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2/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博士生,不需要學會吞火球的實務經驗

台灣很多優秀的文理博士生,其實他們有很好的研究能力,但是大家都說我們「博士太多」。說他們缺乏實務能力。

 

我個人是覺得很奇妙,在台灣,超商的小七員工除了點貨、結帳、做霜淇淋、托兒、泡咖啡、清潔,他們還要會其他各式各樣的特技,歐,現在還要會煮麵。博士除了「會研究」,該不會要銷售、行銷、管理,跳火圈、吞火球啊?

 

過去曾在天下獨立評論撰文提到過,國會議員的品質取決於國會助理的素質,立委本身是下命令、決定方向,由民眾選出來的代表,他們不可能對每件事情都很專業,但是國事如麻,什麼樣的領域都有,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資訊教育經濟,哪些不需要花時間去研究、哪些不需要具備研究能力的人去花時間整理?

 

如果有委員願意去研讀,花時間去學習各國法案,各國科技趨勢,各國的政經背景,國際關係,這樣確實顯現他(她)很認真、優秀,但是就經濟學來說,這樣不符合效益,他的機會成本太高。而且也不可能,因為每個委員就只有24小時。不會因為他帥、她美,就可以不用睡覺,不用思考,永遠都是最高效率。

 

說實話,立委研究室裡面的助理,為什麼不能多花經費,找花四五六年,具備研究專才的博士,或者是專家,去潛心研究? 產業界除了傳統的資本密集,購買設備,為什麼不能成立企業智庫,專門研究潛在性市場,尋找我們幾乎已經走到盡頭的所謂 「科技業」 之外的另一種出路? 須知,要研究一個市場,涉及的面向跟深度,包含體育、行銷、民族、文化、歷史、語言、公衛、環境……無一不廣且深。無一不需要長期投入心力 ; 或許初期費用大,但是研究之後的成果報酬,卻是更大。

 

找對的人做對的事,把研發人才放在研發,銷售人才放在銷售,服務人才放在服務,而不是不研發,說這些研發的人不會銷售、說銷售的人不會研發,說研發的人不會服務。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人是萬能的,也沒有人能夠用一年的時間,掌握人家一輩子的專業。

 

這會導致我們所有人都不敬業、不專業,因為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專精在一個事業,我們太忙了。

 

我們過去20多年,每次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博士找不到工作砍博士員額,碩士生太多就關掉碩士班。需要南向的時後開東南亞與學系,需要兩兆雙星的時候大家都去學工程、科技、資訊系,做什麼都一窩蜂。其實,博士本身根本和跟量多少無關,這是與我們要怎麼用這些人力資源有關。

 

最後,博士到底多還少,並不是最大問題,最根本的是,到底為什麼大家想要念、博、士。是對於那一門科學知識的喜好,還是「就醬念上去啊!剛好不討厭啊~」的無奈。甚或是,一定要博士才能當什麼職位。

 

先想要做什麼,在想要學什麼,最後才去當什麼吧。

 

如果沒有這些想法,那對,博士真的太多了。

 


封面圖片:tracy the astonishing @flickr CC By-SA  2.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