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音樂,讓《異星入境》的外星人降臨變成天使的呢喃;也是音樂,讓《謎樣的雙眼》的道別預言了數十載的感嘆;還是音樂,讓《海上鋼琴師》的 1900 情不自禁、把臉紅心跳的旋律流瀉在指尖;更是音樂,讓漢斯.季默說了:「當我彈一段旋律給你們聽,我覺得完全暴露了自己。」 去年在金馬影展,我看了為影迷量身訂做的紀錄片《電影配樂傳奇》,知道它會在今年三月上院線,當下決定這一期的專題要做「電影配樂」。但精彩的是,在文章紛紛上岸之後,我才發現作者們腦中的知識、耳邊的音符跨度,根本超越了紀錄片本身。從波波的
〈電影原聲帶的「源」與「聲」〉、洛伊爾懷斯的
〈與《金剛》同行:穿越好萊塢電影音樂的歷史軌跡〉開始,我們回到近一百年前,探索電影和配樂接連誕生的那個時期;接著在陳煒智的
〈重歌曲輕配樂的華語電影音樂傳統〉裡,我們跨越半個地球,重訪港台老電影配樂曾經的榮景;然後是 Mesple 的兩篇
〈歐陸配樂的多彩花園〉文章,細數當代歐洲多情又多產的配樂家們;最後是林紙鶴的
〈閃瞬的北國之聲:寫於約翰.約翰森驟逝之後〉,將視點放到緯度最高處,看一顆早早殉滅的流星。
接著是這個月開啟的新專欄《釀一場完美的視覺饗宴》,旨在深入介紹值得細嚼的好電影,以及相關的藝術知識,為專欄打頭陣的希米露寫《滅絕》,這篇
〈麻瓜的超越、覺醒、三摩地〉將這部一出世即預約了經典地位的電影,裡裡外外翻了一趟,相信著迷於此片的讀者,會讀得相當過癮。此外還有
Lizzy 與老同學 Sandy的對寫,明明是談《決勝女王》,卻翻出了各自親情成長的傷痕,不只讓人動容,也看到藝術題材裡的普世共通性。最後是《釀短評》專欄,由蔡家嫻書寫
《裸睡美人》與
《火花》,看兩部日片中的青春人生,也探討心靈課題。
冬去夏將來,在這短暫可以稱作春天的時刻,謝謝大家閱讀釀電影,讓我們繼續把對電影的深情,化作文字,在此和大家交心。再一次謝謝你們的陪伴。
《釀短評》專欄 《
裸睡美人》by 蔡家嫻 《
火花》by 蔡家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