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故事》第一0三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倭寇的蹤跡》

沈默說法

《武俠故事》在第一0一期已改為十日刊──也就是每月的十號、二十號、三十號(遇二月則是二十八號或二十九號)固定發佈。加上早前已經三百三十幾期、但被停刊的《明日武俠電子報》,在高速變動的現代,大抵已經能算是漫長了吧。
動念要改週刊為十日刊,也有段日子了,主要是近來我寫武俠書評,大都帶著告別的意味,所以想要盡可能把看到的都寫出來,給出我在這個時代最直面文本的評價,不躲不閃。
因為時間愈來愈有限,我清楚曉得,不可能再回頭去讀那些老武俠了。畢竟,我更想做的終究是武俠的未來,還有那麼多長篇武俠想寫可以寫,我不能再多耗心力於武俠昔日。
由於是道別,每一篇武俠評遂忍不住都爆量增長至七、八或近萬字,三週就要寫一篇,實在太疲累,尤其是一邊心念著自己的長篇武俠,一邊到處投稿或接案過活,體力實難以負荷。換為每月寫一篇,應該能輕鬆些吧。
另兩位主編也同意,真乃萬幸啊。
我也很感激奇魯與哈金至今都還願意一起無償寫稿編報。尤其是這並不成全我們,反倒是要花費心力去闡述其他人作品優劣。而我們大叔會能不能一直寫,寫到了阿伯會寫到了阿公會寫到了老死會呢,誰也說不準哪。

【武俠瘋】:

〈裝模作樣的道藝──閱讀徐浩峰電影《倭寇的蹤跡》〉

         沈默/寫

☉武術到底是有多高深啊
徐浩峰作為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倭寇的蹤跡》,改編自同名短篇小說〈倭寇的蹤跡〉(收錄於徐皓峰小說集《刀背藏身》),繼《師父》再看的另一部徐式武影。而和《師父》(我也寫過一篇【武俠瘋】:〈電影語言與武術語言的轉譯──閱讀徐浩峰《師父》〉去談,請見《武俠故事》第一期https://sosreader.com/martial-arts-paper-1-2016/)一樣,我依舊是偏向百無聊賴地看完,倒不是他拍得太差,實際上徐浩峰是言之有物的,他畢現了明朝大城裡武術門派、武官軍隊與朝廷的荒唐感。
只是,他未免也太喜歡在電影裡玩把話說不清楚的把戲,總刻意要讓人物講乍聽模稜兩可頗有深意的台詞,但細想後就空空洞洞,只是賣玄弄虛,再搭配人物的選擇與動作去瞧,尤其是武打,更是泛泛之流,無味已極──他要重點強調電影裡武術的真招真有,但就是沒辦法具象化地演繹真打,動刀動槍的時候,就是演員在那兒滑來滑去假來假去,煞有介事,化靜為動,有人倒地,有人斃命,無血無痛,我還以為在瞧套招排練的武術紀錄片,抑或網路上到處流傳不沾身發功便悉數倒光光的奇幻影片哩。
譬如,棍法刀的如影如響可神了,有個法兒一打一準,後者如響是讓沒練武的異邦女子(體力就是比中國練武男人好哇),拿棍頭去探去測,來一個翻一個來一雙倒一雙,赫然無敵(連城內第一高手都咕咚倒地)。前者如影呢,大紅燈籠高高掛,讓千金小姐瞅地面影子揮舞兵器,不管誰來,一律不可擋──再透過耍雙槍的第一高手講白,武術高深啊,不能解啊,總之是這麼一回事云云。
至於最後大戰,棍刀年輕高手與雙槍老人就在場上,猴戲也如的跑跳撲繞,你試我探,好吧好吧,我曉得你是要表現現實過招就是這樣的,觀眾都被那些神乎其神的武俠電影搞混了,武術可不是超能力,可不是什麼暴力美學什麼詩意畫面,武術就是老老實實的瞬間打殺。唯他也就被武術的實際招法束縛住,就像他也被電影應該怎麼拍才是好電影的制式美學綁架了,徐浩峰彷如在嚴守不直接說出情感的電影藝術守則在拍片,但你得有足夠的情感足夠的人性認識,才能透過迂迴轉彎去表現吧,否則就是很乾很柴,就是乏味的體驗。
相較於《臥虎藏龍》情慾撩撥的竹林之戰、喻示中年女性負擔辛酸以及年輕女子輕靈的飛簷走壁,又或李慕白之死隱隱流動著傳統觀念就是對人心的毒殺,種種,《倭寇的蹤跡》乃至《師父》都帶著飛不起來、深陷泥沼的固著感。
在我而言,徐浩峰並沒有提供對武俠電影新的想像,他也許突破了眼下一般人對武俠的看法與刻板印象,但可沒有真的闖天越地殺鬼神,打造出全新的什麼氣候。他返祖到張撤硬打的風格,再佐以中國老戲曲的情韻,把掌故當作新東西放在武俠裡玩,哈囉哈囉,這不啻於在二十一世紀還翻炒著二十世紀或十九、十八世紀精緻的情感範本,其演現的人性剖片,不也都是最簡化的處理嗎?
