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拒絕,讓你的答應更有價值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我們很多時候會無形之中「害怕拒絕」。

怕讓別人失望、怕被討厭、怕氣氛尷尬⋯⋯於是我們笑著點頭,心裡卻在默默嘆氣。

但其實,當一個人總是「無法拒絕」,代表他過度依賴外界的認同

他用「答應別人」換取安全感,最終在過程中慢慢失去自己。


為什麼拒絕那麼難?

因為我們從小被教導「要懂事、要體貼」。

拒絕,好像就是沒禮貌。

所以當別人開口時,你第一個反應不是「我想不想」,而是「我是不是該答應?」


久而久之,你開始把「我願不願意」讓位給「別人會不會不高興」。

這種習慣,在心理學上叫做「取悅型人格」。

他們最大的特徵是:很照顧別人的情緒,卻忽略自己的感受。


拒絕不是冷漠,而是一種自我保護

當你學會拒絕,你不是變壞,而是開始學會「照顧自己」。

「界線」幫助我們分清楚:什麼是我的責任,什麼不是。

每一次拒絕,其實就是一次界線的練習。

你在說:「我尊重你,但我也尊重自己。」

「我不是不幫你,而是現在,我愛莫能助。」

練習說不,從小事開始

拒絕不一定要強硬冷淡,它可以是溫柔而誠實的。

像是 ⬇️

「謝謝你的邀請,但我今天想留時間給自己。」

「我理解你需要幫忙,但這週我真的太滿了。」

「抱歉,我現在的狀態不適合接下這件事。」


這樣的拒絕方式,既有同理心,又有界線。

心理學家 Brené Brown 提到:「真正有界線的人,反而更有同理心。」

因為他們懂得照顧自己,所以給的愛更乾淨、更穩定。

當你不再怕拒絕,答應會變得更有重量

如果你對所有事都說「好」,那你的「好」就不再特別。

但當你懂得什麼該答應、什麼該拒絕,別人也會知道,你的「答應」是出於真心,而不是習慣。

正如蔡康永說過的,「要練習拒絕,這樣才顯得你的答應有價值。」

拒絕的背後,其實是勇氣

拒絕,不只是面對別人,更是面對自己。

你要面對那個「怕被討厭的自己」、「怕被誤會不好的自己」。

可是當你開始練習,你會發現,原來世界沒有你想像的那麼脆弱。

你說「不」之後,事情還是繼續運轉,真正愛你的人,也還是在你身邊。

讓答應,變成一種選擇,而不是義務

下次當有人找你幫忙、邀你出去時,不要急著說「好」。

先問自己:

這件事會讓我快樂嗎?

它和我想要的生活有關嗎?

我有足夠的時間和能量嗎?


