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峽祖師廟,幾件你不可不知的建築藝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三峽祖師廟又稱長福巖,祭拜從福建省泉州府安溪鎮清水巖分靈而來的清水祖師。

 

三百多年前,一群來自福建泉州安溪縣的移民們來到三峽、大溪、鶯歌一帶開墾,1767年時,有七組人馬從安溪清水巖迎來的原鄉信仰——清水祖師,並且動工建造祖師廟,自此三峽祖師廟便成為三峽一帶重要的信仰中心。

 

祖師廟建成的兩百多年裡,歷經風霜,道光十三年時因地震損毀而進行第一次的重建;1895年時,日本佔領台灣後來到三峽,因遭受三峽居民激烈反抗,日本人為了報復,放火焚街,祖師廟也遭波及焚燬,直到1899才在地方士紳籌劃下二度重建。其中第三次、也是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一次,莫過於在1947年,由台灣早期知名藝術家李梅樹教授所主導祖師廟修建工程。

 

修建後的三峽祖師廟,被稱為「東方藝術殿堂」,廟內的裝飾融合東方傳統與西洋美術的特色,許多裝飾具有高度藝術價值而且全台獨有。今天就要帶大家看看,三峽祖師廟在哪些地方技冠群倫,令人津津樂道!

 

一、三峽祖師廟的三次重建——全台施工時間最長的廟宇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投降離臺,三峽祖師廟歸公家所有,由當時在地方上非常具有聲望的藝術家李梅樹教授管理。李梅樹篤信清水祖師,愛好藝術,極其用心地進行了第三次的重建計劃,從募款、設計、成立委員會、工程進行等,無不親力親為。

 

raw-image
著名美術家李梅樹。1947年曾主導重修三峽祖師廟,對其建築與設計頗下苦心,祖師廟因而名譟一時,甚至被譽為「東方雕刻藝術殿堂」。Photo Source:李梅樹紀念館

 

在重建期間,李梅樹堅持其理想,希望修建完的廟宇能夠弘揚傳統文化、吸引觀光客以繁榮地方、並以藝術之美善化群眾。

 

在眾所矚目之下,第一期的整修在1947年動土,由祖師廟前殿開始進行全面整修,還買了臺灣神社的鳥居改作龍柱。1963年進行到中殿,1975年鼓樓施工,直到1983年李梅樹過世前後橫跨30多年,是全台施工時間最長的廟宇。

 

由於李梅樹對於品質的高要求、傳統匠師人才的流失,以及資金的不足,造成工程進度十分緩慢而招致許多批評。尤其李梅樹教授去世後,工程進度就更難符合原有標準,據我們致電祖師廟確認後,至今後殿仍在整修,修建工程逾一甲子仍未完工。

 

二、廟宇就是一座美術館——由李梅樹打造的藝術殿堂

 

在李梅樹教授的高規格要求之下,祖師廟成為一座融合中國歷史、文化與寺廟藝術的廟宇,特別是在他「質美工巧」的要求下,寺內的每一件雕刻品,不僅是精美,更可以「鬼斧神工」稱之。

 

藝術家性格追求完美,加上李梅樹地位崇高、影響力廣大,他請來了北部黃龜理師傅、中部鹿港李松林師傅,南部陳振雄師傅等國寶級師傅,共同投入祖師廟的重建。這幾位名家都是當時的大師級人物,木作的造詣非常高,即使如此,廟宇中的每一塊雕刻李梅樹還是都親自監工,做不好馬上打掉重做。對於材料他也很要求,木頭選用台灣檜木和樟木,除了精雕細琢之外,一定要能表現出豐富的藝術性。

 

raw-image
左一為黃龜理,日治時期出生於台北,臺灣重要民俗木雕藝師。Photo Source:林國彰@典藏台灣。

 

李梅樹以創造藝術品的高規格要求,重建祖師廟,使得廟宇不只是當地信仰中心、宗教場所,還是一座雕刻博物館。祖師廟的地位也從一地方性之聚落廟宇,蛻變為世界性的廟宇,能有「東方藝術殿堂」的美稱,與主事者有密切的關連。

 

三、「以木為頂、以石為底」——手工雕刻而成的祖師廟

 