精緻但不細緻,幽迷但不幽微,我以為正是徐浩峰電影的不引人之處。
☉裝模作樣究竟可以多不好笑哇
但回過頭來說,如果從徐浩峰是有意圖地要揭露武術界的可笑,也就是武術或武術界長久來都是裝模作樣道藝的角度,去看待《倭寇的蹤跡》,那就會挺有意思。實際上他也真的這麼做了,就像影片裡的人行為舉止都帶著傀儡感,就像剛剛提過的異邦女、千金女擊倒所謂武術高手等等,也都顯示出中國武術和中國男人根本沒有那麼了不起,不是嗎?更何況,這裡面的老高手們,個個都很會粉墨,要不就是意淫青春的肉體,要不就執著第一高手的名號,要不就是以為民為天下之名行為自己私欲之實,凡此種種。
最可恥的一幕,就是幾名武術人帶著三名異邦女到水牢裡,就要胡搞瞎攪一番,但卻被女孩們二桃殺三士地挑撥成功,為求有素質(一對一)的性交,乃互相殘殺了,最後倖存者先是悲嚎一聲怎麼不懂先算人數後,又無齒地要求一對三的高素質交歡,當然他也就被敲昏了。名門正派的邪念被幾個動作幾次對話方方正正剪裁得出。
《倭寇的蹤跡》大量充斥各種裝模作樣的說法與行動,儀式與機構深深地控制住人,人根據自己的私心與慾望做出判斷,但又要依附於那些堂而皇之的名目,如屍中之肉,生靈之肉再怎麼活躍,也要受限於外部屍化,最終悲劇一場。
任何事物一旦裝模作樣到有了儀式感有了學問性,它無疑的也就是一門道藝。而當你願意窮究心力去拆穿去拆解它,又是一門道藝的新生之時。只是,《倭寇的蹤跡》藏頭露尾的,不敢挑明了講排他排外的中國(武術)性,就是那樣若有似無地暗指。相比小說版〈倭寇的蹤跡〉實在敢於肆無忌憚的嘲笑,就顯得不好不好不要不要了(或也可說是中國電影審查限制住《倭寇的蹤跡》的大鳴大放)。
徐皓峰的小說版〈倭寇的蹤跡〉委實是嘲弄到非常賤的境界,如果樓蘭未的《光明行》是赤條條光裸裸地展演人的低俗與下流,〈倭寇的蹤跡〉則僅僅是多了些掌故和典雅文字的包裝,其實根骨裡一樣是低俗喜劇。
比如,四名波希米亞熱舞惹動了五百武士一起瘋跳,而且首腦們沒法禁停(這一段在電影就很潦草,簡化為一排高手跟著跳,然首領可以阻止)。比如,第一高手在山中想起十五年前的八歲少女,心中有了肉慾,想慕著她長大的肉體,遂前往一探,給了現錢,哺乳的二十三歲女子則以身相報,性交完的老人重新拾獲對自身肉體的自信,女子則是還債一身輕(電影就被粉裝成老高手只有意淫女子,給錢但無性,在最後贏得大戰後,還想著要把所有錢都送給女子,彷彿愛情來臨)。比如,刀客找上治黃河的監察使,後者就嚷著要刀客盡可以去找剛迎進門的四太太性交,說什麼她是高素質的文化女人(這段電影完全省略),而這位四太太還主動告知,說自己一直是名族之後,壓抑無聊,分外想有祕密生活或殺人之樂云云。比如,十夫長怕被人發現是他領著刀客來暗殺監察使的,屆時要被算帳,所以命小兵們去把府裡的傭僕丫鬟悉數掐死(電影也沒拍)。比如,五名ㄚ鬟為慰解痛哭的小兵,乃使出習練多年但未有用過、跟戚繼光將軍的鴛鴦陣一樣厲害的鴛鴦浴(電影怎麼可能拍啊)。比如,海道防帶兵要殺倭寇,吩咐路上遇有看熱鬧百姓擋路的就全都殺了,還連帶宰了遵守明朝種種為了防範武官掌權所設的可笑砲彈規定的砲兵(這麼貼近政治嘲弄的東西可不能出現在電影裡哇,對吧)。比如,最後刀客說的「我準備戰死在這裡,只有血才能讓人清醒。」然後呢,他就帶著異邦女一起無謂地戰死了。
