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告別.城中的金石堂</p>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裡之於我,曾是童年流連忘返的書店一條街上的亮點、也曾是人生職涯一個短暫卻關鍵的轉捩點,如今則將成為令我格外百感交集的句點。
重慶南路,在經濟起飛到貌似看不到邊際與極限的80年代的我的童年時光、人稱「書店一條街」,據說全盛時期的重慶南路上、出版社與書店加起來起碼超過百家,說這條街是出版業百家爭鳴的兵家必爭之地是一點也不為過。早於我出生的60年代時、重慶南路便已書香飄滿街巷,不時有排隊搶買參考書的學生、長期倚著騎樓兜售書報的小攤聚集、還有一旁武昌街上透出浪漫燈光與高檔咖啡氣味的明星咖啡館... 這樣的場域,可想而知餵養了彼時文青、知青、憤青們的求知若渴,當仁不讓地成為台北城裡儲備各類精神食糧的重要糧倉、也應是城裡人想沉澱心靈與靜靜遊憩時一個適切的心之所向。
我還清楚記得兒時常被自稱重慶南路地頭蛇的爸爸帶來這裡「逛街」的過去--當時爸爸上班的公司就在這條路上,而小學生的我,假日最常與爸爸同來光顧的是比1984年開業的金石堂城中店更早在此插旗的東方出版社。東方出版社當時與金石堂城中店隔一條馬路比鄰,搞出版也開書店,店內有我當時最愛看的亞森羅蘋全集和許多被改寫成小朋友適讀、並友善地標上國語注音的西方文學經典小說。東方出版社是一整棟的,有顯眼斗大的綠招牌,總迎接我入門找一個角落窩著興味津津地讀它個一下午。不過,重慶南路上的東方出版社此刻早已不在、結束書店的運營只專作出版、並將辦公室搬到了承德路,現址則變成牛排館和藥妝店了...
隔著金石堂城中店二樓的一扇窗眺望重慶南路的十字路口。曾經可以隔窗瞥見的東方出版社,早已搬離消逝、變成牛排館與藥妝店。
而現在,我那一代人童年的假日閱讀遊樂場,又少了重要的一處。金石堂城中店,在開業34年後的今天,將正式熄燈關門,爾後這幢歷史悠遠的百年洋樓,將不會再是書店、沒意外的話也許又將變身旅店、如同這條街上其他提早畢業的書店老前輩們。
這家店,曾是我童年記憶逛重慶南路書店一條街的醒目轉角,而金石堂、出乎我意料的是我長大成人後職涯中無比徬徨的中場休息之前、一個短暫但關鍵的轉捩點。人生的路就是由沿路上太多的「想不到」構成,我想不到,閱讀這件事,從佔據我人生最多光陰的興趣、進一步轉成養活自己的職業;從一個買書來閒讀的人變成一個買書來賣給大家讀的人。那時在重慶南路上一手牽著爸爸的大手、另一手用自己小小的手拎書準備回家繼續讀的我,哪裡能想得到有這麼一天呢?
想不到的還有--書店一條街,已成商旅一條街這個事實。來金石堂城中店告別的這個星期六午后,算不清我到底路過了幾家旅館才走來它的跟前。在騎樓下的行走之間,不時有背包客們拉行李箱或抓相機與我錯身而過,而拎著書店提袋的人倒是少見了。
在網路還沒發達普及的80年代初,實體書店用紙本刊物宣揚走告著與書有關的一切。寫書人與他們寫的書、會在哪裡被想讀書的人遇見與懂得,都靠這一紙紙、一本本免費的書訊傳遞。
金石堂城中店三樓的作家簽名牆。書店搬離洋樓後,這面牆應該也將不復見了。
人滿為患。即將結束營業的書店裡,擠滿抱著各自不同情緒而來告別的人們,有真心想趁關店前的折扣多挑幾本書去結帳的客人、也有手執麥克風與扛攝影器材來採訪現場的記者。一樓結帳櫃台的收銀機開開闔闔的敲擊聲與發票及簽帳單被列印出來的嘎嘎響沒停過,店員與顧客反覆問答著最終的營業結束時間點。聽說自從正式宣布不再續租並要搬離這幢洋樓之後,金石堂城中店的營收與來客數是顯著倍數飆升的。如果這一切「盛況」能發生在就要揮別以前,該有多好、卻也多麼難得... 在書業裡一待快十五個年頭,我心知肚明著已然由盛轉衰的這個產業,正面臨多麼大的衝擊,不知道這衝擊能有多大而我們又能撐多久、一如當初極盛時期大家根本看不清也想不到高點究竟有多高。我不是在書業全盛的時刻、甚至可說是在它開始一步步下坡時加入,中途一度告離、卻又在繞了一大圈後又迴轉投身,到底是為了甚麼? 別問,因我從來就解釋不出個所以然來,就像最初,到底是怎麼跳進來的,那條來時路啊、方向感一樣很差的我如今也怎樣也想不起來了。
「閱讀的安寧舒適,就是書店存在的使命」--在店內柱子上讀到這段話,心裡百感交集。現在與往後的人們,還在乎閱讀嗎?還會渴望找個安寧舒適的場域深刻地讀書嗎? 而我們的使命又可以往何處去呢?