一般來說,廟宇中的彩繪是為了保護木頭不受氣候、蟲害所侵蝕而損壞,但因為彩繪顏料會隨著時間脆化,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將舊的漆刮下來,再上一層新的作為保護。

 

為了讓歷史悠久的三峽祖師廟,在重建之後成為可以長久留存的特色建築,因此李梅樹決定不採用不耐保存的傳統彩繪,決定「以石頭為基礎,以木為頂蓋」,從前殿石階開始,全廟的地面、牆壁、廊柱全部使用石材砌築,構成一座以石為基,以木為頂的廟宇。

 

raw-image
從前殿石階開始,全廟的地面、牆壁、廊柱全部使用石材砌築,構成一座以石為基,以木為頂的廟宇。Photo Source:森情寫意部落格

 

四、重現歷史故事、栩栩如生的「石雕」——無處不雕、無處不琢

 

祖師廟的壁體從基座到連接天花板的水車堵都是以石材疊成的,非常注重線腳及比例的正確性,而且石材的每個部分皆施以雕刻。

 

即使祖師廟全以石材為壁,也並未因為要處理大量石材而粗製濫造。廟中無論圓雕、浮雕或透雕,皆精緻生動,美妙絕倫,圖案都以民間故事或歷史典故為題材——例如鎮守正門氣勢非凡的石獅、黃鶴樓周瑜設詭計、華容道關公放曹操、金雁橋孔明捉張任、飛龍案包公審狄青、鴻門宴等石窗人物之雕刻,均可看出師傅非凡的手藝。

 

raw-image
祖師廟的石雕圖案都以民間故事或歷史典故為題材,圖為八仙過海中的呂洞賓與鍾漢離。Photo Source:森情寫意部落格

 

石雕題材不受拘限,除了走獸、花鳥、水族之外,還有狼犬、熊、穿山甲、烏賊、章魚等。其中又以柱珠雕刻的表現題材最為特殊多變,形態設計巧妙,不拘泥題材的選擇,雖然使得祖師廟的建築龐雜、風格無統一性,卻是獨有的特色,足見匠師的創意和技巧。

 

祖師廟中殿四對花崗石大柱、有于右任賈景德閻錫山高拜石等名家所撰寫的對聯,再交由石匠陰文鐫刻。環繞中殿的廊柱共有十對,正面三對為全廟中石雕的精華,無不巧奪天工,栩栩如生,鏤空深度達三、四層。龍柱內層的圖案,連龍鬚、龍鱗都歷歷可見,功夫技巧之深可見一斑。

 

raw-image
祖師廟石柱皆以透雕法完成,雕刻至最精細巧妙之處,甚至可以看到五層相疊的結構。Photo Source:取自森情寫意部落格

 

值得一提的是,三川門兩側的石獅是李梅樹親自雕製的。話說在主持修建時,李梅樹的高標準常引起匠師們的不滿,原本工匠們並不信任學西畫的李梅樹,因此對於他的意見並不理會。在雕刻石獅時,因為多次不滿意匠師所雕之石獅,匠師不服,於是李梅樹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加以設計造形,雕出石獅雛形,再交匠師修整,這才讓匠師們肯定他的能力。這座石獅氣勢非凡,特別是有西方美術寫實風格,不論是鬃、尾線條轉折的美感,或是整體動態和空間深度都是特出之作。

 

raw-image
由李梅樹親自操刀的石獅。Photo Source:潘立傑攝影。by c.c 2.0

 

五、156根龍柱——台灣廟宇之冠

 

「龍柱」是台灣廟宇中相當重要且常見之物,但一廟之中頂多兩、三對。而在三峽祖師廟裡,原先設計之總數高達156根,目前已豎立130根,位居全國之冠。

 

廟內鎮殿之寶,為正殿前面的3對石柱,取名「百鳥朝梅」、「雙龍鋒劍金光聚仙陣」、「雙龍朝卅六關將十八騎」。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百鳥朝梅柱,仔細去看可發現左邊、右邊各五十隻鳥,合起來一百隻鳥竟有不一樣的種類,不一樣的姿態。這也是李梅樹的堅持,當初師傅們想破頭也刻不出不同的鳥類,李梅樹還拿世界鳥類圖鑑給雕刻師傅參考,因此「百鳥朝梅」有一百種各具特色的鳥類,光一根柱子就花了一千多個工作天。

