活運轉的方式,一種依靠自身力量維護健康的方式, 如巴黎市長安娜·伊達戈(Anne Hidalgo)等領導人的大力倡導,被譽為後疫情時代的關鍵策略。
15分鐘城市的核心在於以鄰近為導向。它旨在讓所有居民都能便捷地享受規劃者所謂的「六大核心功能」:居住、工作、商業、醫療保健、教育和娛樂。這種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承諾一次性解決我們面臨的一些最嚴峻的城市挑戰,因此獲得了廣泛的關注[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