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數_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Malcolm Gladwell
最後能夠出類拔萃的,不光是比別人多努力一點而已,而是比別人多努力了好幾倍。
本書提到的每個成功的人或群體,無不是比其他人要來得努力。 #成功者的共同點就是努力。智慧就在於從貧窮、困苦中找到意義。
成功的原因,不只攸關成功者如何早慧或者奮發,隱藏在他們背後的某些優勢、機會與文化遺產,往往才是 #決定成敗的關鍵。
時也、運也、命也。
有的人出生就含著金湯匙,有些人則是奮力只求溫飽。就算再努力,有些人就是難以得到成功,只因為出身或是時代的機運。
書裡面提到的一些例子,如:比爾蓋茲、賈伯斯等,當然是比許多人要努力,但是沒有特定的時代、沒有無後顧之憂的原生家庭生活,他們還能如此成功嗎?
這本書我是跟 #我在底層的生活 同時看的,剛好這兩本書都觸及了一個社會問題核心,#貧窮的人真的是不夠努力嗎?
當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持,當每天的生活需求都難以滿足,有多少人能有著成功的夢想?
當然這樣的例子不能框架在所有的弱勢者身上,但的確,無論出身高低,努力是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
我們必須要謹記,能好好的看完一本書,也許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非常奢侈的幸福, #不要用我們的餘裕來譴責別人的欠缺。在行有餘力的時候,請對身邊需要的人付出一點關心或幫助,也許這樣的好意,能溫暖他們一陣,又或許,能給他們動力再繼續往前。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馬太福音 25:29
「自我實現預言」是美國社會學家莫頓(Robert Merton)提出的,指一種預期的想法最初本來是錯誤的,之後卻促成新的行為,是錯誤的想法成真。
如果要成為某個領域的高手,至少要練習到某個程度。研究人員相信,真正的專精必須經過一萬個小時的錘煉。
一萬個小時,這真是個神奇的數字。神經學家列維亭(Daniel Levitin)寫道:這類研究顯示, 一萬個小時的練習或訓練,是成為專家最起碼的要求。
十年代表一萬個小時的苦練,一萬個小時就是敲開成功大門的神奇數字。
一萬個小時當然是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們如何能從小不斷地練習,長大成人之時就達到一萬個小時,成為某個領域的傑出人士?首先,你需要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此外,你還要有經濟支援。如果為了生活,你不得不去兼差,那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練習。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好手都是透過某種培育計劃—如曲棍球明星隊—利用這個絕佳的訓練機會,達成一萬個小時的練習時間。
如果你越接近知識的源頭,就覺得自己越富有。
多年來勤練某種獨門絕活,有一天機會到了,就可功成名就。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就是這個道理。
只要有工作的自主權、能手腦並用,而且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就是令人滿意的工作。 #工作是否讓人有成就感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夠努力, #不怕表達自己的意見,好好利用自己的頭腦和想像力,就能一手掌握自己的世界。
西方人溝通有一個特點就是,說話者會把自己的想法清清楚楚地傳達給對方知道,毫不含糊,此即語言學家所說的「傳達者導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