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傷痕上綻放:花蓮用修復寫下土地的新篇章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若把台灣看作一個被時間雕刻的島嶼,那麼花蓮,永遠是那塊最柔軟的地方。柔軟,不是因為脆弱,而是因為能吸收、能承載,也能重新生長。在這片山海之間,許多力量正在悄悄發生——不是大工程式、鋼筋水泥的重建,而是一種更細緻的文化修復:有人把被遺忘的石材重新帶回生活,有人用一堂料理課重新串起人與海的距離,也有人用一桌家常菜,讓流離的家族史重新擁有形體與味道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Verde創辦人- Claire張芷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Verde創辦人- Claire張芷

花蓮縣政府推動的 「繁花盛開 We Bloom!」計畫,正是這種修復力的縮影。十位行動者,不是明星,不是網紅,他們的日常甚至有點安靜;但正因如此,才能清楚看見那些真正讓土地變得柔軟、細膩、有脈動的力量。這篇專題,我選擇走進其中三位最能象徵花蓮文化修復的行動者。他們分別從石材、海洋與餐桌,找回這片土地曾有、卻逐漸模糊的記憶。如同卡繆曾寫下的:「在冬天的深處,我終於學會,內心有一個不可戰勝的夏天。」而花蓮,就是那個每一次都能重新綻放的夏天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洄遊吧-定置漁場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洄遊吧-定置漁場

 VERDE:讓蛇紋石回到台灣的生活裡

走進 VERDE 的工作室,第一眼看見的不是產品,而是一種安靜的氣場。桌上放著打磨後的蛇紋石托盤、燭台與小器皿,深綠與淺綠交錯,像石頭本身在呼吸。那些紋理彷彿蘊藏著千萬年的地層記憶,也像某一段曾被忽略的台灣日常。蛇紋石不是新材料。半世紀前,它曾是台灣家屋的「綠色底色」,隨處可見於地板、樓梯或庭院。但隨著建材進口、審美轉變以及本土礦業逐漸式微,蛇紋石悄悄淡出視野。VERDE 的工作,是把這段被遺忘的記憶重新帶回生活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洄遊吧-食魚教育與體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洄遊吧-食魚教育與體

設計師的手勢,看似優雅,其實是修復

VERDE 的設計師告訴我:「被遺忘的不代表沒有價值,它只是需要一雙願意看見它的眼睛。」他指尖輕輕在石材表面滑過,那個手勢像是安撫、對土地的致意。蛇紋石過去被視為「剩料」,被丟棄或堆置。然而 VERDE 透過設計,把它重新解構——切割、打磨、修邊——再賦予功能,變成能進入家中的新生活器物。一個被視為廢材的東西,因為被重新看見,而得以回到生活。這或許就是修復最溫柔的力量

三泰礦業 × 任意設計:一段被看見的本土鏈結

VERDE 背後是一條珍貴的本土供應鏈:三泰礦業的持續開採,串連上任意設計的當代美學思考。他們把礦山的粗獷,轉化為居家生活裡的溫柔。把昔日台灣家屋的魂魄,變成現代人願意觸摸、使用的日常物件。VERDE 所做的不只是一個品牌,而是讓台灣重新理解:我們的生活,曾經擁有這樣的材質語言

 洄遊吧:用餐桌修復人與海洋的距離

第二站,是七星潭海邊的 洄遊吧 FISH BAR。那是一間靠海的小屋,風永遠帶點鹹度。進門時,一場「食魚教育」課程正要開始,學生們圍在料理台前,看著老師從魚的季節、洄游路徑,一路講到友善漁法與永續漁業。這不是一堂料理課。這是一種「把海洋吃進心裡」的方法。創辦人黃紋綺曾說:「吃,是最容易開始的永續行動。」當你真的了解魚——知道牠什麼季節來、什麼季節走、怎麼捕撈才不傷害海洋——你就不再只是「吃魚」,而是與海洋進行一場溫柔對話。黃紋綺的工作,是一種文化修復——修復都市人與海洋的距離,修復對台灣海鮮文化的理解,修復那段「吃在地、順四時」的古老智慧。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勝利不廢商號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勝利不廢商號

 勝利不廢商號:用一桌菜縫合家族的記憶

位於光復馬錫山的 勝利不廢商號,是介於老雜貨店、家族故事館與家庭廚房的空間。走進店裡,你會聞到香料味、看到泛黃日記、聽到祖母過去的故事。這不是觀光店,而是「家」的形狀。盧薪澄與先生紀彥,把家族從雲南、滇緬到花蓮的歷史,放進一桌桌料理裡:雲南的辣香、滇緬的香料、花蓮的在地蔬菜、祖母的手路味。坐在木桌前吃那盤料理,你能理解一個家族如何在多重遷徙中找到安身的位置。「勝利」承接老雜貨店的門面與精神,「不廢」則承載對永續與記憶的堅持。他們用永續的方式經營餐桌,用故事支撐文化,用料理當作族群與土地的橋樑。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VERDE蛇紋石商品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VERDE蛇紋石商品