如果答案是「沒有」,那麼你有權利拒絕。

那不代表你冷漠,只是你選擇誠實地活著。


拒絕不是終點,而是讓你與世界保持健康距離的開始。

當你學會拒絕,你也開始學會尊重自己的時間、情緒與界線。

這樣的你,更有力量,也更有溫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比小劇場
1.9K會員
274內容數
艾比投資筆記,敘述我對投資的想法以及心得分享,偶爾會有標的分享與操作心法,歡迎訂閱支持。也歡迎到我的IG觀看更多免費文章喔!(@ibizpdrama)
艾比小劇場的其他內容
2025/11/01
很多人下班後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好累喔,只想放空。」 但真正拉開人生距離的,其實是下班後的那幾個小時。 那段時間,你選擇拿來做什麼,決定了你的能量、你的關係,也決定了你未來的樣子。 而投資,不一定只有錢。 真正值得投入的,我覺得反而是那些讓你「變得更好」的事。 投資你的睡眠:讓身體重新
2025/11/01
很多人下班後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好累喔,只想放空。」 但真正拉開人生距離的,其實是下班後的那幾個小時。 那段時間,你選擇拿來做什麼,決定了你的能量、你的關係,也決定了你未來的樣子。 而投資,不一定只有錢。 真正值得投入的,我覺得反而是那些讓你「變得更好」的事。 投資你的睡眠:讓身體重新
2025/10/28
我們常誤以為「堅強」,就是要咬牙撐下去。 但後來才懂得,有時候真正的力量,是你能在混亂裡兩手一攤說一句: 「這局,我不玩了。」 不是輸不起,而是你不再想讓自己的情緒、時間、能量, 被某個無意義的循環消耗。 有時候,我們會太想證明什麼。 想證明自己夠好、夠愛、夠努力。 即使明知道
2025/10/28
我們常誤以為「堅強」,就是要咬牙撐下去。 但後來才懂得,有時候真正的力量,是你能在混亂裡兩手一攤說一句: 「這局,我不玩了。」 不是輸不起,而是你不再想讓自己的情緒、時間、能量, 被某個無意義的循環消耗。 有時候,我們會太想證明什麼。 想證明自己夠好、夠愛、夠努力。 即使明知道
2025/10/18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 明明什麼事都沒發生,卻突然心裡發緊、覺得不安? 一邊刷著手機、一邊胡思亂想; 想著過去說錯的話、沒回的訊息、還沒完成的工作; 甚至連「為什麼我又在想這些」都能成為新的焦慮來源。 你以為是自己太敏感、太愛鑽牛角尖, 但其實,這只是大腦的自然運作。 大腦天生「偏
2025/10/18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 明明什麼事都沒發生,卻突然心裡發緊、覺得不安? 一邊刷著手機、一邊胡思亂想; 想著過去說錯的話、沒回的訊息、還沒完成的工作; 甚至連「為什麼我又在想這些」都能成為新的焦慮來源。 你以為是自己太敏感、太愛鑽牛角尖, 但其實,這只是大腦的自然運作。 大腦天生「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學習身心靈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拒絕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價值。從與母親的關係中,體會到其實自己有權利做出選擇,並學會如何看見真正想要的事情。
Thumbnail
學習身心靈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拒絕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價值。從與母親的關係中,體會到其實自己有權利做出選擇,並學會如何看見真正想要的事情。
Thumbnail
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時,堅持不放棄可能是一種固執和執念。但如果我們能靜心接受現狀,離開固有的想法和信念,生命將自然帶領我們走向新的可能性。接受是相信內在智慧和宇宙,使我們看見更多不同的可能。這是轉變信念、情緒和事件的重要一步。
Thumbnail
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時,堅持不放棄可能是一種固執和執念。但如果我們能靜心接受現狀,離開固有的想法和信念,生命將自然帶領我們走向新的可能性。接受是相信內在智慧和宇宙,使我們看見更多不同的可能。這是轉變信念、情緒和事件的重要一步。
Thumbnail
「不」是一個簡單的詞語,但對於某些人來說,使用它是極其困難的。尤其是所謂的「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們很難對那些他們想討好的人說不,這是很遺憾的,因為能夠說不不僅幫助我們避免做不想做的事,也是我們能否承擔某項任務並達成目標的決定性因素。 此外,這個詞還幫助我們堅守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不」這個詞蘊含著
Thumbnail
「不」是一個簡單的詞語,但對於某些人來說,使用它是極其困難的。尤其是所謂的「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們很難對那些他們想討好的人說不,這是很遺憾的,因為能夠說不不僅幫助我們避免做不想做的事,也是我們能否承擔某項任務並達成目標的決定性因素。 此外,這個詞還幫助我們堅守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不」這個詞蘊含著
Thumbnail
我怕我讓你失望,我怕我在意的人讓我失望。
Thumbnail
我怕我讓你失望,我怕我在意的人讓我失望。
Thumbnail
如果當你發現别人越来越不把你當一回事,那是因為你太好說話。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么東西,一要你就給。要知道:有的人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做人除了說YES之外,還要經常說一下NO。親和力雖然很重要,但人的價值卻是靠拒絕而来的。有原則的拒絕,比無原則的幫忙,你會更有價值。交人交心,澆樹澆根!真誠
Thumbnail
如果當你發現别人越来越不把你當一回事,那是因為你太好說話。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么東西,一要你就給。要知道:有的人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做人除了說YES之外,還要經常說一下NO。親和力雖然很重要,但人的價值卻是靠拒絕而来的。有原則的拒絕,比無原則的幫忙,你會更有價值。交人交心,澆樹澆根!真誠
Thumbnail
學會「被拒絕」是人生前三重要的課題之一,能省下大量用來憤怒、難以專心甚至是報復的時間,將挫折視為無物,心理素質變得超強。
Thumbnail
學會「被拒絕」是人生前三重要的課題之一,能省下大量用來憤怒、難以專心甚至是報復的時間,將挫折視為無物,心理素質變得超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