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偶像 Freen 的品牌 NINETYTWO 近期推出新品,
上面的標語我非常喜歡——「You are your home.」
有時候,我們會很想找到一個地方、一個人、或是一種狀態,
讓自己感覺安全——好像只要到了那裡,所有的不安就會消失。
但現實是,世界不會永遠安靜,關係也不會永遠穩定。
真正能讓你感覺「在家」的地方,其實是你自己。
內在安全基地
其實,每個人都渴望擁有一個「安全基地」,
那是一個讓我們能安心探索世界、即使受傷也能回來被理解與包容的地方。
多數人以為那個基地是別人,可能是家人、戀人、朋友。
但長大後你會發現,真正的安全基地,其實在自己心裡。
當你能在難過時對自己說「沒關係,這次我陪你度過。」
當你能在混亂裡,給自己一個深呼吸的空間——
那一刻,你已經在為自己築家了。
成為自己的家,意味著……
① 不再害怕孤單
你不再急著填滿空白,而是能坐下來,和自己待一會兒。
聽聽內心的聲音,也許是疲憊,也許是想被擁抱。
② 不再把愛交給誰來決定
當你不再害怕被誰離開,愛就不再是恐懼的來源。
因為你知道——你是自己的歸屬。
③ 不再否定當下的樣子
你不再因為「還不夠好」就討厭自己,而是願意承認:我正在路上,我已經盡力了。
修復自己的牆與窗
有時候,我們的「心之屋」會破舊、會漏水、會進風。
也許是因為舊傷口還沒癒合,也許是因為太久沒整理自己的情緒。
心理學有個詞叫「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
意思是當情緒過高或過低時,你有能力把自己「帶回中心」。
這種能力,就像替自己的屋子修補。
例如:當你焦慮時,試著先深呼吸,再問自己:「我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
不是責怪、不是壓抑,而是理解。
理解,是最溫柔的修復。
讓自己住進自己的心
我很喜歡一句話:「如果你不願意陪自己,那別人再多陪伴都不夠。」
它提醒我們,幸福不是擁有誰,而是能安住在自己裡面。
你可以練習這樣問自己:
「今天我有照顧好自己嗎?」
「有哪個瞬間,我其實挺喜歡現在的自己?」
慢慢地,你會發現,你開始不那麼依賴外界的肯定,
也不再害怕別人怎麼看你。
因為你在自己裡面,找到了穩定的根。
「You are your home.」
這句話提醒我們——
人會走,關係、環境會變,但你永遠可以回到這個「內在的家」。
當你學會善待自己、理解自己的情緒、不再害怕孤單,
那個家就會越來越穩固。
到最後,你會發現:
家,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狀態。
而你,就是那個讓自己安心落地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