花蓮的文化修復:不是重建,而是一種願意

在訪談結束後,我寫下:「花蓮不是被修復,而是正在修復自己。」修復不是恢復原狀,而是一種「願意再一次理解」:

  • 願意理解石材背後的土地記憶
  • 願意理解海洋的呼吸方式
  • 願意理解家族的遷徙與文化

修復,是態度;不是工程,是心意。「繁花盛開計畫」的主視覺,是一朵 小石花:破裂的地方,也是花盛開的地方。石材有裂紋、海洋有傷痕、家族史有缺口;正因如此,花蓮文化的生命力,才會從縫隙裡重新冒出來。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勝利不廢商號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勝利不廢商號

願我們都能在生活縫隙裡重新綻放

離開花蓮的那天,風仍吹著,像是某種持續進行的呼吸。正如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茲所言:「文化不是一種物件,而是一種被人們賦予意義的生活方式。」花蓮給我的,是一種「願意再一次看見」的力量。看見被忽略的石材、被想像過度的海洋、被時間模糊的家族故事。有人正悄悄地把裂痕縫起,讓每一朵花都能在傷痕上綻放。或許,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裂縫。願我們都能,像花蓮一樣——不急、不躁,慢慢地,在生活的縫隙裡重新綻放。 

原始文章(精簡版):在傷痕上綻放:花蓮用修復寫下土地的新篇章 – 創新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靠臉的傑克
1會員
48內容數
因為有妳,讓我多了色彩;因為有妳,讓家變得圓融;因為有妳,凡事變得美好。只因為妳…
不靠臉的傑克的其他內容
2025/11/13
在這個連線速度決定勝負、網路穩定影響心情的時代,「快」不再只是科技的語言,而是一種生活的期待。WirForce 2025現場,TP-Link 用全新世代 Wi-Fi 7 技術,重新定義「速度」與「感受」的界線。當燈光閃爍、音浪震撼、玩家握緊手把的那一刻,我們看見的不只是遊戲,而是一種全速運轉的幸福狀
Thumbnail
2025/11/13
在這個連線速度決定勝負、網路穩定影響心情的時代,「快」不再只是科技的語言,而是一種生活的期待。WirForce 2025現場,TP-Link 用全新世代 Wi-Fi 7 技術,重新定義「速度」與「感受」的界線。當燈光閃爍、音浪震撼、玩家握緊手把的那一刻,我們看見的不只是遊戲,而是一種全速運轉的幸福狀
Thumbnail
2025/11/13
直航花蓮啟航|當太魯閣峽谷遇見韓國風情,旅程從此不同 🌿 「若問東風何處最柔,山在花蓮、海在心頭。」這句詩,彷彿為今日的花蓮量身訂製。陽光穿過藍天,照亮太魯閣峽谷的壯麗輪廓,也映照著花蓮人對國際交流的期待與盼望。11月13日,「仁川-花蓮」直航航線正式啟航,這不只是航班的起飛,更是花蓮邁向國際觀
Thumbnail
2025/11/13
直航花蓮啟航|當太魯閣峽谷遇見韓國風情,旅程從此不同 🌿 「若問東風何處最柔,山在花蓮、海在心頭。」這句詩,彷彿為今日的花蓮量身訂製。陽光穿過藍天,照亮太魯閣峽谷的壯麗輪廓,也映照著花蓮人對國際交流的期待與盼望。11月13日,「仁川-花蓮」直航航線正式啟航,這不只是航班的起飛,更是花蓮邁向國際觀
Thumbnail
2025/11/13
在這個界線日漸模糊的時代,自然不再只是遠方的祕境,而是一種被城市重新召喚的生活能量。當 HOKA 與台灣高端機能品牌 oqLiq 再次於信義 A13 共同登場,與 WHITEROCK 聯手打造「HOKA × oqLiq 微型展覽」,這場從山林延伸至城市的「沉浸式空間」,不僅是一次設計語彙的交織,更是
Thumbnail
2025/11/13
在這個界線日漸模糊的時代,自然不再只是遠方的祕境,而是一種被城市重新召喚的生活能量。當 HOKA 與台灣高端機能品牌 oqLiq 再次於信義 A13 共同登場,與 WHITEROCK 聯手打造「HOKA × oqLiq 微型展覽」,這場從山林延伸至城市的「沉浸式空間」,不僅是一次設計語彙的交織,更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上的困擾吧!也許是憂慮、創傷,或是焦慮、壓力、自我批判等等。 但要踏出求助的那一步,除了得有時間、有經濟能力,還要克服內心的抗拒與不安。 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能接受心理諮商。或許,在那之前,你可以先讀讀最近由時報出版的這本書——《你的隨身心理師》。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上的困擾吧!也許是憂慮、創傷,或是焦慮、壓力、自我批判等等。 但要踏出求助的那一步,除了得有時間、有經濟能力,還要克服內心的抗拒與不安。 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能接受心理諮商。或許,在那之前,你可以先讀讀最近由時報出版的這本書——《你的隨身心理師》。
Thumbnail
你曾經在什麼時候,想過「逃離一切」嗎?如果人生可以重啟,你想從哪一刻重新開始?每個人都在努力活著,只是方式不同。生活很苦,但溫暖的人和事,讓我們可以繼續走。每個疲憊的靈魂,都值得一個溫柔的擁抱。每一段迷失,都是重新認識自己的旅程。
