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的勇氣:那位重返校園的櫃姐,教會我的事
一、那位重新當學生的中年女子
今天在服務信眾的時候,我遇到一位特別的訪客。她笑著告訴我自己快五十歲了,原本在百貨公司當櫃姐,
但後來覺得想再學點什麼,於是報考了藝術碩士班。
她說自己不缺生活開銷,先生在大陸工作,經濟穩定。
「我就是愛學東西啊!」她笑著說。
只是談到論文,她皺起眉頭:「我超怕寫作文,每次寫論文都焦慮到睡不著。」
她不是懶,而是那種「只想動手做、不想寫報告」的實作派。
但也因為這樣,她每次都在畢業前卡關,
在焦慮裡掙扎,然後又靠著一點點信念走出來。
二、焦慮時,宇宙總會給出指引
她跟我分享,過去每當她陷入焦慮、無法決定時,
總會「剛好」出現某個人、某個訊息,
像是老天在替她指路:「往這邊走吧。
她笑著說:「很神奇,每次我快撐不下去的時候,都會有貴人出現。」
那份信任讓我動容。
我問她:「那妳這次呢?妳心裡是不是早就知道答案,只是還沒說出來?」
她沉默了一下,輕輕點頭。
其實,她並不是非得要畢業。
她在學習裡已經得到了滿足——
那份「可以繼續探索」的快樂,比一紙文憑更真實。
三、學會放鬆,才看得見方向
我對她說:「妳現在才第四年,也許在第六年之前,答案就會自然浮現。」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需要急著「找到未來」,
但其實,只有當我們真的放輕鬆、活在當下,
未來的門才會自己打開。
我看著她的眼神,那份迷茫裡帶著希望。
她笑著說:「好像也是喔,我老是想太多。」
四、焦慮的根,往往不是「未來」
回到自己的心裡,我也在想:
為什麼人會對「未知」感到焦慮?
或許,焦慮不是因為未來不可預測,
而是因為我們「無法掌控」。
那份不安,其實很可能源自小時候某段經驗——
被忽略、被否定、或是缺乏安全感。
於是長大後,每當生活中出現「我不知道接下來會怎樣」的情境,
那個小時候的自己,就會再次緊張起來
五、每一個當下,都是你正在學的課
那位重返校園的櫃姐,也許不只是回到學校,
她正在上一門「信任人生」的課。
而我,也在她的故事裡,看見自己:
學著不去急著知道結局,
而是享受每個未完成的此刻。
結語|
焦慮,往往不需要被「解決」,而是被「陪伴」。
當我們願意暫時放下控制、專注於當下,
生命自有它的節奏。
有時候,最重要的,不是問「該怎麼做」,
而是問:「我能不能相信自己,正在往對的方向前進?」
💡延伸觀看|
我在〈為什麼我總在關係裡很不安?〉這支影片中,也聊到過「焦慮背後的根」,那其實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因為我們害怕失去掌控。
如果你最近也對未來感到不安、對方向感到迷茫,這支影片或許能帶你看見更深的自己。
👉 點我收看完整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