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以色列成年禮前的必修作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第一次知道以色列小學需要做「根」的這份作業,是在某一年我第一次帶幼稚園小班時的事情。

 

幼稚園小班的孩子語言發展已經很不錯,小孩開始對於各種人與人的關係覺得好奇。一天在沙坑玩耍時,一個小孩突然問我:「妳的爸媽叫什麼名字?妳的祖父母叫什麼名字?妳的外公外婆又叫什麼名字?⋯⋯」

 

一開始被問到時,我真的楞了一下。我祖父母在我還沒有出生前就過逝了,加上父母親離異,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問母親這個問題。至於外公外婆的名字,很努力的想可以想起外公的名字,外婆的也不大記得了。長輩不就是長輩?從小就是叫稱謂長大的,我就不敢去問嚴厲的外婆她叫什麼名字。

 

「那你知道這些人的名字嗎?」我忍不住反問小孩。令我吃驚的是,所有的小孩不只知道直系血親的名字,很多人連爸媽有多少兄弟姐妹,各叫什麼名字都一清二楚!

 

「啊,Winnie,猶太人很重家庭的,通常家庭關係很緊密,往來很頻繁。」聽到我跟小孩的對話,一位同事看到我吃驚的臉色後,開始跟我解釋:「妳出生於中國文化的環境,你們應該也很在意家庭關係吧?」

 

接著她跟我解釋以色列的世俗教育中,在小孩的成年禮前後,有一份很重要的作業,叫做「根」。在這份作業中,要把祖宗八代與親戚五十的事情都搞清楚。

 

「所以小班的小孩知道所有直系、旁系親屬的名字很正常。」同事接著解釋:「畢竟這裡的小孩還是都直呼大人的名字啊!」

 

「一般猶太父母都不大介入孩子的學校作業,他們認定那是小孩自己要負責的事情,老師也不能出一份超出孩子能力的作業,不然會被家長指責。然而有關於『根』這份作業,老師與家長都知道這是一份父母一定要介入幫忙的作業;而且不只是父母,連父母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也都要幫忙。因為,這是送給孩子成年禮最好的禮物!」

 

根據猶太習俗,女生到12歲,男生到13歲要舉行「成年禮」(Bar/Bat Mitzvah)

 

raw-image

經過了成年禮的以色列人,才能享有更多成人的權力,並承擔義務。Photo Source:IrinaUzv @ pixabay by c.c 0

 

成年禮一詞出於猶太經典《塔木德》,意思是「有義務履行猶太戒律」。執行成年禮,就代表孩子的心智、體魄、能力都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可以跟大人平起平坐。成年禮後的孩子必須履行猶太教義、傳統和倫理,參與家庭分工與所屬猶太社群的各種活動;當然也享有許多只屬於大人的權利,包括在禮拜堂裡朗讀經文,以及結婚。

 

換句話說,過了成年禮,就該對自己所有的行為負責任,像個大人。

 

在以色列成立之前,「成年禮」就是個宗教儀式;而在以色列成立之後,世俗猶太人認真反省「成年禮」的意義,也思考如何用現代教育的方式,告訴孩子他們已經長大。

 

他們找到的方式,是帶領孩子「尋根」!

 

「知道祖父母是誰、曾祖父母是誰、住在那裡、做了什麼事⋯⋯會讓孩子跟歷史與周遭環境產生連結,更進一步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從那裡來⋯⋯」後來再找到機會跟同事談「尋根」這份作業時,同事這樣跟我說:「站在現在,瞭解過去,比較能看到未來!」

 

「像是我在做這份作業時,得知一輩子活在耶路撒冷的曾祖父是個力大無比的矮子。我去拜訪他的故居時,鄰居告訴我以前那裡流傳著一個我曾祖父的故事:故居前的巷子十分狹小,當時很多貨物還用驢子揹送。有次我曾祖父出門恰巧碰到驢子,在這個狀況下的處理方式只有兩種:或是我曾祖父要跳上路旁的矮牆,或是驢子要坐下來讓我曾祖父從牠身上爬過。然而,兩造都堵在路上不肯相讓。最後後頭趕驢的人不耐煩了,告訴我曾祖父如果他沒辦法讓驢子坐下來,就跳上圍牆讓他們先過吧。曾祖父一聽火大,兩手抓住驢子的兩邊耳朵,用自己的頭狠狠的撞擊驢子的頭,竟然把驢子給撞昏了⋯⋯」不知講過這個故事幾遍的她,說完還是自己笑翻了。

 

「從此之後,曾祖父故居前的小巷、當地曾祖父曾組織的老人社團、無聊時納涼的老樹⋯⋯都對我意義深重。我看到這些地方,就可以想像當年曾祖父在裡面活動時的樣貌。從此之後,耶路撒冷對我的意義也就非常不同。」同事繼續說。

 

嗯,聽起來頗有趣!那這份作業要從那裡開始做呢?