必須心虛自懺,若非這家店即將走入歷史,我也不會重返它面前、再踏進來、再看它最後一眼。相見與相別離,在此時此地,原來是一樣百感交集。而如是這般的告別,在閱讀風氣與市場不可逆地改變的時代之潮中,似乎是一首正要開始高唱的驪歌序曲、也貌似暫時看不到休止符... 可不可以、有沒有可能--我們不要在一切確定撐不下去而在我們的生命記憶中抽離解構之前,就能以實質行動愛書、嗜讀,讓這個感傷的休止符不要被一個又一個地劃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0會員
149內容數
把親自走過、看過的藝文展覽收集起來。 把每一個展場上的感動與震撼記錄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慶南路,又稱府前街和本町通,是臺灣的第一條書店街,自1910年代起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這裡的書店不僅銷售多樣的書籍,還成為知識分子聚集及思想碰撞的中心。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書店數量逐漸減少,從全盛時期的百餘間縮減至2020年的22間,但重慶南路依然是臺北市的重要書店集聚區。
Thumbnail
學生時期常造訪的重慶南路書店街,自從2018年「金石堂-城中店」熄燈後,「書店街」對我來講就已經算是改朝換代了,濃濃的書香氣息已不復存在,成為了時代的眼淚。在許多實體書局陸續熄燈之際,位於復興北路上,捷運中山國中站旁的「三民書局-復北店」,還是我偶爾會造訪,以及充滿回憶的地方。最近又舊地重遊。
Thumbnail
現在我坐在小書房的椅子上休息,等下就要離開小書房。 小書房在秀泰二館的二樓,以前來逛過。 小書房,其實是金石堂書店,面積大,書也多,椅子也多,整體環境也很好。 在台中的書店中,小書房很有特色,算是間很值得逛的書店。 今天黃昏,我帶女兒來逛小書房。
Thumbnail
常去的小說店老闆娘說她要退休了!!!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昨天晚上剛好經過台大校門正對面巷子裡的小小的『結構群書店』,忍不住進去逛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有種想要把店裡1/4的書都搬回家的衝動,本來拿了一堆,後來覺得實在太重了(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忍住衝動只挑了幾本,之後再慢慢去買吧!
隨著跟我同年齡的「鳳山大書城」即將熄燈,在這個全台人稱文化沙漠的高雄,無疑是一個重傷,難道高雄要成為台積電的炒地都市,在地人所要討論的就是『房子、房價、台積電』嗎?
Thumbnail
台中市半世記以來都號稱「文化城」,台中的書店也很有特色。蔦屋書店」 (TSUTAYA BOOKSTORE),是晚近以來頗受市民注目的高級綜合書店。位於台中市市政北二路高級豪宅區,是日商臺灣蔦屋公司的事業。其隔 鄰,就是烘焙達人吳寶春在台中開的豪華麵包店。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
Thumbnail
敦南誠品 這幅速寫是在那個時候畫的,敦南誠品閉店讓人傷心,這句話不僅是對台北人,也是對台灣人來說的共同心聲。敦南誠品是台灣第一家24小時書店,也是台灣文化的重要象徵。它不僅是閱讀、購物的好去處,更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敦南誠品於2020年5月31日正式熄燈,結束了21年的營業。它的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慶南路,又稱府前街和本町通,是臺灣的第一條書店街,自1910年代起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這裡的書店不僅銷售多樣的書籍,還成為知識分子聚集及思想碰撞的中心。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書店數量逐漸減少,從全盛時期的百餘間縮減至2020年的22間,但重慶南路依然是臺北市的重要書店集聚區。
Thumbnail
學生時期常造訪的重慶南路書店街,自從2018年「金石堂-城中店」熄燈後,「書店街」對我來講就已經算是改朝換代了,濃濃的書香氣息已不復存在,成為了時代的眼淚。在許多實體書局陸續熄燈之際,位於復興北路上,捷運中山國中站旁的「三民書局-復北店」,還是我偶爾會造訪,以及充滿回憶的地方。最近又舊地重遊。
Thumbnail
現在我坐在小書房的椅子上休息,等下就要離開小書房。 小書房在秀泰二館的二樓,以前來逛過。 小書房,其實是金石堂書店,面積大,書也多,椅子也多,整體環境也很好。 在台中的書店中,小書房很有特色,算是間很值得逛的書店。 今天黃昏,我帶女兒來逛小書房。
Thumbnail
常去的小說店老闆娘說她要退休了!!!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昨天晚上剛好經過台大校門正對面巷子裡的小小的『結構群書店』,忍不住進去逛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有種想要把店裡1/4的書都搬回家的衝動,本來拿了一堆,後來覺得實在太重了(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忍住衝動只挑了幾本,之後再慢慢去買吧!
隨著跟我同年齡的「鳳山大書城」即將熄燈,在這個全台人稱文化沙漠的高雄,無疑是一個重傷,難道高雄要成為台積電的炒地都市,在地人所要討論的就是『房子、房價、台積電』嗎?
Thumbnail
台中市半世記以來都號稱「文化城」,台中的書店也很有特色。蔦屋書店」 (TSUTAYA BOOKSTORE),是晚近以來頗受市民注目的高級綜合書店。位於台中市市政北二路高級豪宅區,是日商臺灣蔦屋公司的事業。其隔 鄰,就是烘焙達人吳寶春在台中開的豪華麵包店。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
Thumbnail
敦南誠品 這幅速寫是在那個時候畫的,敦南誠品閉店讓人傷心,這句話不僅是對台北人,也是對台灣人來說的共同心聲。敦南誠品是台灣第一家24小時書店,也是台灣文化的重要象徵。它不僅是閱讀、購物的好去處,更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敦南誠品於2020年5月31日正式熄燈,結束了21年的營業。它的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