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你不必是科學家,你可僅憑視覺和聲音準確判斷: 生物多樣性

A.H.-avatar-img
發佈於精選集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前陣子我們聊了很多「生物多樣性」,看起來好像是生態學家做的事。這些科學家四處奔波,測量你所能想到的關於森林的一切。他們數不同樹木的數量,測量樹葉,記錄鳥類…他們用各種複雜的數字和指數來告訴你一個地方的「多樣性」,一切都非常精確。 

但你呢?走進一片森林,環顧四周,聆聽。你「感覺」到了嗎?你感受到科學家所說的「多樣性」了嗎?還是說,這一切只是一堆綠色和棕色的雜亂? 真正的問題是,科學家用奇特的工具測量的東西,和我們用與生俱來的工具: 「看到」和「聽到」的東西是一樣的嗎? 

這個問題,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iDiv)、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UFZ)和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學的研究人員,想出了一個聰明的主意來驗證一下這個有趣的問題[1]。發表在《人與自然》(2025/07/07)最引人注目的發現是,人們對多樣性的感知與生態學家測量的「實際」生物多樣性之間存在強烈的正相關的關係,也就是視覺和聲音都會影響對生物多樣性的感知,與此同時,研究亦發現參與者在僅通過聲音評估森林生物多樣性時,比僅通過視覺評估時略準確。 

