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正常的氣候,瑞士多數地區11月就會降雪,高山更早。有些著名的滑雪勝地甚至9月開始飄雪。總得來說,溫暖能耕作的日子大約半年。自古山上的人必須學習面對霜雪的技能,體能上要克服低溫寒凍的難耐,才得以生存。
寒冷漫長的冬季從二月份起,慢慢可感受到溫度上升的暖意。儘管全國普遍低溫,但降雪的日子明顯減少,積雪只剩殘冰。春天的腳步近了,冬眠的動物漸漸也甦醒。此時,人類文明的作息裡,冬季的存糧逐漸用罄,必須縮衣節食以度完寒冬。在宗教規範下,也走到了基督教年曆裡的守齋期,也就是復活節來臨的前40天。
瑞士冬季從11月開始降雪,大雪覆蓋,室外沒有耕種的可能。
虔誠守律的基督教徒遵守齋戒的規定,不能食用肉品、肉類製品、酒和橄欖油。冬季營養攝取減量下,人體較為孱弱,民間活動發展出了驅除冬季的慶典。人們必須扮裝成各式妖魔鬼怪,敲鑼打鼓、驅散惡靈,祈求一年的豐收和健康。透過這個儀式,在無法耕作的季節裡繼續活動,讓身體與精神再度活躍起來。也有人稱狂歡節為嘉年華。
狂歡節最早起源於何時眾說紛紜,歐洲約定俗成這個公眾儀式可追溯至14世紀。當人類文明走至農業社會,融合宗教與民俗,「驅除冬季」成為了一個普遍的習俗。整個歐洲冬末初春時各發展出自己的特色,為各國觀光客所熟知的義大利威尼斯嘉年華也與此相關。今日在阿爾卑斯山脈上,從西邊法國零星的山區到東邊的斯諾維尼亞,仍承襲過往的方式,每年隆重地過著這個節日。瑞士整個國土位於阿爾卑斯山區,以信仰天主教為主的大城小村仍盛行驅除冬季的民俗活動,也由於各地驅除冬季狂歡節的時間並不一致,熱衷玩樂的瑞士年輕人每週翻山越嶺趕在冬季未完之時,體驗嘉年華現場的歡樂氣氛。
瑞士最富盛名的兩大嘉年華分別在巴賽爾(Basel)與琉森(Luzern),其中巴賽爾的狂歡節被譽為最具特色的瑞士狂歡節,按照傳統將舉行三日。為了讓這個活動順利圓滿,大家都動員起來,帶著無限期待的心情迎接狂歡節到來。狂歡節的報導也於活動期間佔滿了瑞士媒體的版面,舉國注目,無人不曉。
許多人熱衷於自己設計製作服飾與裝飾。
三天的節目由民間的狂歡節委員會主持,組織狂歡節的街頭遊行;狂歡節的網站上也教導民眾如何手工做出鬼怪面具,並聯絡媒體、發布不同語言的新聞稿、組織音樂表演節目、遊行練習與彩排,路線規劃與交通管理等等。孩童在學校裡利用課餘時間,學習製作遊行時要穿著的服飾及各式應景飾品,在生活中學習歷史的經驗。每年狂歡節的活動也尋找願意負責維繫傳統的年輕一輩,把組織的工作傳下去。巴賽爾狂歡節委員會是一個有百年歷史的民間機構,自行募款,也提供新人學習課程,尋找接班人。一個民俗活動的傳承是自發的,並有組織系統的經營。
這個百年來的習俗,在市民的眼裡是不可缺少的冬季慶典;而在觀光熱潮的簇擁下,嘉年華也成了吸引國際觀光客一遊的賣點。巴賽爾位於瑞法德三國相連處,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參加慶典的民眾自古就不只有瑞士人。不管從何而來,大家都躲在面具扮裝後,放縱享受聲光與酒精。沒有扮裝,在一旁觀賞的人,對當地人來說即是可辨識的觀光客,甚至有「不合群」的嫌疑。