什麼都沒有改變,像是什麼事都沒有發生。血沒有讓人清醒,血很快就被洗掉了。就像倭寇的災害結束以後,刀客死後,所有人都仍然是安逸生活,無危無難,一切如空似虛。
電影版的尾聲自然不會也不能是這樣,而是刀客成功過了關,可以開派傳棍法刀,還帶著異邦女離開,那位千金小姐也沒死,雙槍老高手也活著,相當歡慶圓滿的結局,大家都過著看起來很可疑的幸福。
小說版潛伏在字裡行間的狂放不羈,可以說被抹消殆盡。所謂中國文明、中華文化在小說版簡直笑話,幾近於肆無忌憚的嘲笑。是啊,那可是無道無德,把武俠裡的傳統俠義都扔給野狗嘴撕爛咬碎了。我想呢,徐皓峰是透過小說自白,所以總是要亮出刀光的,也因此必須是白的皓,而徐浩峰的電影則是趨向水清無痕,所以浩這字得有個水,才能乾乾淨淨。
然而,解構容易,結構難──就像張北海《俠隱》寫到當高手不再以武功復仇而持槍殺敵時,武林也就死了逝去了。同時呢,也就像唐諾《盡頭》引司馬紫煙的武俠小說所寫的那樣,你是可以畫出寫意的白骨青塚圖,境界高遠啊,如此便能終結、勝過人家工筆細畫下足苦功的百美圖,可是再比一次呢?鬼畫符一樣能贏過真正的繪畫技藝?就像我屢次要提《食神》,如最後再來場加賽,周星馳要燒什麼,再一次黯然銷魂飯?還能壓過超級無敵海景佛跳牆嗎?
讀徐皓峰武俠,我就要想起Italo Calvino的〈海明威與我們〉所寫下的真誠看法:「有一段時間,對我來說──對其他許多人亦然,他們都或多或少是我的同代人──海明威是神。……可是我們很快就開始看到他的局限與缺點:他的詩意與風格讓我初期的文學作品受益良多,不過它們後來顯得狹隘,太容易流於矯飾主義。他那充滿暴烈觀光主義的生命──以及生命的哲學,開始讓我感到不信任,甚至是厭惡與噁心。……海明威的主人翁喜歡認同他所實踐的行動,喜歡在整體的行動中、在手工或實用的靈巧性中顯得自然。他試著不要有其他問題,除了如何把事情做好之外,他不要任何其他顧慮……不過在他的四周,總是有某種他試著逃避的事物,一種萬物皆空的感覺、絕望、潰敗、死亡的感覺。……他緊緊抓住這一切,因為外頭便是虛空與死亡。(儘管他從未提起:因為他的頭條規則便是輕描淡寫。)……」
我總期盼著看到,拆毀與建造是同時並存的。要講四大皆空萬物成虛是個朗朗上口的輕便說詞,但踩在實地上的事實,在哪裡呢?肉體的真實,身處的真實,又該怎麼面對?近來在藝文領域好像很夯的量子力學,告訴我們世界萬物從不是堅固,有可能只是波動,並不是意味從此現實就輕飄飄的,一切都解離擴散了,並是從此人類就可以活得如煙似塵啊。
我以為,〈倭寇的蹤跡〉比《倭寇的蹤跡》出色,但小說版還是有個東西讓過不去──在那樣毀滅性的戲謔後,究竟人該依據什麼樣的信念而活?是歷史嗎?是正義嗎?是上帝的笑聲?還是不必忙了,反正死亡是所有事物的答案呢?
