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2/22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育兒以愛,待人以真誠:兩個女同志家庭的故事

七月中的幼師研討會,主題是「多元家庭型態」。研討的內容是幼師以及幼教現場如何面對愈來愈多不屬於傳統定義中由一男一女所組成的家庭。

 

除了一直都存在的父母離婚的家庭,以色列政府因為幾乎全額補助單身、年紀較長的女性人工受孕,以及近年來因為政策開放,在國外找孕母的男同戀性伴侶可以合法把小孩帶回以色列;因而在近十年來的教育現場,特別是像特拉維夫( تَلْ أَبِيبْ يَافَا)這樣的大都市,常可以看到家中擁有兩個媽媽/爸爸,或是只有一個媽媽的小孩家庭。

 

這麼多年來,社會大眾對於同性伴侶的關係,仍然集中在「伴侶關係」上:他們呈現了怎麼樣的伴侶關係?他們如何面對傳統文化中對於愛情與伴侶的質疑?父母如何面對出櫃的小孩?這些年來,在以色列看到了很多同性伴侶的問題更往前推進了一步:大部份的同性伴侶仍然選擇了一對一的關係,並且著手收養/生育小孩,建立由兩個大人組成的家庭。

 

同婚家庭從幼兒教育到社會結構都是很大的改變。這些疑惑的聲音促成了一場幼師研討會。Photo source:wikimedia CC BY 2.0 (圖片不代表當事人)

 

這樣的家庭,更面對來自於各方的質疑與挑戰。很多社會學者與心理學者都擔心家中只有單性大人,缺乏父親或母親的教養角色,會對孩子的成長有不良影響;也有很多教育學者擔心這些長於同性家庭的小孩,進入青春期後的性別認知與性傾向會有偏差。

 

而這個研討會,找了兩位女同性戀者來談她們的故事。兩者出櫃的年代相差十二年,而她們出櫃時所受到的待遇與反應,也恰恰呈現出以色列社會這十幾年來的轉變。

 

不屈不撓的「開路者」

 

歐美今年50歲,她在29歲的那一年離婚,當時有兩個7歲以及4歲的女兒。隔年,她遇到了她目前的伴侶塔莉,交往半年後,她們決定住在一起生活,她也正式「出櫃」。

 

「那個年代,大部份的人對於同性戀這種事都是看電視劇看來的。」歐美回憶道:「我成了我周遭很多朋友所認識的第一個同性戀者,加上我以前有老公,更讓絕大多數的親友認定我只是被男人傷害,而不是真的同性戀者;一直期待我能夠『改邪歸正』,勇敢的站起來,再找個男人。」

 

當她的鄰居與朋友們開始意識到她與塔莉是認真的之後,同情與安慰的情緒轉為憤怒與仇視。

 

「我有幾乎半年的時間在我住的地區都找不到工作。那是個小鎮,大家彼此認識,我的故事傳開之後,很多單位連面談的機會都不給我!我家的郵箱一天到晚被破壞,信件掉滿地。我得在郵局租個信箱,才能確保可以收到所有的信件。」講到這段往事,她仍然淚流滿面。

 

像鬥士一樣的她,不僅沒有放棄,並且主動出擊。她前往地方政府與相關人員會談、她在所有的履歷表上主動填寫自己的感情狀況;除此之外,她更熱情地邀請鄰居與朋友到她家做客:「我全心全意地爭取屬於自己的愛情,並且保衛我的孩子受到最好的照顧與待遇。」

 

即使面對許多不友善的眼光,歐美並沒有放棄溝通與捍衛自我。Photo source:pxhere (圖片不代表當事人)

 

以色列法律在父母離婚後,通常會要求未扶養孩子的另一方每月負擔一定額的扶養費。她那半年就靠著塔莉的薪水、前夫的贍養費以及自己的積蓄撐了過來。

 

「目前我住的小鎮有不少同性家庭,他們受到的待遇都比當初的我好多了。我想我是不屈不撓的開路者,把所有的鐵門與圍牆(指各種阻撓與拒絕)都燒了!」在聽眾問到她居住的小鎮目前的狀況時,她笑著說。

 

她與塔莉都喜歡穿長裙,打扮都非常的陰柔。「我家兩個小孩對於塔莉的接受程度很高,她是她們的人生導師加好朋友。我們家沒有傳統父親的角色,我與塔莉在教養問題上方向一致,態度與教養方式有些不同,但沒有很大的衝突。」她繼續說:「如果你們很關心我家小孩的性傾向,那我可以回答你們,兩個目前都有男朋友,而我其實一點也不在乎她們有男朋友或是女朋友,我只在乎她們是否快樂,她們也很清楚這一點!」她覺得自己非常的言行一致,小孩也可以感受得到。

 

在眾人祝福下成婚的柔妮與愛爾兒

 

今年三十七歲的柔妮是在八年前「出櫃」:「我在唸完社會學碩士後,決定投入兩性教育,我目前的工作是負責高中與大學的兩性教育,也與社會部合作組織被性侵的未成年兒童的中途之家。我從青春期後一直都交男朋友,從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性傾向——直到碰到了愛爾兒,她是跟我一起工作的一個工作人員。」

 

柔妮提到,長時間的共事後,在一次一起出差的旅程中,意外點燃了火花:「愛爾兒十幾歲就出櫃了。她告訴我,要就在一起,要就結束一切,她已經過了猜想與等候的年紀,已經沒有那些耐心。」柔妮在經過一夜深思後,決定跟她在一起,六個月後,感情穩定,她回家告訴父母她有了新對象,而且是個女的!