瑞士嘉年華會熱鬧的景象,雖不及南美巴西的自由奔放,但濃厚的高山民族色彩也是五彩繽紛,歡樂無比。大的遊行隊伍扮裝主題從古代流傳的神話或鄉野傳奇、巴賽爾地區特殊民俗、瑞士歷史故事、國家意象、社會動脈到國際新聞,應有盡有。巴賽爾的嘉年華會有許多遊行隊伍是年年來參加的資深團體,從整體服裝、音樂搭配到撒在空中的彩色紙片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每年力求推陳出新。當老城封街,圍城狂歡的典禮開始,成隊進入的樂團,馬車、農用拖拉機的進場,鬼怪面具的奇特造型,巨大燈飾穿梭其中,無不令人驚豔稱奇。冬末雖然氣溫仍低,外出必須注意保暖;然而在充滿視覺與聽覺的聲光刺激下,一股穿梭在人群裡的暖意使人精神一振。
巴賽爾狂歡節樂隊進場。
根據2016年的統計,去年參與的大小團體共有142個,以個人和家庭報名的團體也高達6000人,出動的馬匹與機具車輛共139輛,管樂隊與打擊樂隊共有61個團體。參加者包含老中青小四代,全城動員加上湧入的人潮讓老城擠得水洩不通,熱鬧滾滾。這一天,瑞士人表現出與平常完全不同的一面,就是要盡情享樂到最後一刻。城裡蜿蜒前進的隊伍可達15公里,鑼鼓喧天的氣勢足以把冬季的寒意完全趕跑。
瑞士人一般給人正襟危坐,一絲不苟的嚴肅印象;一到狂歡節個個都大顯身手,生龍活虎了起來。儘管也有商家販售扮裝的成衣,仍許多人熱衷於親手縫製衣服、飾品,自行設計,自行製造,穿出自我風格。這是一個有生命力的傳統,年輕人前仆後繼,不分男女老少。在瑞士也有此一說,因為狂歡節過度放縱之故,在秋季出生的嬰兒特別多。狂歡節的發展與宗教有極大的關聯,由於齋戒期將至的關係,人們在禁酒禁肉禁娛樂的日子開始前,把握機會縱情恣意,毫無節制。這般狂放的行徑有違齋戒期沉靜身心的初衷,也引起了教會的不滿,宗教改革家慈運理(Zwingli)便禁止蘇黎世州的狂歡慶典。
傳統要成形生根,需要人與時間的灌注。也因此,做為瑞士第一大城的蘇黎世沒有獨特的狂歡節特色,只有一些為了應景從其他州學來的表演。時歲走到冬末,狂歡節的氣氛與陣仗明顯就弱了。瑞士其他基督新教盛行的地區也有如同蘇黎世的現象,並無狂歡節的傳統,一個國家裡不同的地區在宗教規範下也有了習俗上的區別。
商店也可購買狂歡節扮裝的服飾和面具,但最酷的還是自己親手製作的。
人類的物質發展走到今日,暖氣設備先進,儘管室外零下20度,室內溫度也能有20度以上。從前的人需要穿好幾件毛衣才能避寒,現代人注重衣物保暖也講究輕薄。就因為如此,人類倚仗著進步的科技,很容易忘了自己是自然的一部份,似乎也流失了人對自然的敬畏,也遺忘了從前的人是如何與酷寒交戰而生存下來的。
嘉年華的起源與存在包含著農業社會與自然搏鬥和共生的理路,也蘊藏著宗教精神在內。在講文創與觀光結合的商業價值時,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傳統是走了什麼樣的路發展出來的,現代人又該如何闡釋先人留下的精神文明。
瑞士的生活水準走在世界的前列,在講究物質享受中又存留了多少傳統,是否因為生活富足而遺忘了過去,筆者下回再續。
補充【德語關鍵字】:
傳統 Tradition
狂歡節 Fasnacht, Fasching
嘉年華 Karneval
扮裝 verkleiden
驅除冬季 Winter vertreiben
所有圖片來源:方常均、林函瑜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