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日本暖簾上挂著的故事

每每在店裏看到日本特有的暖簾,心裏就略微地有些遺憾,因爲是洋式的厨房,沒有挂簾子的地方。就喜歡去婆婆家,看婆婆隨著一年四季變換著她的挂在厨房門的那一塊布。 這塊布,日本就稱爲“暖簾”,現在,這兩個字也少用了,用平假名寫のれん,日本式的感覺就更濃鬱了。

 

我小的時候,家裏是挂門帘的。冬天,就如同把一床棉被子挂在門上一樣,雖然不好看,但很實用,隔開了屋内屋外溫度的兩重天。記得紅樓夢裏的那些生活習俗,棉門簾子和地炕等等,都比較接近我兒時的生活狀態,看來東北的習俗就是滿洲族人的遺留吧,而日本的のれん寫做漢字是暖簾二字,想必是有一定的關聯吧。而夏天,大門是敞開的,印象中蚊蠅也不多,媽媽便在大門口挂上當時流行的那種好像用什麽水果的核串起來的簾子,有風的時候微微晃動,來人的時候就是那種嘩啦啦的聲音,在炎熱的某個時刻,突兀地有了清涼的感覺。

 

李清照的「試問捲簾人」的簾子,想必與實用性相比可能裝飾性更强些吧,一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我能看到簾子内二日醉后的慵懶和輕靈,那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啊,又是匹配著什麽樣的簾子呢。

 

日本人的暖簾,是從平安時代就開始了,是不是受中國的影響,並不重要,因爲,無論何時何地,人們在生活當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都是大同小異的。一個佈簾子能有什麽呢?偏偏日本人就那麽幾百年地傳承出了自己的文化——日本暖簾文化。 據説江戶時代,日本的庶民識字率極高,暖簾上的文化現象也就因此而產生了,在當時起到的是一個媒體廣告作用吧,而多樣性的暖簾設計也從此開始了。 暖簾是有標準尺寸的,也就是長度,一般來説是在113公分左右,而160公分的則被稱爲長簾,40公分左右的被稱爲水引のれん,也就是短短地挂在屋簷下,一般來說有家紋印在上面,也衹有這種暖簾夜間也不收回去的。據説以前的暖簾橫幅就是三塊佈,如今,五塊七塊不等地挂著,這三五七也是商家緣起的祈願吧。在我們鄉下這樣的地方,還有一種豪放的沿著房簷一直斜斜落在地上的太鼓暖簾,這種奢侈的簾子,在東京大阪那樣的窄小地方是難得一見的。

 

暖簾的顔色也是頗有講究的,最初的暖簾多是白色和藍色,白色是日本果子屋的居多,那時候白糖是很珍貴的,挂上白色的暖簾,相當於向全町的人宣告,我家有白糖,能做出好果子。我還是比較喜歡藍色的暖簾,大都是飲食店和大手商家,據説最初的藍染是草木染,有防蟲作用的。現在,拉麵店通常用紅色的暖簾,而那種赤茶色的暖簾,據説是花街上的高級料亭才挂得起呢。至於茶色的,過去是藥店和茶屋挂的,現在的藥妝店哪裏有地方挂呢,也就漸漸地淡出了。而幾家大手茶商,一般都挂著綠色的暖簾。現在,在溫泉倒是挂的比較多,殿方是藍色,御婦人的是紅色的,或者也只寫男湯和女湯,顔色都是那種偏暗的穩穩的顔色,一點也不扎眼。

 

今年的入秋,去了婆婆家,舊舊的藍色草木染暖簾上,游動著幾條橘紅色的小金魚,隨著走進走出,那小魚兒像是要躍出來一般的,煞是好看。 我也買了一個日本古典美人的暖簾,挂在墻上,博奧笑我不倫不類地使用,不理他的,衹是想著要是有一天我開個小茶屋,一定會挂上茶色的暖簾呢,挂上就不再洗它,因爲,日本有一句話説的是:暖簾が汚れているほど繁盛している店。不用翻譯,也能看懂它的意思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有一座山;山上有數十棵芬芳的果樹;有坐在榻榻米望出去的枯山水的庭院;有一隻領養的棄犬納納;有賺錢養家的博奧;有幾戶散落的鄰居;有四季輪迴的春夏秋冬;還有三分鐘車程的溫泉;這裡是久居日本福島縣鄉下的田舍娘~阿孜薩之日常,九谷燒的茶杯等著南部鐵壺裡嘶嘶作響的水,女巫騎著掃把在等著風,而我在等著你。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阿孜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