 

石柱上不但花、鳥、龍的紋路歷歷可見,人物姿態互異且生動活潑,其刻度更深達3、4層相疊的結構,內還有八角柱心,並且在接縫處歷經多次磨光,雕刻工匠的技術可說是鬼斧神工。

 

 

raw-image

raw-image
祖師廟中有名的「百鳥朝梅」柱。Photo Source:顏麗家攝。

 

六、國寶級藝師的精心「木雕」——黃龜理、李松林

 

雖說石雕工藝精巧,三峽祖師廟中的木雕亦是匯集黃龜理、李松林等國寶級藝師的精心傑作,每一件精緻繁複的作品都是珍寶,特別是三川門上的木雕,可是多位名家的心血結晶。

 

祖師廟內的藻井斗拱數量眾多,三川殿正上方的「藻井」,結構完全不用一根釘子,只是利用斗拱的搭接,層層疊疊上移到屋脊,堪稱傳統建築技術的極致表現。

 

raw-image
祖師廟的木雕所選用木材乃最好的檜木,作品不乏出自名匠之手,內容以神話故事及歷史演義為主,由於木雕上皆貼有金箔,顯得金碧輝煌。Photo Source:取自森情寫意部落格

 

廟內每件木雕作品,也都是民間傳說或吉祥語的結合,每件人物雕刻都引經據典,或取材民間傳說如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二十四孝故事等,充分顯示寺廟勸人向善、教育忠孝的功能。

 

而無論花鳥、人物、飛禽、走獸都出自名家手筆。又每幅雕品均是由一整塊木材刻成,如前殿內拱的獅子,胸前的垂鍊和鍊子中央的鈴鐺,與獅子腳踏的球,球內吊一小球,全是一木雕成,由此可見木雕手藝之精巧與細穎。木材選用檜木和樟木,為防蟲蛀,上貼金箔,更顯金碧輝煌。

 

七、三川殿正門十幅銅製門神——台灣廟宇首作「銅雕」

 

多數廟宇的雕刻僅有石雕與木雕兩種,別出心裁三峽祖師廟還有銅雕,而且是台灣首間以銅雕作為裝飾的廟宇。據廟方所言,是因為李梅樹擔心傳統木門的彩繪顏料,會因風吹日曬而剝落,因此採用銅質浮雕的手法鑄作,廟門、牆堵和廟內的銅像皆可以看到做工精緻的銅雕。

 

祖師廟的銅雕師傅黃源龍曾談及,銅雕與一般雕塑無異,僅製模方式或材料有所不同。製作過程大約可分成三階段——首先,必須「製模」,通常以石膏作為材料,敷於以油土塑好的作品之上,並且會在石膏中加入麻絨,以增加石膏內部黏結能力,避免龜裂。

 

製模完成後將由土胎體去除,該模便稱做陰模;有了陰模後,第二個步驟就是「製陽模」,方法為在陰模內塗以隔離劑,之後倒入陽模材料(可以石膏、水泥或合成樹脂為之),等待期凝固後便可取出;最後則是「翻砂」,於陽模上做砂模,並在其上敷土作銅肉,也就是銅板的厚度,接著將陰模覆蓋其上,清除敷土,合兩模為立體之模,在其中灌注銅漿,凝固後拆膜,就可得到成品。牆堵因為面積大,故必須採行片片湊合的製模方式,稱作「活模」,小型的銅雕則為「死模」。

 

祖師廟三川殿的門神為銅雕的主要代表作,明間、左右次間和龍虎門共10扇門上,分別為哼哈二將、四大天王、加冠晉祿及榮華富貴,由當年國立藝專雕塑科學生和匠師一起完成的,也是全台首座以「銅雕」繪製門神的廟宇。

 

raw-image
祖師廟的銅雕門神。Photo Source:取自森情寫意部落格

 

除此之外,前殿每一堵牆的銅雕皆雕滿歷史典故,諸如:岳飛精忠報國、木蘭代父從軍、勾踐臥薪嘗膽、田單火牛陣復國、蘇武牧羊、孔子問禮於老子等等,皆意義深遠,故事引人入勝。