而電影版將人物的主要行動準則,改動變造為對門派刀法必須延續下去的執著,如此人生只為繁殖的制式觀念也讓人著實不耐,更不用說諸多喬張作致的演繹了。真的,裝模作樣好棒棒這一套,用不著一來再來。真的可以不用這樣。真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4會員
280內容數
<p>「武俠電子報」是由幾位愛好武俠的朋友輪流撰寫,內容包括書評、影評等各式評論。只要是與「武俠」相關,或能以「武俠」的視角切入的各種事件,都是武俠電子報的守備範圍。</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郭靖真正嫉妒的是楊康有父愛。
總之今天就是整個碎念一下。
《三少爺的劍》最大的問題,於我來說,很可能就是劍跟人之間的毫無關係。謝曉峰對劍(殺傷武器)怎麼樣也得有一些抗拒或戒斷現象吧,而不是說用就用,你總得有個心理表述吧,無須多麼深沉,像東尼•史塔克的恐慌症那樣就好,稍微認真一點地去理解人物的內在,少許的鋪陳就好。
很多事情訴諸道德反而就很無趣,甚至就是拒絕討論的意思。武俠小說的道德光環,在金庸筆下應該達到高峰,有時說金庸空前絕後也是真的,畢竟已經說到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了,以後要說自己是俠的,如果沒有關心點政治,環保愛地球,最好還吃素,照顧小動物之類,你好意思說你是俠嗎? 道德軍備競賽。
《光明行》是拆穿武俠小說長久以來的傳統騙局,樓蘭未直白白地寫出了「不假作正經」的武俠作品,他不僅僅是導演出演化出金庸所謂俠之大者的徹底毀滅,更是暴力血腥加噁爛狗血愛情柳殘陽的進階版,一邊暴力打鬥沒完,一邊又要癡情色愛。
我破了香港賣座紀錄,老闆即刻同我簽新合同,薪水加十倍,個個都說我是香港最幸福的導演。十幾年後我的戲不賣錢了,拍完幾部不賣座的片,就想拍《天龍八部》,開鏡前一日,方逸華小姐出來撕了通告,不給拍,進到辦公室第一句就問我,哪個給你拍《天龍八部》?虧本你能賠嗎?最後兩句還說,楚原,你根本不懂電影藝術,你根本
  郭靖真正嫉妒的是楊康有父愛。
總之今天就是整個碎念一下。
《三少爺的劍》最大的問題,於我來說,很可能就是劍跟人之間的毫無關係。謝曉峰對劍(殺傷武器)怎麼樣也得有一些抗拒或戒斷現象吧,而不是說用就用,你總得有個心理表述吧,無須多麼深沉,像東尼•史塔克的恐慌症那樣就好,稍微認真一點地去理解人物的內在,少許的鋪陳就好。
很多事情訴諸道德反而就很無趣,甚至就是拒絕討論的意思。武俠小說的道德光環,在金庸筆下應該達到高峰,有時說金庸空前絕後也是真的,畢竟已經說到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了,以後要說自己是俠的,如果沒有關心點政治,環保愛地球,最好還吃素,照顧小動物之類,你好意思說你是俠嗎? 道德軍備競賽。
《光明行》是拆穿武俠小說長久以來的傳統騙局,樓蘭未直白白地寫出了「不假作正經」的武俠作品,他不僅僅是導演出演化出金庸所謂俠之大者的徹底毀滅,更是暴力血腥加噁爛狗血愛情柳殘陽的進階版,一邊暴力打鬥沒完,一邊又要癡情色愛。
我破了香港賣座紀錄,老闆即刻同我簽新合同,薪水加十倍,個個都說我是香港最幸福的導演。十幾年後我的戲不賣錢了,拍完幾部不賣座的片,就想拍《天龍八部》,開鏡前一日,方逸華小姐出來撕了通告,不給拍,進到辦公室第一句就問我,哪個給你拍《天龍八部》?虧本你能賠嗎?最後兩句還說,楚原,你根本不懂電影藝術,你根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跟徐漢強聊《鬼才之道》,幾乎都在聊「創傷」。在這部鬼比人多的電影裡,每個角色出身都很悲情,而徐漢強形容,這是他總結前半生的自傳式作品,也是第一次把自己的傷疤揭開。他甚至說,如果這就是他的最後一部片,「也已經夠了,沒有遺憾了。」
單篇-2019 這背後是一個龐大的武俠企劃(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參與者),先有角色設定(司徒斬&景雲清),才有故事的。背後的龐大設定就不貼上來了,單純放故事。 角色設定在此: ※武俠,字數多多本身就是拆兩篇。 任務事件:問世間情為何物 地點:清怨村(自設) 目標:少林派小沙彌淨智、萬惡道女
Thumbnail
