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謎題#3│《教養,你可以做得更好》剛剛好的父母,就是同時具備嚴格與慈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目前,女兒一歲又九個月。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大部分都會盡量滿足她的需求,因此我並不擔心自己給小孩的愛不夠多,但在隱約之間,總忍不住懷疑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容易過渡溺愛孩子了?
隨著女兒年紀漸大,有了自我意識,每次不如她意時,她總會用哭鬧的方式,試圖取得些什麼。於是,讓我開始思考,我要用甚麼樣態度,或是如何面對她的哭鬧呢?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未來能夠快樂,並且活得有意義。然而,什麼樣的教養方式,能夠幫助孩子變得更健康快樂呢?
哪一個是最能預測孩子未來的快樂程度與對生命的滿意度?智商、學業平均分數、自制力、接納新想法、友善。答案是,自制力。
《教養,你可以做得更好》的作者,利奧納德‧薩克斯是家庭醫師,也是心理學家,並為美國單性公立教育協會的創辦人與執行長。他在書裡建議,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健康、富有聰明,你首要的任務不是去督促他的考試成績,而是去訓練他的自律性,如誠實、正直和自制力。
作者指出,許多長期的研究都發現,行為良好的孩子,長大後還會成為行為良好的大人;那些被父母放任養大的孩子,長大後比較可能惹上麻煩,如:酗酒、嗑藥、焦慮或憂鬱症。
在心理學上,都說要成為「足夠好的父母」。
可我總在想,怎樣叫做足夠好的父母呢?在這本書裡,強調足夠好的父母,會適當傳達他們的愛,同時公平地貫徹執行家規,當然這些規舉並非一成不變,某些情況下可以通融。
所以,足夠好的父母,就是同時具備嚴格與慈愛。

行動計畫:為孩子訂個家規吧!

為了避免自己真的過渡溺愛孩子,我決定來訂一下女兒的家規,分享給您參考。
一、十點前就要上床睡覺,若放假的話可以到十二點。許多研究發現睡得少會導致肥胖,尤其是兒童與青少年,當我們睡得少時,容易想吃不健康的食物,或是做讓自己有快感但不健康的活動。因此,我期望訓練孩子有固定睡眠時間,讓孩子知道自己在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不能過度貪玩,當然也不能貪吃。
二、吃飯或喝奶前,不可以吃零食。隨手就有食物可以吃,是提升肥胖的因素之一,而且一個從來沒餓過的孩子,長大後塊頭雖大,但心裡卻很脆弱,他們沒有機會學會如何掌控自己的需求。因此,我打算讓孩子練習自我控制飲食習慣,減少孩子未來肥胖的可能。
三、睡前,親子共讀十分鐘。美國九歲兒童平均一周花五十個小時在電子螢幕前,而手機和網路對孩子的發展為害極大。我期望透過閱讀,來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使他在長大之後,能夠減少使用手機或網路的時間,並選擇透過閱讀來豐富人生。

書籍資訊
書名:《教養,你可以做得更好
作者:利奧納德‧薩克斯
出版社:遠流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或分享。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隨著孩子越來越有自我的意識時,父母親愈無法控制孩子,就愈容易感到憤怒。 前幾日,我在房間處理公務,婆婆勤勞地在拖地,她從二樓拖到一樓沒多久,就聽見「碰」一聲,是女兒的後腦杓撞地的聲響。 「我特地為妳只拖那邊的角落,妳就是硬要走過去。」婆婆怒道後,先生跟著附和。 這類的事情,經常在家中上演,那些不想孩
在諮商室裡,我遇到很多害怕失敗的孩子。 他們都會說,如果有任何失敗的機會或風險,我就不願意去做,萬一失敗怎麼辦?為什麼我要承擔這些呢!多丟臉,也浪費時間!倒不如,什麼都不要做。 他們不敢嘗試任何挑戰,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們不會輕易出手,然而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行動方法。他們只要有一點點的不確定
隨著孩子越來越有自我的意識時,父母親愈無法控制孩子,就愈容易感到憤怒。 前幾日,我在房間處理公務,婆婆勤勞地在拖地,她從二樓拖到一樓沒多久,就聽見「碰」一聲,是女兒的後腦杓撞地的聲響。 「我特地為妳只拖那邊的角落,妳就是硬要走過去。」婆婆怒道後,先生跟著附和。 這類的事情,經常在家中上演,那些不想孩
在諮商室裡,我遇到很多害怕失敗的孩子。 他們都會說,如果有任何失敗的機會或風險,我就不願意去做,萬一失敗怎麼辦?為什麼我要承擔這些呢!多丟臉,也浪費時間!倒不如,什麼都不要做。 他們不敢嘗試任何挑戰,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們不會輕易出手,然而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行動方法。他們只要有一點點的不確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