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0|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伍迪艾倫《咖啡·愛情》:非關命運的機遇

 

要進入伍迪艾倫的電影,於我,永遠從這樣一組概念:機遇與命運。而伍迪艾倫的新片《咖啡·愛情》將這個他已談了無數次的題目帶到了新的層次。

 

重說這個故事給你

 

電影中,男孩與女孩相遇。愛著好萊塢大亨的女孩,身在世界上最浮華的地方,卻有兼具純樸與特立獨行的個性;男孩對女孩一見鍾情,當女孩與大亨的感情失利,她漸漸愛上了這個與她在許多方面都相像的男孩。

 

男孩從紐約到好萊塢,想要更有趣的人生;他學得很快、做得很好,但他更享受的和女孩一起冷眼旁觀、嘲笑這個圈子的膚淺與虛假。

 

等到女孩失戀,男孩和女孩在一起了。男孩說,我們結婚,回紐約,住格林威治村;我們不會太有錢,但我們會很快樂。女孩笑著。

 

但大亨反悔。女孩選擇前男友,和大亨結婚了。男孩很傷心,回到紐約,主持哥哥開的夜店,發揮他長袖善舞的一面,經營得極為出色,在裡面認識了後來的妻子。她甜美又溫和,雖然男孩會情不自禁地叫成前女友的名字,但仍很愛妻子。

 

一段日子後,女孩與男孩重逢,男孩看到成為大亨妻子的女孩,正是他們之前會取笑的那種只會說八卦的膚淺模樣。女孩看著男孩,就是個夜店達人,沒人知道他還是別的樣子,她想。

 

然後他們約會,在對方面前,變回原來的、更像他們自己的樣子。假如人的性格真有所謂「某一種比另一種更真實」。

 

他們約會,像灰姑娘故事的倒反,那些晚上,他們是年輕、天真、樸實、對主流價值有點鄙夷的自己,灰撲撲,卻好真實好親密。對了!就像一對住在格林威治村,不有錢、卻輕易為美好事物而滿足、很酷很有個性的伴侶。

 

然後,午夜的鐘響了,他們趕回各自伴侶身邊。跳上南瓜馬車,變回貴氣又昂然的樣子。

 

電影最後,是個跨年夜,女孩和男孩分在兩地,在各自籠罩性的生活裡。沒有誰要改變什麼。一個與下一個鏡頭告訴我們,他們深刻而痛苦地思念著對方。在毫不知情的妻子丈夫身邊,在滿堂歡慶未來已然到來的他們已隸屬的人們身邊。但就是這樣了。

 

Photo source: Cafe Society 

 

非關命運的機遇

 

從頭到尾說這個故事,我想用我的重述,勾勒我眼中《咖啡·愛情》的圖式,由此進行對它的討論。

 

女孩與男孩相遇、相熟、相戀、分離、重逢,牽涉了無數機遇巧合,是那種,差一點點,火苗就不會發生,世界將保持完整,那樣巧妙到近乎狡猾的一整把機遇。

 

當巨量機遇匯流往一處,我們說,那是命運、當然是命運!機遇布置了一縷縷細節,交織著,落定整個故事,命運就是早早等在那裡的結局。可是在《咖啡·愛情》,女孩與男孩終究分手了。

 

相愛又如何?他們也還愛著別人。有某個珍貴的一面又如何?他們還有別的也很珍貴的一面。都是格林威治村型的人又如何?反正後來誰也沒去那裡。……然而,若非為了命運,機遇有何道理?