分類小遊戲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68 字、4 則留言,僅發佈於精選集、資訊科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H.科普(pScience)
129會員
313內容數
用知識點燃你的神經通路! A.H. 科普的每篇文章,刺激您大腦突觸的新舊連接,讓您對理解、思維、靈感和好奇,貪得無厭~
A.H.科普(pScience)的其他內容
2025/05/22
2025年5月22日星期四。我們發現自己陷入了一種相當特殊的情境。我們曾以勤奮(儘管目光短淺)的精力,將地球的自然環境推向了岌岌可危的邊緣,現在,我們懷著希望和忐忑的心情,轉向一種新的智能,AI。它不是誕生於數千年的進化,而是誕生於矽和程式之間,它來幫助我們修復已磨損的東西。。。
Thumbnail
2025/05/22
2025年5月22日星期四。我們發現自己陷入了一種相當特殊的情境。我們曾以勤奮(儘管目光短淺)的精力,將地球的自然環境推向了岌岌可危的邊緣,現在,我們懷著希望和忐忑的心情,轉向一種新的智能,AI。它不是誕生於數千年的進化,而是誕生於矽和程式之間,它來幫助我們修復已磨損的東西。。。
Thumbnail
2025/05/20
當我們穿梭於城市中,常常帶著一種匆忙的使命感,經過玻璃和鋼鐵的外牆,天空中不時有起重機的出現。在人類這種奮鬥和不懈的勞動中,屹立不搖的城市樹木也融入了都市景觀。我們種植城市樹木,也許是出於一種模糊的公民責任,或是出於對生態需求的認可。然而,除了短暫的陰涼外,我們是否真正考慮過它們能提供什麼? 
Thumbnail
2025/05/20
當我們穿梭於城市中,常常帶著一種匆忙的使命感,經過玻璃和鋼鐵的外牆,天空中不時有起重機的出現。在人類這種奮鬥和不懈的勞動中,屹立不搖的城市樹木也融入了都市景觀。我們種植城市樹木,也許是出於一種模糊的公民責任,或是出於對生態需求的認可。然而,除了短暫的陰涼外,我們是否真正考慮過它們能提供什麼? 
Thumbnail
2025/05/15
幾個世代以來,當我們談到生命的豐富性和「生物多樣性」時,我們常常默認進行一項看似簡單的活動:物種的計算。我們告訴自己,物種越多,生態系統就越健康、越有價值。這種數值方法具有可以理解的吸引力;它提供目標、指標以及實際進步或衰退的感覺。 但是,如果這種關注,無論出於多麼好的意圖,無意中縮小了。。。
Thumbnail
2025/05/15
幾個世代以來,當我們談到生命的豐富性和「生物多樣性」時,我們常常默認進行一項看似簡單的活動:物種的計算。我們告訴自己,物種越多,生態系統就越健康、越有價值。這種數值方法具有可以理解的吸引力;它提供目標、指標以及實際進步或衰退的感覺。 但是,如果這種關注,無論出於多麼好的意圖,無意中縮小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時常會發現有些問題不見得有標準答案,也會發現回答問題的人多半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當我們聽到別人的答案時,是否會感到大吃一驚,原來從別人口中吐出的答案竟然是我們未曾想過的觀點! 《森林有多少樹?》這本書便是講述許多動物輪番表達自己對於森林應該有幾棵樹木的看法,每隻動物都基於自己的需求
Thumbnail
我們時常會發現有些問題不見得有標準答案,也會發現回答問題的人多半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當我們聽到別人的答案時,是否會感到大吃一驚,原來從別人口中吐出的答案竟然是我們未曾想過的觀點! 《森林有多少樹?》這本書便是講述許多動物輪番表達自己對於森林應該有幾棵樹木的看法,每隻動物都基於自己的需求
Thumbnail
自古以來,人類只能佇立於蒼天古木之下,瞻仰大自然無盡的生命力;妒忌地看著鳥獸棲息於巨木之上,想像著它們眼中居高臨下的景色又是如何? 「尋樹的人」是台灣第一個研究團隊團隊身體力行地尋樹、攀樹。他們穿梭在台灣的森林尋找古籍、原住民耆老所說的巨木,除了拍攝巨木的等比例全身照,也為我們大來樹冠層的故事...
Thumbnail
自古以來,人類只能佇立於蒼天古木之下,瞻仰大自然無盡的生命力;妒忌地看著鳥獸棲息於巨木之上,想像著它們眼中居高臨下的景色又是如何? 「尋樹的人」是台灣第一個研究團隊團隊身體力行地尋樹、攀樹。他們穿梭在台灣的森林尋找古籍、原住民耆老所說的巨木,除了拍攝巨木的等比例全身照,也為我們大來樹冠層的故事...
Thumbnail
你曾經是草食動物 一木一草即為你的天地 你曾經是肉食動物 狩獵動物即為你的天性 最終生態系裡 分解者 分食一切 消失殆盡 你曾經回到過去 為了安撫未完成的情緒出口 你曾經想像未來 為了追求未知帶來的冒險精神 現在你停留在此時 只為片刻的快樂 因為最終 你不是你 我不是我
Thumbnail
你曾經是草食動物 一木一草即為你的天地 你曾經是肉食動物 狩獵動物即為你的天性 最終生態系裡 分解者 分食一切 消失殆盡 你曾經回到過去 為了安撫未完成的情緒出口 你曾經想像未來 為了追求未知帶來的冒險精神 現在你停留在此時 只為片刻的快樂 因為最終 你不是你 我不是我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被大自然的美麗所深深吸引?無論是林木的高聳挺拔、溪流的潺潺細流,還是昆蟲鳥獸的動人鳴叫,森林中都蘊藏著獨特的生命韻律🎶今天,就讓我們一同領略三支獨具特色的音樂MV,細細品嚐台灣森林面貌、聆聽最撩動心弦的美妙之音!🌳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被大自然的美麗所深深吸引?無論是林木的高聳挺拔、溪流的潺潺細流,還是昆蟲鳥獸的動人鳴叫,森林中都蘊藏著獨特的生命韻律🎶今天,就讓我們一同領略三支獨具特色的音樂MV,細細品嚐台灣森林面貌、聆聽最撩動心弦的美妙之音!🌳
Thumbnail
在陰雨的天氣中,學員們走進森林,進行自然觀察。文章描述了對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的觀察和體驗。文章中還談到了人們對於野生動植物的觀察和互動所引起的情感波動。
Thumbnail
在陰雨的天氣中,學員們走進森林,進行自然觀察。文章描述了對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的觀察和體驗。文章中還談到了人們對於野生動植物的觀察和互動所引起的情感波動。
Thumbnail
茂密的森林插畫,色彩豐富,樹木多樣,植物眾多,營造出大自然景象。這個畫面捕捉了森林的多樣性,前景中有樹葉和植物的細節,高大的樹木輪廓增加了背景的深度。 迪士尼風格、3D 瓷器質感的白色波斯貓、圓臉、臉上微笑、瞇著眼睛、光滑質感、波斯貓的頭、男生身體、穿著黃色雨衣雨鞋、撐一把黃色雨傘,走在小水池上,
Thumbnail
茂密的森林插畫,色彩豐富,樹木多樣,植物眾多,營造出大自然景象。這個畫面捕捉了森林的多樣性,前景中有樹葉和植物的細節,高大的樹木輪廓增加了背景的深度。 迪士尼風格、3D 瓷器質感的白色波斯貓、圓臉、臉上微笑、瞇著眼睛、光滑質感、波斯貓的頭、男生身體、穿著黃色雨衣雨鞋、撐一把黃色雨傘,走在小水池上,
Thumbnail
「猴子」為什麼不需要帶眼鏡? 因為在叢林中生活,𤠣子具有「周邊視野」。只要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馬上就逃跑了。 而「戴著眼鏡的人類」,喜歡聚焦。往往要等到看完週報之後,才能判定是否風吹草動,接著再開會討論應對策略。此時,猴子早就跑到不知去向了。 「數據」,給人類帶來如猴子對環境的
Thumbnail
「猴子」為什麼不需要帶眼鏡? 因為在叢林中生活,𤠣子具有「周邊視野」。只要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馬上就逃跑了。 而「戴著眼鏡的人類」,喜歡聚焦。往往要等到看完週報之後,才能判定是否風吹草動,接著再開會討論應對策略。此時,猴子早就跑到不知去向了。 「數據」,給人類帶來如猴子對環境的
Thumbnail
一、回憶動物園的經驗  我看到  我聽到  我聞到  我學到  我覺得 二、個人閱讀3分鐘 每個人拿到一種動物的介紹文本,學習整理的功夫,可以從生活地、大小等等去做分析。 三、動物心智圖 1.心智圖的規則:色彩、線條、文字、風格 2.繪製動物小檔案心智圖:從生活地、大
Thumbnail
一、回憶動物園的經驗  我看到  我聽到  我聞到  我學到  我覺得 二、個人閱讀3分鐘 每個人拿到一種動物的介紹文本,學習整理的功夫,可以從生活地、大小等等去做分析。 三、動物心智圖 1.心智圖的規則:色彩、線條、文字、風格 2.繪製動物小檔案心智圖:從生活地、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