 

「我永遠忘記不了我父親聽完了一陣沈默後問的問題。」柔妮甜甜的笑著說:「我父親問我,她會潛水嗎?我一聽就笑了,知道愛潛水的父親只在乎是不是有個可以跟他分享興趣的『有可能成為家人的人』,而不是他的身份與性別!」

 

六年前,她們在美麗浪漫的加利利海旁舉辦了她心目中最浪漫的婚禮。雙方家人、親朋好友都參與了婚禮,還帶來了為數不少的結婚禮金。她們在眾人的祝福下成婚,雖然這個婚禮不被以色列的法律所承認。

 

結婚之前她們已經討論過生子的事情。雖然愛爾兒身材苗條俐落,柔尼個兒小又很柔美,但愛爾兒並不把自己定位在「父親」或「男性」這個角色上。兩個人都想要體驗懷孕生子的過程,因此她們決定向同一個捐精者購買精子。雖然她們在以色列可以購得較低價,甚至是免費的精子,但考慮到以色列精子銀行對於捐精人的資料過於保密,無法依據她們的需求先進行基因檢測(而不幸的猶太人之間通婚已有幾千年,有不少遺傳疾病),她們轉向美國的私人精子銀行購買精子。

 

「我們選擇的精子銀行可以完全依據我們的條件選擇,我們不在意男方是不是猶太人,但必須先做我們所要求的基因檢測,而且我們還可以聽到男方的聲音,瞭解捐精者對於這件事的看法。」柔妮說明道。

 

跨國購買私人精子銀行的精子並不便宜,她們幾乎花掉了所有的禮金。依據以色列的法律,兒子出生證明上只能有一個媽媽。也就是說,一直照顧他與柔尼的愛爾兒,卻是法律上的陌生人。如果柔尼出了什麼事,愛爾兒也沒有辦法領養他!

 

儘管到目前為止,以色列的法律仍然對於同性家庭有很多限制與干擾。一起撫養小孩長大的伴侶,在法侶上卻很可能是孩子的陌生人。Photo source:Emily Walker @ wikimedia by c.c. 2.0 (圖片不代表當事人)

 

「但這個很值得!」柔尼說:「我們目前有個四歲的兒子,愛爾兒肚子裡有個五個月大的女胎兒!兒子上的是市立幼稚園,我們碰到非常專業、非常體貼的幼教老師,兒子朋友的家長們對於我們的狀況則是好奇多於質疑。我的兒子成長在充滿寬容與愛的環境中,我們非常的知足!」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這樣家庭的生活型態,也為了讓更多的下一代對這樣家庭有更多的理解與接觸,她們開始尋找適合的童書。「在我們發現到很少有童書提到像我們這樣的家庭之後,我決定把我們的故事寫成童書,自行出版!」柔尼說。所以,去年柔尼出版了《媽媽肚,媽媽心》(אמא בטן , אמא לב)這一本童書,出版後廣受好評,也被不少幼稚園選購。

 

家就是家,雙親就是雙親,愛就是愛

 

至於在同性戀家庭長大的孩子,跟一般異性戀家庭是否有否不同?研討會中使用了〈Scientific consensus, the law, and same sex parenting outcomes〉這份2015年由Ryan LightJimi Adams共同研究的報告做說明。這份報告檢視1977年至2013年與同性戀父母相關的19,000份研究報告,指出社會科學家在西元2000年左右逐漸在研究中歸出相同的結論:無論雙親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子女在心理、行為或是教育上並無顯著差異。

 

畢竟,家庭就是家庭,雙親就是雙親,愛就是愛。成長在足夠的社會支持、愛與安全感下的小孩,無論雙親是不是異性戀,一樣都能擁有健康的靈魂,長成一個正常的大人。

 

從十幾年前需要面對仇視與憤怒的歐美,到目前受到祝福,大步朝向自己幸福前進的柔尼,以色列的社會面對多元家庭的態度,正在適應與轉變中,對同性團體以及議題的接受度也更為擴大。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在2012年獲得GayCities.com網站全球票選 「對同性戀最友善的都市」,今年(2017)六月份的同性戀大遊行,更是吸引了約二十萬人參加。

 

而我也期待,這種寬容與理解,也可以更進一步深入教育體系,法律與醫療體系。也祝福未來的歐美與柔尼,可以更堅強,更受到社會支持的擁有屬於她們的幸福!

 


封面圖片來源:U.S. Embassy Tel Aviv @ wikimedia by c.c. 2.0

編輯:洪崇德

責任編輯:熊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