 

對機遇懷有警覺的我們,將生命中滿載意義的逢遇,看成線索,線索將收束為一個預言。故事儘管貌似混亂,但其實有著命運的統一與低限。我們以為有個人專屬的水流,人能透過發亮的暗示,感應到結局。

 

但《咖啡·愛情》說,並非如此。每個遭遇,確實富含意義,但它們都只成立在當下,不暗示什麼。萬中選一的巧合,大海撈針的奇遇,也就只是那樣,它們不主導什麼,無法保護你;如果你珍惜,你得趕緊享受得更多、記得更多。因為未來,與這些都沒有關係。

 

人很奇怪。我們一方面抗拒命運的決絕與霸道,卻又在軟弱與幸福的時候,渴望將自己交給它,有注定的生命圖樣。我們一度想當自己的主人,卻發現美好的事情多是現成的,既然遇到了,就該在那裡面。

 

《咖啡·愛情》給了我們這個悖論;看似精緻的機遇,以結果論,什麼也沒牽動。女孩本來就和大亨在一起、在浮華世界裡,最後也是。男孩本來在紐約黑道家族裡,好萊塢繞一圈,又回去了,娶了夜店客人。他們之間,像是所有事情都沒發生過。何必發生?反正最後也不能在一起。

 

我覺得這是針對宇宙最愚蠢又最艱深的問題:何必發生?反正最後也不能怎樣。……愚蠢在於,沒有人承諾了我們什麼;艱深在於,我們編織與演繹意義的心靈,如何接受明明相通相銜接的材料,竟是整盤隨機?

 

希臘悲劇歌隊的提示

 

除了愛情故事,《咖啡·愛情》其實有伍迪艾倫愛用的希臘悲劇歌隊設定(某沒有絕對關連,但卻透露某觀點、甚至作為全面隱喻的東西),即是電影中男孩的哥哥那條線。

 

哥哥是冷血的黑道老大,直接和間接惹到他,他會乾脆地殺了對方。沒有預告,不留訊息。重點在於那些「間接」的人——你做了什麼、打擾了誰,間接牽連到這位黑道哥哥,你莫名其妙就死了。

 

「死」作為一種結束、類似終章的東西,是命運具體的樣子。可就這例子,在你剛結束的一生中,可有任何你能辨識意義的遭遇,預示給你這樣的命運?

 

能斷然決定人的死活,哥哥佔據著類似上帝的位置,可我們看到,這位上帝所經手的命運,整套邏輯只在他腦海,我們無法從自己在的位置去穿透那個秩序。一套無可能參與或窺見的秩序,就只能將之理解為隨機。

 

Photo source: Cafe Society 

  

機遇與命運的函數

 

將永無人知曉,女孩和男孩還擁有某個模樣、那樣地大笑、懷抱著如何的夢想。知道這事的人曾翩然降臨,然後不了了之地消失了。而與其說疑問何謂真愛,不如說,究竟有沒有一個每筆情節都合理、完整交代的人生?

 

或不如說,我們能否接受自以為鄭重的人生,是個極流動而立體的所在?我們能否接受我們可能永遠拿不到那把對的尺規、爬不上制高點,去看到此與彼刻的全景?

 

終究,《咖啡·愛情》帶給我的滿足多於遺憾。沒有討厭的誤會攪局,主人翁們掌握了充分資訊,那是他們親手做出的決定。每個決定都伴隨有快樂悲傷,可當那是我們自己的決定,那麼,在世事的瘋狂與無常底,我們與自己的人生,就有了更深刻的連結。

 

而機遇與命運的函數關係,在這份篤定面前,慢慢褪去,沒那麼重要。

 

其實,我們追問的不真是哪個機遇的意義,而是它標誌的我們珍惜的東西。我們在乎不真是命運的背叛,而是那些被起了頭、卻未被敘寫的故事帶來的徒勞感;它們是豪華的浪費,且以「what if……」的平行人生蜃影糾纏不去。

 

但假如事情是這樣,那就這樣吧。在每一筆幸福裡肯認一定比例的不幸;接受我們儘管有著複雜又美麗的高維度心靈,卻必須活在有限的現實。然後,繼續放縱地去愛、去活、去遭遇,就算前方等著的,什麼也不是,什麼也沒有。

 

 


封面圖片來源: Cafe Society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