Thumbnail
你曾經在什麼時候,想過「逃離一切」嗎?如果人生可以重啟,你想從哪一刻重新開始?每個人都在努力活著,只是方式不同。生活很苦,但溫暖的人和事,讓我們可以繼續走。每個疲憊的靈魂,都值得一個溫柔的擁抱。每一段迷失,都是重新認識自己的旅程。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或許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可能帶著些許「心理創傷」 心理創傷?聽起來似乎有點嚴重誒……可是你可能會想,「我不就是偶爾莫名其妙地難過、對某些事情特別敏感,或者突然生氣嗎?」其實,這些看似日常的情緒波動,有時候可能正隱藏著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微妙創傷。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或許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可能帶著些許「心理創傷」 心理創傷?聽起來似乎有點嚴重誒……可是你可能會想,「我不就是偶爾莫名其妙地難過、對某些事情特別敏感,或者突然生氣嗎?」其實,這些看似日常的情緒波動,有時候可能正隱藏著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微妙創傷。
Thumbnail
Emily複雜的感情糾葛終於在這一季做個收尾,對我來說,這個「多人行」看到最後實在很膩🤷‍♀️ 儘管如此,這季相比第三季,我發現有些片段背後帶到的意義還是挺不錯的。 下面就來談談我從劇中發現值得學習或有趣的三個點吧!
Thumbnail
Emily複雜的感情糾葛終於在這一季做個收尾,對我來說,這個「多人行」看到最後實在很膩🤷‍♀️ 儘管如此,這季相比第三季,我發現有些片段背後帶到的意義還是挺不錯的。 下面就來談談我從劇中發現值得學習或有趣的三個點吧!
Thumbnail
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訊表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在情緒抒發之後總會聽到一句話:「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順?」我每每聽了總是一陣揪心,也感嘆許多人總是被「孝順」兩個字綁住,即便才跟父母發生爭執而鬧得不愉快,但事後回想總是內心感到愧疚而開始檢討自己。 我發現許多人似乎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存在權力
Thumbnail
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訊表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在情緒抒發之後總會聽到一句話:「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順?」我每每聽了總是一陣揪心,也感嘆許多人總是被「孝順」兩個字綁住,即便才跟父母發生爭執而鬧得不愉快,但事後回想總是內心感到愧疚而開始檢討自己。 我發現許多人似乎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存在權力
Thumbnail
最近去產投上了軟體課程,發現一些資安相關問題,值得分享給大家。 如果你也有安排一些實體課程,有使用到訓練單位提供的公用電腦,下列這六件事請記在心上喔。 一、登入自己的私人帳號,下課後記得要登出 我在第一天上課,將座位上的電腦開機,通常訓練單位會告訴同學們開機密碼。(如果訓練單位連密
Thumbnail
最近去產投上了軟體課程,發現一些資安相關問題,值得分享給大家。 如果你也有安排一些實體課程,有使用到訓練單位提供的公用電腦,下列這六件事請記在心上喔。 一、登入自己的私人帳號,下課後記得要登出 我在第一天上課,將座位上的電腦開機,通常訓練單位會告訴同學們開機密碼。(如果訓練單位連密
Thumbnail
舊傷復發的第一時間,都是放著不太管。但你知道,所有來自外在環境的不滿,很多是因為心裡可能有傷,透過攤開「傷痕存取點」的方式,檢視自己在哪邊最容易引起疼感,當我們學會疼惜照顧自己,勇敢向消耗我們的人事物「幹捨離」吧!
Thumbnail
舊傷復發的第一時間,都是放著不太管。但你知道,所有來自外在環境的不滿,很多是因為心裡可能有傷,透過攤開「傷痕存取點」的方式,檢視自己在哪邊最容易引起疼感,當我們學會疼惜照顧自己,勇敢向消耗我們的人事物「幹捨離」吧!
Thumbnail
《讓傷痕說話》/徐志雲 身為精神科醫師的作者接觸過的門診個案,經過匿名處理和綜合多人經驗的合集,是遊走於虛構與非虛構之間的一本書。書中許多案例作者敘述起來是輕鬆愉快的,閱讀順暢,可以推薦給想了解LGBT議題的家人朋友當入門書。
Thumbnail
《讓傷痕說話》/徐志雲 身為精神科醫師的作者接觸過的門診個案,經過匿名處理和綜合多人經驗的合集,是遊走於虛構與非虛構之間的一本書。書中許多案例作者敘述起來是輕鬆愉快的,閱讀順暢,可以推薦給想了解LGBT議題的家人朋友當入門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