 

raw-image
殿內銅雕——臥薪嘗膽。Photo Source:潘立傑

 

八、名家匠師的「書法、畫作」——林玉山、郭雪湖

 

一般廟宇除了雕刻,尚有彩繪,而三峽祖師廟則以雕刻代替了大部分的彩繪。石堵上雕刻的花鳥畫及柱上的對聯都是出自名家手筆,且數量很多,名家提筆之數量幾乎居全台之冠,像歐豪年林玉山郭雪湖王逸雲等名家作品,都以線刻表現方式保存於寺內;而中殿四對花崗石大柱上的對聯,亦是于右任、賈景德、閻錫山的書法大作,由匠師陰文鐫刻而成。

 

九、栩栩如生的「剪黏」裝置藝術

 

三峽祖師廟正殿屋頂上的結構,使用剪黏裝飾,最為華麗致極。祖師廟三川殿屋頂為三川脊形式,正脊與垂脊有著各種剪黏裝飾,前殿由石連池所作,中殿及鐘鼓樓則由林瑞芳所做。有的是人物帶騎的武場題材,有的則是山水樓閣的文場,非常精緻細巧、色彩繽紛、光彩奪目,具有富麗堂皇的視覺效果。

 

祖師廟在剪黏藝術上也有其獨到之處,在屋簷上採用「西施嶺」的做法,在原本的屋簷背脊上又多了一層屋脊,增加華麗的效果,是清末以來台灣廟宇流行的作法。在垂脊末端的一座剪粘藝術,又稱作「排頭」,有的是人物帶騎的武場題材,有的則是山水樓閣的文場,非常精緻細巧。

 

在廟的頂端喜歡以龍來裝飾,因為民間相信龍能注雨以濟蒼生,有祈雨辟邪、壓制火災的作用。最後在斜脊最末端的回捲形裝飾,使脊線增加彎曲變化,看起來像是花草,又像是浪花。

 

 

raw-image
屋簷上的背脊又多了一層藍色的屋脊,就稱為「西施嶺」;在垂脊末端的一座雕刻品即是「排頭」。Photo Source:取自森情寫意部落格

 

下次到三峽祖師廟,可以不只是走馬看花,認真的逛這間如同雕刻博物館的「東方藝術殿堂」,親眼見證這些獨特的美麗藝術,許多國寶級匠師的大作必定讓你收穫滿滿!

 

 