 

「一開始自然要先畫祖譜(family tree)。我的作法是我把自己擺中間,父與母擺下方,祖父母擺更下方⋯⋯作業也是先從我本身寫起⋯⋯」同事說道。

 

raw-image

族譜有很多種畫法。Photo Source:Davidzdh @ wiki by c.c 4.0

 

「啥?祖譜不是要把自己放在最下方,上方是父與母,再上方是祖父母?」我又不懂了,以前看過的祖譜都是這樣啊!

 

「要怎麼畫都可以,只要清楚就好,沒有人說一定要把祖父母擺在上方。」我同事說:「我會覺得我該擺在中間,父母、祖父母都不是我的『根』嗎?而既然是畫家庭樹,不是年紀愈大的就愈該是根基?」

 

孩子在寫這份作業時,有關於自己、兄弟姐妹與父母親的部份都很容易處理,但關於祖父母、外公外婆的部份,就比較複雜一點。

 

「很多孩子在寫這份作業時,祖父母已經過逝,他們如果要知道祖父母的過逝,就要開始找尋與追問。」同事如此說。

 

尋問自己的父母、伯舅輩對於祖父母的印象與小故事:他們出生在那裡、長什麼樣子、喜歡什麼、有什麼秘密與趣事⋯⋯。

 

「我周遭有不少朋友在寫這份作業時發掘了不少有關家族與家庭中的秘密⋯⋯」看到我挑高的眉毛,同事神秘的笑著。

 

「我有個朋友,從小有兩個祖父——也就是他父親有兩個爸爸,但他也知道祖父母從未離婚,所以一直無法理解其中的原因。寫這份作業時好好的追尋了一番,答案讓他難以置信!」他接著敘述道。

 

「原來在英屬巴勒斯坦時期,有一陣子英國政府只開放夫妻移民以色列。他祖父當時人已經在以色列,而船票太貴且一票難求,再說時局不穩,離開了以色列可能就回不來。剛好祖父朋友的朋友也要來以色列,所以就拜託他以夫妻身份把祖母一起帶過來。當時坐船從美國到以色列要好幾個月,孤男寡女在船上同間房間共處而且對外還要以夫妻樣貌亮相,什麼可以發生的事情也就都發生了。到了以色列後,兩人彼此謝過就各分東西,不再聯絡。後來祖母發現自己懷孕,也告知祖父,但他們後來還是結了婚,把小孩生了下來,如同親生子一樣養育。一直到他父親做成年禮時,祖父母才告知了這件事。」

 

大時代的故事,真是令人難以想像!

 

「他父親尋上了親生的爹。對方也已經娶妻生子。但非常高興要步入中年之際,發現自己有多一個兒子。從此他父親就有兩個爹!我朋友那時不也就13歲?而且祖父母非常恩愛。他後來告訴我,這個故事讓他對男女情愛與人情世故有了更大的體會。也對於兩個祖父的家庭成員的成熟度非常的敬佩」同事深呼一口氣後繼續說「這齣戲可以演得很爛的,例如說,當時祖父罵祖母不忠貞而不娶她;例如說,朋友的父親去尋根時,親生的爹可以擔心他破壞他的家庭而不認他⋯⋯。但他們如此的成熟而接納,所以本來該是悲劇收場的故事,卻是讓我朋友的父親突然多了一個家,多了個疼他的父親!」

 

「根」的作業,不只讓孩子,也讓整個家族成員有了重新面對自己、自己的過去的機會。整本作業做完之後,學校會進行作業展覽,也會要求小孩找出一到兩件「傳家之寶」,或是家中舊物。所以在會場會看到以色列建國初期的糧票、某位小孩祖母小時候穿的洋裝、鞋子、英屬巴勒斯坦時期的護照、各國的舊錢幣、祖母的結婚禮服⋯⋯。

