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是有大大小小的掙扎,從「午餐該吃什麼好?」、「我該念哪個學校?」,到「究竟該不該跟他分手?」。
當我們難以抉擇,總是希望有個誰,能夠告訴我們答案、或是指引一個方向。而籤詩,就可以說是凡人和神明之間的橋樑,提供滿腹疑問的人們一個答案的輪廓。
《說文解字》中寫道:「驗也。一曰銳也,貫也。从竹韱聲。」我們可以推想,「籤」是指占卜的結果得以應驗,過去多由竹子製成,透過籤筒和竹籤來了解神的旨意。白話一點來說,就是讓求籤的人,能透過一首簡短的詩和背後的典故,來了解神明的答案。隨著時間的演變,籤詩慢慢變成廟宇文化的一部份,在亞洲漢字文化圈的廟宇中都可以見到,例如日本神社中的御神籤(おみくじ)也可以說是籤詩的一種。
籤詩的確切來歷已經不可考,相傳於漢朝就有類似的籤文,作為神明與信徒間對話的橋樑。而求籤詩以預言吉凶的活動,則應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時期。《玉壺清話》中紀載了後唐盧多遜的故事,話說此人曾在小時候因為覺得好玩,便從籤筒中抽了一支籤,籤上寫著:「身出中書堂,須因天水白。登仙五十二,終為蓬海客。」此後盧多遜一生的境遇果真印驗,最後於五十二歲時過世。一般來說,會推論籤詩的起源來自古代占卜的演變,因應儀式的不同,有許多不同的表現形式。
回到現代,若我們以台灣的廟宇為例,籤詩是通常印在12至15公分長,4公分寬的白色或粉色薄紙上。一張籤詩上包含最上方的廟名、右上角的籤序、中間的籤文、左側欄的卦頭故事,和下方的籤解內容。
現行寺廟所使用的籤詩,依照籤詩的數量,通常可以分為「雷雨師一百籤」、「六十甲子籤」、「觀音一百籤」、「保生大帝六十籤」、「註生娘娘三十籤」等等。其中「雷雨師一百籤」最常見,臺北行天宮便是採用此套由一百首七言絕句組成的籤詩;「六十甲子籤」常見於媽祖廟,而「觀音百籤」自然是常見於主祀觀音菩薩的廟宇。
雖然各個廟宇使用的籤詩都不盡相同,但都是由具有典故的詩文所組成,除了指引信徒的功用,籤詩本身也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在文章的最後我們就選擇兩則籤詩跟大家分享。
有趣的是,籤詩不只是台灣人信仰生活的一部份,更因為頻繁和人們接觸,而成為政令宣導的廣告刊登地。在國民政府來台的早期,有些廟宇的詩籤紙上,就會印有「反攻復國、光復大陸」這類的政令標語。
今日如果有疑問想請神明指引,求籤是很多信徒的選擇。然而,求籤並不是燒香拜完之後就能隨手一抽的,而是要經過一定的程序才能求得正確的籤。因此在這裡也簡單的介紹一下。需要注意的是,求籤雖然有大致的步驟,但細節上仍可能因各廟宇而不同。
求籤的第一個步驟,便是徵求神明的同意。先向神明稟告目前所遭遇的情況,以及想求之事項後,稍等片刻,再請示神明是否願意以籤詩指點迷津。若擲到三聖杯,便是神明同意予籤,若擲到笑杯(兩平面),有可能是沒有說清楚所求之事,或是神明不想回答問題。
總之,以擲筊方式確認神明了解事情之後,便可以開始抽籤。在籤筒內取最突出的一枝籤,確認號碼或天干地支之後,將籤放回籤筒,然後同樣以三聖杯的方式,確認該籤是否就是神明指示的籤。若得三聖杯,便可以去取該編號的籤詩。
和香港、日本等同樣有籤詩文化的地方相比,台灣的求籤方式需要經過數次的擲茭確認,其實是相當特別的。雖然這樣一來一往耗費的時間較長,但也許這樣的過程,人們在反覆詢問的過程中,對於神明給的意見更為重視。
籤詩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每一首籤詩背後都有一則隱喻故事,這些故事稱之為「卦頭故事」,典故大多都是出自《史記》、《戰國策》、《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隋唐演義》、《西漢演義》、《封神榜》、《今古奇觀》、元明雜劇、傳奇、戲曲等等歷史書籍與民間俗文學。
由於籤詩創作的題材用的多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人物故事,因此也較能讓人們產生親切感。解籤時,往往就是參考卦頭故事中,人物的遭遇來判斷此籤的吉凶與求籤者的境遇,因此,卦頭故事不但是解籤者訴說神意的憑藉,也是決定一個籤好壞的關鍵。以下我們從新莊地藏庵所使用的六十甲子籤詩中,找了幾個有趣的卦頭故事以及他們的籤詩解說來和大家分享:
籤詩示意圖。Photo Source:籤詩網。