封面圖片來源:文化銀行提供

編輯:洪崇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化銀行的沙龍
148會員
22內容數
一直以來各家媒體都有自己喜歡的議題跟立場,傳統媒體有的天空藍、有的大海藍,有的綠的像尤加利葉。隨著網路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獨立的線上媒體誕生,議題開始被分的越來越細。例如:專注勞動議題的「苦勞網」、農業議題的「上下游」。媒體就像一塊土地的守護者,一個地方的母親,站在那樣的立場上,為它發聲。然而,那些正在消逝的傳統文化,卻沒有一個專屬於他的母親。因此「文化銀行」希望能夠成為台灣第一個專注談傳統文化的媒體,成為傳統文化的集散地,長時間的累積,並且把這些時代的碎片重新拾起,交給大家。
文化銀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01/11
<p>錫器好壞的判斷,主要在於焊接與銼修的精細程度,也就是錫工藝品的接縫處是否平整乾淨、看起來渾然一體;而因為錫器柔軟,承受重物的能力有限,故打造錫器,也必須依照物件的部位調整厚薄度,才能確保承載無憂。</p>
Thumbnail
2018/01/11
<p>錫器好壞的判斷,主要在於焊接與銼修的精細程度,也就是錫工藝品的接縫處是否平整乾淨、看起來渾然一體;而因為錫器柔軟,承受重物的能力有限,故打造錫器,也必須依照物件的部位調整厚薄度,才能確保承載無憂。</p>
Thumbnail
2018/01/04
<p>至於台灣的錫工藝則起源於清領時期,至今已經有百餘年歷史。當時,大量的閩粵漢人移民來台,而閩南地區正是錫器興盛的所在,一批批打錫師傅於是在台落地生根,並且多分布於西部沿海的港口舊都。</p>
Thumbnail
2018/01/04
<p>至於台灣的錫工藝則起源於清領時期,至今已經有百餘年歷史。當時,大量的閩粵漢人移民來台,而閩南地區正是錫器興盛的所在,一批批打錫師傅於是在台落地生根,並且多分布於西部沿海的港口舊都。</p>
Thumbnail
2017/11/10
<p>用一張圖,解釋柿餅的前世今生。</p>
Thumbnail
2017/11/10
<p>用一張圖,解釋柿餅的前世今生。</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來到新北市三峽區旅遊,祖師廟絕對是旅遊行程之一。這座台灣宗教百景之一、新北市定古蹟、也是台灣唯一有「東方藝術殿堂」美譽的寺廟。其整座廟宇的建築都是非常的精雕細琢、時常看到很多的外國遊客、帶團的觀光客、教學活動的學員在這裡研究觀察,可見這座廟宇的建築之美是另人嘆為觀止。 新北市三峽區祖師廟相關資訊::
Thumbnail
來到新北市三峽區旅遊,祖師廟絕對是旅遊行程之一。這座台灣宗教百景之一、新北市定古蹟、也是台灣唯一有「東方藝術殿堂」美譽的寺廟。其整座廟宇的建築都是非常的精雕細琢、時常看到很多的外國遊客、帶團的觀光客、教學活動的學員在這裡研究觀察,可見這座廟宇的建築之美是另人嘆為觀止。 新北市三峽區祖師廟相關資訊::
Thumbnail
適逢李梅樹120歲冥誕,國美館展出百餘件李梅樹的作品及珍貴文獻,我趕在展期結束前,特意抽空前往看展。對李梅樹的油畫並不陌生,這次展出少數的水墨作品倒是我第一次看到,帶給我很大的震動。幾幅三峽祖師廟畫稿和石雕影像對照,細看畫稿落款癸卯,正是距今一甲子的畫作,突然眼一熱,想起許多事。 依稀記得郭博州教授
Thumbnail
適逢李梅樹120歲冥誕,國美館展出百餘件李梅樹的作品及珍貴文獻,我趕在展期結束前,特意抽空前往看展。對李梅樹的油畫並不陌生,這次展出少數的水墨作品倒是我第一次看到,帶給我很大的震動。幾幅三峽祖師廟畫稿和石雕影像對照,細看畫稿落款癸卯,正是距今一甲子的畫作,突然眼一熱,想起許多事。 依稀記得郭博州教授
Thumbnail
林山田(1967年)出生雲林縣土庫鎮的大木作匠師 【文資開箱趣】- 修復推廣研習課程(大木作) 林本源園邸修復工程團隊與林山田匠師等師資團隊領導進行教學「修護工程導聆」與「木作工藝講學」_2022年 中原大學 _ 文化資產研究中心 – [林山田先生營造技術卓越,協助本研究中心歷史建築.文化資產維護,
Thumbnail
林山田(1967年)出生雲林縣土庫鎮的大木作匠師 【文資開箱趣】- 修復推廣研習課程(大木作) 林本源園邸修復工程團隊與林山田匠師等師資團隊領導進行教學「修護工程導聆」與「木作工藝講學」_2022年 中原大學 _ 文化資產研究中心 – [林山田先生營造技術卓越,協助本研究中心歷史建築.文化資產維護,