 

展覽之外大部份的學校也會舉辦「尋根音樂會」,每位學生必須在音樂課時教會全班其他同學他母親幼時外婆唱給她聽的歌。由於以色列是個由全球猶太人組成的國家,因而每個小孩的「外婆的歌」都是不同的語言的歌曲。音樂會時全班上台合唱,而在台下掉淚的,通常是那個幾十年來沒再聽過幼時歌曲的猶太媽媽⋯⋯。

 

上個星期老大小雅的學校,才開完這屆六年級學生的「根」作業展覽會。小雅回家後認真的又問了我一次:「伊媽,妳的祖父母叫什麼名字啊?」

 

幾年前她問我時,我沒有給她答案。我告訴我老公,畢竟當年父母離婚離得難看,而我父親幾年前也已經過逝:「他的家庭是非常保守的家庭,我如果突然跟他們聯絡,他們會不會以為我是要去分遺產的啊?」

 

「妳當然可以讓小雅『根』的作業中,有關於妳父親的部份完全空白。學校不會強求,妳只要跟妳自己,跟小雅交待得過去就好。」我老公這樣回答我:「妳自己想好要怎麼讓妳的孩子認識妳,認識妳的過去,妳的文化。」

 

「只是,妳真的對於妳父母、妳祖父母的過去完全沒有興趣嗎?」他望著我,不解的問。對他而言,過逝的祖父母跟外公外婆都跟他朋友一樣,他可以說上一整天也說不完跟他們的故事。

 

看著小雅眼中認真的神情,我忍不住嘆了一口氣,下定決心的跟她說:「好,我們下次回台灣來次『尋根之旅」?我去找出我父親以及祖父母的故事跟背景來!」雖然,我實在不確定要怎麼找起!

 

小雅笑了!

 

那天,我在臉書上,忍不住的開始問我的台灣朋友:「你的祖父母叫什麼名字?他們做什麼?喜歡吃什麼?有什麼人生的秘密或趣事啊?」

 


