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1/1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解構神聖羅馬帝國(七):歷經一千年的神聖羅馬帝國,最終在拿破崙戰爭後解體滅亡

    由帝國變成政治聯盟
    由於皇帝與教皇持續的權力鬥爭,為增加鬥爭的本錢,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本來的特權,漸漸下放到公侯手中,帝國內的各個邦國如同獨立王國一樣,漸漸坐大。不過這也不是全然壞事,由於皇帝無須再花心機兼顧地方的公務,例如地方管理和建設等,皇帝可以專心做他的主責:維護邊界、保護教廷和以身作則為虔誠的基督徒。地方公侯則專注於封地的統治,並建立相當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隨時為保護帝國領土完整而接受皇帝的號召。這種情況在西元12和13世紀時的演變更加激烈,當時統治神聖羅馬帝國的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皇帝們都大量分封土地和高級爵位,而這些獲得爵位和土地的公侯大多與皇帝的家族有著很深的連繫。就這樣,這些公侯逐漸得以壯大,確立了後來帝國擁有眾多獨立邦國的形態,直至消亡。
    皇帝管外交和教會事務,公侯管地方政治這種帝國政治架構,到了西元15世紀時達至顛峰。西元15世紀20年代至16世紀70年代的這段時間,帝國出現了被稱為「帝國改革」的時期。皇帝、公侯和自由市一起建立了很多帝國機構,包括「帝國議會(Reichstag)」、咨詢機構、最高法院這些近代才出現的機構,而且也建立了維持治安、稅務處理和軍事架構的機制。這些機構和機制的執行方面,往往不是皇帝一人便可決定的,他必須與眾多公侯和自由市商議後才能下達指令。這便很有趣了,這個帝國變得像一個鬆散的政治聯盟,聯盟裡有眾多的獨立邦國,這些國家在政策上會互相牽扯,以達至聯盟的整體利益。這不是跟現代的歐盟很相似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seay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