Thumbnail
本篇為展覽《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紀念展》觀展心得。 這次國美館與李梅樹紀念館合辦李梅樹120歲紀念展,以「食百二」慶祝李梅樹誕辰120年,展出許多畫作及手稿進行對比,進入展場一度以為是攝影展,寫實的畫風堪比萊卡相機的成色,從細緻的雕琢可以看出李梅樹在繪畫技巧上下了許多功夫。
Thumbnail
本篇為展覽《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紀念展》觀展心得。 這次國美館與李梅樹紀念館合辦李梅樹120歲紀念展,以「食百二」慶祝李梅樹誕辰120年,展出許多畫作及手稿進行對比,進入展場一度以為是攝影展,寫實的畫風堪比萊卡相機的成色,從細緻的雕琢可以看出李梅樹在繪畫技巧上下了許多功夫。
Thumbnail
修護未來日記EP.3 阿三哥住在嘉義縣新港鄉,2010年初次與阿三哥再屏東朝林宮見面,那又是十幾年前的另一個故事,之後,有將近七、八年的時間沒連繫了,2019年接到電話時,還有點驚訝!而這通電話,也牽起了與新港奉天宮的緣分。 新港奉天宮左右五門、耳房的彩繪加固 彩繪保存在建築修復之後的年代
Thumbnail
修護未來日記EP.3 阿三哥住在嘉義縣新港鄉,2010年初次與阿三哥再屏東朝林宮見面,那又是十幾年前的另一個故事,之後,有將近七、八年的時間沒連繫了,2019年接到電話時,還有點驚訝!而這通電話,也牽起了與新港奉天宮的緣分。 新港奉天宮左右五門、耳房的彩繪加固 彩繪保存在建築修復之後的年代
Thumbnail
漫畫是在 李梅樹紀念館 裡看到的,因為想介紹紀念館,但在裏頭無法拍照,所以今天就略敘漫畫與三峽紀行。 #咖哩東《#漫畫李梅樹:清水祖師廟緣起+夢想的基石》 之前在介紹《藝術家的一日廚房》一書時,就對「李梅樹」很感興趣;他一輩子除了負笈日本學畫,就是留在三峽服務鄉梓。 ❶寫實人物畫 ❷從政
Thumbnail
漫畫是在 李梅樹紀念館 裡看到的,因為想介紹紀念館,但在裏頭無法拍照,所以今天就略敘漫畫與三峽紀行。 #咖哩東《#漫畫李梅樹:清水祖師廟緣起+夢想的基石》 之前在介紹《藝術家的一日廚房》一書時,就對「李梅樹」很感興趣;他一輩子除了負笈日本學畫,就是留在三峽服務鄉梓。 ❶寫實人物畫 ❷從政
Thumbnail
台灣信仰多元,眾神各顯神通,但一般人較少注意到各家廟宇所供奉的神明、與漢族先民移墾的歷程有關,熱愛古廟的文史古蹟導覽專家姚其中老師,從族群廟的分布消長,為我們說說三百年多來閩客先民拓墾的趣味故事。 口述.照片提供=姚其中    採訪撰文=駱亭伶
Thumbnail
台灣信仰多元,眾神各顯神通,但一般人較少注意到各家廟宇所供奉的神明、與漢族先民移墾的歷程有關,熱愛古廟的文史古蹟導覽專家姚其中老師,從族群廟的分布消長,為我們說說三百年多來閩客先民拓墾的趣味故事。 口述.照片提供=姚其中    採訪撰文=駱亭伶
Thumbnail
在飄著毛毛雨的冬日,《新北市文化》季刊編輯團隊和台北路上觀察會長、地域活化傳道士林承毅,一起到三峽拜訪在地的熱血男兒--「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要把這兩位行程滿檔,關注地方創生的老友約在一起,還真是不簡單。  林峻丞帶著我們穿街走巷,一面說起他和老三峽,以及甘樂文創十年來的點點滴滴,兩位雙木林先生
Thumbnail
在飄著毛毛雨的冬日,《新北市文化》季刊編輯團隊和台北路上觀察會長、地域活化傳道士林承毅,一起到三峽拜訪在地的熱血男兒--「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要把這兩位行程滿檔,關注地方創生的老友約在一起,還真是不簡單。  林峻丞帶著我們穿街走巷,一面說起他和老三峽,以及甘樂文創十年來的點點滴滴,兩位雙木林先生
Thumbnail
關西石爺亭位於一塊三角畸零地,空間極小,僅能夠容許三至四人站立。兩塊石頭鑲嵌於磨石板上,應是有人整修過石爺亭後的結果。關西石爺的形狀不一,其中一塊有著明顯的白漬,看上去倒像是液體噴濺上的痕跡。四周遍尋不著廟誌,故也無從得知關西石爺的歷史。
Thumbnail
關西石爺亭位於一塊三角畸零地,空間極小,僅能夠容許三至四人站立。兩塊石頭鑲嵌於磨石板上,應是有人整修過石爺亭後的結果。關西石爺的形狀不一,其中一塊有著明顯的白漬,看上去倒像是液體噴濺上的痕跡。四周遍尋不著廟誌,故也無從得知關西石爺的歷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