封面圖片來源:MonkeyForCoffee @ pixbay by c.c 0

編輯:洪崇德

責任編輯:熊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維寧的沙龍
154會員
51內容數
位於歐亞非交界的以色列,是認識世界很好的一個窗口。這個國土面積與人口都遠不比台灣的國家,是個語言、文化、宗教、歷史傳統、現代文明的大雜燴,是中東唯一的民主國家,充滿矛盾衝突,也充滿積極樂觀的氣息。
吳維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09/28
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來看,小孩三歲後「Game」的概念才開始真正發展起來。和其他小孩開始有互動、合作,角色扮演以及各種想像中的虛擬遊戲。在這個階段如果小孩被塞了太多電視節目或平板遊戲,腦子不用太多思考,自然沒有辦法發展出利用各種自然界物品的創意和想像遊戲。
Thumbnail
2018/09/28
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來看,小孩三歲後「Game」的概念才開始真正發展起來。和其他小孩開始有互動、合作,角色扮演以及各種想像中的虛擬遊戲。在這個階段如果小孩被塞了太多電視節目或平板遊戲,腦子不用太多思考,自然沒有辦法發展出利用各種自然界物品的創意和想像遊戲。
Thumbnail
2018/09/07
「我希望小孩長大後走進大自然就覺得是回到家,知道如何和大自然相處。你們想想大自然是地球多大的一部份啊。如果我們養出來的孩子走進大自然就覺得很熟悉、很能適應,知道如何面對一切,那會帶給他多少自信?我也相信知道如何和大自然相處的人,會比其他害怕大自然的人有更多勇氣和信心面對陌生和未知的人生。」
Thumbnail
2018/09/07
「我希望小孩長大後走進大自然就覺得是回到家,知道如何和大自然相處。你們想想大自然是地球多大的一部份啊。如果我們養出來的孩子走進大自然就覺得很熟悉、很能適應,知道如何面對一切,那會帶給他多少自信?我也相信知道如何和大自然相處的人,會比其他害怕大自然的人有更多勇氣和信心面對陌生和未知的人生。」
Thumbnail
2018/08/21
在世界上的民主國家中,很少有像以色列這樣的高人口比例的服役士兵。陽光、沙灘、酒吧之下,這些或穿著軍服或帶槍的年輕人,常常讓初到以色列的外國觀光客略為吃驚和緊張。這不只是以色列的「特殊人文景觀」,也可以由此窺視到這個輕鬆而活力十足國度之下的中東緊張局勢!
Thumbnail
2018/08/21
在世界上的民主國家中,很少有像以色列這樣的高人口比例的服役士兵。陽光、沙灘、酒吧之下,這些或穿著軍服或帶槍的年輕人,常常讓初到以色列的外國觀光客略為吃驚和緊張。這不只是以色列的「特殊人文景觀」,也可以由此窺視到這個輕鬆而活力十足國度之下的中東緊張局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由影星亞當・山德勒帶著女兒們一起主演的這部青春成長喜劇,以猶太成年禮為主軸,講述青少年與同儕在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風風雨雨。儘管笑料不斷,有時卻發人深省,單純故事背後,藏著的也不僅是青少年的課題,尤其對於外國觀眾而言,其中關於猶太文化與思想琢磨不少,可說是一部認識猶太文化的入門作品。
Thumbnail
由影星亞當・山德勒帶著女兒們一起主演的這部青春成長喜劇,以猶太成年禮為主軸,講述青少年與同儕在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風風雨雨。儘管笑料不斷,有時卻發人深省,單純故事背後,藏著的也不僅是青少年的課題,尤其對於外國觀眾而言,其中關於猶太文化與思想琢磨不少,可說是一部認識猶太文化的入門作品。
Thumbnail
前不久聽到一則新聞,有對年邁的夫妻,帶著自己的祖先牌位,在超商住了幾天才被兒子帶回,因為他們要租房子,房東不給拜祖先。年紀大了要租房子已經很不容易了,還要揹負著祖宗牌位找房子。
Thumbnail
前不久聽到一則新聞,有對年邁的夫妻,帶著自己的祖先牌位,在超商住了幾天才被兒子帶回,因為他們要租房子,房東不給拜祖先。年紀大了要租房子已經很不容易了,還要揹負著祖宗牌位找房子。
Thumbnail
客家人是元宵過後就會掃墓祭祖,那天一早陪老爸去祭祖,當天上山天氣晴朗,雲海中隱約可以見到台北101,很像仙境,雖著太陽出來,蒸發了霧氣,我的心也跟著寧靜與開闊。打算把這幾年掃墓的心情,整理記錄下來,讓自己記憶更深刻。 其實,一直這種家族祭祖暨掃墓行程,近年來老爸就只會找我。我們家族是傳統客家人,那
Thumbnail
客家人是元宵過後就會掃墓祭祖,那天一早陪老爸去祭祖,當天上山天氣晴朗,雲海中隱約可以見到台北101,很像仙境,雖著太陽出來,蒸發了霧氣,我的心也跟著寧靜與開闊。打算把這幾年掃墓的心情,整理記錄下來,讓自己記憶更深刻。 其實,一直這種家族祭祖暨掃墓行程,近年來老爸就只會找我。我們家族是傳統客家人,那
Thumbnail