【籤詩故事: 孔子過番逢小兒】
孔子驅車來到村門口,見到一群小孩聚在路中央玩耍,有一個孩子卻獨自站在路邊,孔子很好奇地問道:「小朋友,你怎麼不和他們一起玩?」小孩回答:「我正在仔細看他們玩遊戲和大人有什麼不同。」、「你看出其中的差別了?」孔子覺得很有趣,「當然啦!大人玩政治,耍手段,你爭我奪,打打殺殺,害慘了老百姓,小孩子,你挖土、我搬沙,同心協力,不分你我,看!他們正在修築城堡,玩得正高興呀!」小孩手指著路中央。
孔子暗自稱讚這個孩子的聰明靈巧,接著說:「我們正想到村裡歇一歇,可不可以請你朋友讓個路?」小朋友回答說:「對不起,您老人家文質彬彬,看來像個明理的讀書人,怎會提出這種無理的要求呢?」孔子覺得非常訝異,問到:「我哪裡無理了呢?」、「你老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應該知道從來只有車子避開城鎮繞道而過,何來遷移城邑讓馬車通行的道理?」孔子聽了,一頭大汗,說不出話來,只能頻頻點頭,一面告訴隨行的學生,把馬車推到路邊,小心翼翼地繞過路中央的小土城。
【籤詩解說】:
花開今已結成果
花開了之後,現在已經結成果實了。富貴榮華終到老
富貴容華會伴隨到老。君子小人相會合
君子與小人相見面,君子要包容體諒,雙方好好相處。萬事清吉莫煩惱
事情會平順發展,不要煩惱。
若得此籤則表示,所求的這件事情的結果已經出現了,這個結果會伴隨著你到老,你就高興地接受,不要在為這件事情煩惱了。籤詩中「君子小人相會合」是指籤詩故事孔夫子過番逢小兒,意指所遇之人有不明理的地方或喜歡強詞奪理,要體諒、禮讓彼此好好相處。此處的「小人」是指小兒,若沒有看卦頭故事單看詩文,則容易被誤導。
籤詩示意圖。Photo Source:籤詩網。
【籤詩故事:姜子牙送飯為武吉掩卦】
姜子牙釣於渭水,樵夫武吉見到姜子牙離水三寸,用直鉤釣魚,笑姜子牙痴傻。當時姜子牙看了看他的氣色,跟武吉說:「你將會殺人。」武吉聽了以後認為姜子牙瘋言瘋語,不以為意,拿著砍來的樵木去城中販售。
武吉在城內巧遇文王,在低頭行禮時,背上的樵木滾落,打死了旁邊的將士,文王讓武吉回家安頓老母後,再回來受刑。武吉回家後抱母痛哭並說出經過,母親便要他趕快去渭水旁找那老者,請他相助免其一死,武吉匆忙趕見姜子牙。
姜子牙見武吉來意甚誠,要武吉拜他為師即可搭救,武吉隨即下拜。子牙吩咐武吉回家在床前挖一個坑,至黃昏時,睡在坑內,並於頭前、腳後各點一盞燈,早上睡起來,就直接去做生意。
過了數日,武吉一直未回去坐牢,文王派人抓拿武吉,隨意占演凶吉,結果算出武吉因懼刑自投萬丈深潭已死。文王認為武吉是誤傷人致死,罪不該死,今天害怕刑法而自殺,其情可憫,歎息良久,不再追究。
後來文王行於市,遇見武吉,大怒,抓來質問。武吉一五一十的上稟文王,文王很驚訝天下竟有人比他的易卦更精準,命武吉引薦。武吉遂引文王見姜太公,受封武德將軍。師徒二人一同為文王效力,討伐紂王。
【籤詩解說】
欲去長江水闊茫
想要前往河面寬闊的長江。前途未遂運未通
前途不順利,運氣還沒到來。如今絲綸常在手
現在常常手上拿著釣魚線,只恐魚水不相逢
只怕就像魚遇不到水一樣,白費工夫。
此籤描寫姜太公釣魚,是舉一個年輕時懷才不遇,晚年才受重用之例,說明目前還要等待時機,但游居有常者,尾景將大吉。這是一首比喻的籤詩,魚水用來形容君臣之相得也用來比喻夫婦的相愛,用釣魚,表示求取名利。所以這首籤詩如果問功名,有懷才不遇之感,還要等候時機,目前恐怕還未有被重用的機會。
由上面兩個籤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每個籤詩的題材都是其來有自的,籤詩的卦頭故事和籤解也可以看出一定程度的相符性,其在解籤中具有象徵功能,且含括豐富的隱喻性,非常有趣。
然而,通常每支籤都有不只一個卦頭故事,各個宮廟提供的版本也不盡相同。而且同一個卦頭故事在民間流傳也可能有好幾個版本,有時候會讓人不知道該相信哪一種。畢竟籤詩之所以吸引人,就在於其詮釋的豐富性,沒有完全的通則,但又蘊含玄妙的哲理,值得我們細細玩味。在這種時候,你應該做的,是仔細地思考自己當下的處境,並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籤詩能引導你方向,但真正的決定權,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呦!
封面圖片來源:文化銀行提供
編輯:洪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