我覺得這不僅是一本關於孩子教養的書,也是一本讓我們反饋自己過去是如何被自己的父母教養長大的。 那些打著「為了你好」的名號,而禁止孩子做的事情;或怕「孩子太累」,而幫孩子做的事情,很可能反而害了孩子。 草莓族、水蜜桃族、躺平族,通通都是教養之下的產物。如果你想當懶人父母(例如我),不養出軟式水果或躺在
Thumbnail
我覺得這不僅是一本關於孩子教養的書,也是一本讓我們反饋自己過去是如何被自己的父母教養長大的。 那些打著「為了你好」的名號,而禁止孩子做的事情;或怕「孩子太累」,而幫孩子做的事情,很可能反而害了孩子。 草莓族、水蜜桃族、躺平族,通通都是教養之下的產物。如果你想當懶人父母(例如我),不養出軟式水果或躺在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每年正月初一,家鄉的習俗是要去上墳祭祖,給祖先拜年。大年初一清早,我也跟著家族長輩們來到祖先墳前祭拜。家中很多長輩隨俗祭祖多年,大多流於形式,但祭祖最重要的就是對祖先的恭敬心、感恩心,要真心實意、誠懇地慎終追遠,而不是做表相。而祖先最看重的是家和萬事興,子孝孫賢、一家和樂祖先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每年正月初一,家鄉的習俗是要去上墳祭祖,給祖先拜年。大年初一清早,我也跟著家族長輩們來到祖先墳前祭拜。家中很多長輩隨俗祭祖多年,大多流於形式,但祭祖最重要的就是對祖先的恭敬心、感恩心,要真心實意、誠懇地慎終追遠,而不是做表相。而祖先最看重的是家和萬事興,子孝孫賢、一家和樂祖先
Thumbnail
「爸媽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是的,世世代代的傳承家一定也換了不少次,回到源頭就是先祖們了,是他們開疆闢土才有後世子孫的綿延,做人豈能忘本呢?尊重各族群的先祖,就是因為有了他們有了衝突有了磨合才有今天豐富多元的我們啊。
Thumbnail
「爸媽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是的,世世代代的傳承家一定也換了不少次,回到源頭就是先祖們了,是他們開疆闢土才有後世子孫的綿延,做人豈能忘本呢?尊重各族群的先祖,就是因為有了他們有了衝突有了磨合才有今天豐富多元的我們啊。
Thumbnail
其實我也不知道從何說起,從小就經常思考「我為什麼是我?」又「為什麼會在這裡成長?」。恰好有讀我其他文章的人知道我們家族的流亡史,在各種巧合下才待在台灣,不論從歷史看來或以我們祖先而言這都是最好的安排,畢竟他們最終活下了。
Thumbnail
其實我也不知道從何說起,從小就經常思考「我為什麼是我?」又「為什麼會在這裡成長?」。恰好有讀我其他文章的人知道我們家族的流亡史,在各種巧合下才待在台灣,不論從歷史看來或以我們祖先而言這都是最好的安排,畢竟他們最終活下了。
Thumbnail
在圖書館邂逅了一本新進圖書《猶太人成為全球頂尖人物的學習法》,但我手邊已經六本書還沒還,乾脆就在圖書館瀏覽起這一本書來,茲列下幾個書封就有的教育重點摘要作紀念: 猶太人重視討論式的朋友教學法,因此他們的圖書館永遠是吵吵鬧鬧的。 猶太父母不喜歡詢問孩子好不好是不是,他們更重視為什麼是甚麼要如何。
Thumbnail
在圖書館邂逅了一本新進圖書《猶太人成為全球頂尖人物的學習法》,但我手邊已經六本書還沒還,乾脆就在圖書館瀏覽起這一本書來,茲列下幾個書封就有的教育重點摘要作紀念: 猶太人重視討論式的朋友教學法,因此他們的圖書館永遠是吵吵鬧鬧的。 猶太父母不喜歡詢問孩子好不好是不是,他們更重視為什麼是甚麼要如何。
Thumbnail
家庭生活年表(family life chronology)的學習,將會形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在未來面對不同的難題和挑戰時,你會更快的回溯和連結到過去的記憶和體驗,覺察到當下如何受到過去的影響,並從中找到關鍵事件進行理解與轉化。
Thumbnail
家庭生活年表(family life chronology)的學習,將會形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在未來面對不同的難題和挑戰時,你會更快的回溯和連結到過去的記憶和體驗,覺察到當下如何受到過去的影響,並從中找到關鍵事件進行理解與轉化。
Thumbnail
如果你想要明白成年的自己是怎麼回事,以及可以如何改變,但暫時沒有足夠的條件參加工作坊,也能透過文字的說明,形成一個可行的探索過程。 重要的是,你願意投入自己的心力嘗試和體驗,若能有同好一起交流,就更有機會從中獲得豐富的學習。但不論如何,這樣豐富的學習不是來自於我或其他人,而是來自於你自己的生命經驗!
Thumbnail
如果你想要明白成年的自己是怎麼回事,以及可以如何改變,但暫時沒有足夠的條件參加工作坊,也能透過文字的說明,形成一個可行的探索過程。 重要的是,你願意投入自己的心力嘗試和體驗,若能有同好一起交流,就更有機會從中獲得豐富的學習。但不論如何,這樣豐富的學習不是來自於我或其他人,而是來自於你自己的生命經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