看到很多人讚揚《九龍城寨之圍城》,甚至拿來和《功夫》相提並論。那真的是很有力的宣傳,不免讓人想進電影院「朝聖」。然而,看完後我是有點失望的。不能說是拍得很差,只能說和《功夫》是不同類型的電影,在我看來,甚至不能算是武術片。在武術的招牌背後,它賣的是香港情懷。
Thumbnail
評書與武俠小說有一項重要的差異,就是敘事很少鋪陳,多開門見山請出主人公;反觀武俠小說,舊派通常直接一些,但也沒有劈頭就說主角的,重要人物都是慢慢一個一個帶出。新派更不必說,第一回出場的通常不是重要角色。
Thumbnail
充滿新舊世代交接感的武打片, 在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場景發生, 算是近期相當不錯的功夫片。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故事以北方大家宮寶森引退為引,帶出武學門派裡的臥虎藏龍,宮寶森的習武心得,宛若莊子庖丁解牛,功夫在意不在形,刀在藏不在殺
玄光拜入少林派門下轉眼三年過去,.凡是拳、刀、棍、槍等都已經練至化境,接著玄光想要下山了,但是少林派有個嚴規,凡是少林弟子者,必須闖過十八羅漢陣方可下山,於是玄光以一敵十八,漂亮過關,接著就是當師父的與徒弟話別。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武俠電影的文章,講述了通過觀看邵氏出品武俠電影,體會父母童年並產生個人經驗,同時還對電影中的動作設計、劇本及攝影進行指明重點。整體上,這篇文章既是一個人的情懷回憶,也是對武俠電影藝術和技術的思考。
Thumbnail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及《關鍵評論網》刊登) 胡金銓在武俠片之地位,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中以《俠女》獲得國際肯定和後人爭相模仿。不過,胡的武俠片水準高且具個人風格,非一般導演能達到,特別是其影片女性角色形象,與一般武俠片男性英雄主義的大為不同。 無論是與胡金銓同期的張徹電影,或是現
Thumbnail
我沒說武道是國術。也未說是傳武。不能妄言綺語。 古武古道不代表傳統。而是龍鶴。無限融合創新演作當下都是好。 好的留下。不好花招花拳繡腿去除。全側身武道零角度。要害全數不見。 傳武是大陸語言。 以武道視角觀之。國術和傳武都是雙線角度。余未練過。 西洋拳擊搏擊也是。余不做評斷。因我未練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跟徐漢強聊《鬼才之道》,幾乎都在聊「創傷」。在這部鬼比人多的電影裡,每個角色出身都很悲情,而徐漢強形容,這是他總結前半生的自傳式作品,也是第一次把自己的傷疤揭開。他甚至說,如果這就是他的最後一部片,「也已經夠了,沒有遺憾了。」
單篇-2019 這背後是一個龐大的武俠企劃(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參與者),先有角色設定(司徒斬&景雲清),才有故事的。背後的龐大設定就不貼上來了,單純放故事。 角色設定在此: ※武俠,字數多多本身就是拆兩篇。 任務事件:問世間情為何物 地點:清怨村(自設) 目標:少林派小沙彌淨智、萬惡道女
Thumbnail
看到很多人讚揚《九龍城寨之圍城》,甚至拿來和《功夫》相提並論。那真的是很有力的宣傳,不免讓人想進電影院「朝聖」。然而,看完後我是有點失望的。不能說是拍得很差,只能說和《功夫》是不同類型的電影,在我看來,甚至不能算是武術片。在武術的招牌背後,它賣的是香港情懷。
Thumbnail
評書與武俠小說有一項重要的差異,就是敘事很少鋪陳,多開門見山請出主人公;反觀武俠小說,舊派通常直接一些,但也沒有劈頭就說主角的,重要人物都是慢慢一個一個帶出。新派更不必說,第一回出場的通常不是重要角色。
Thumbnail
充滿新舊世代交接感的武打片, 在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場景發生, 算是近期相當不錯的功夫片。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故事以北方大家宮寶森引退為引,帶出武學門派裡的臥虎藏龍,宮寶森的習武心得,宛若莊子庖丁解牛,功夫在意不在形,刀在藏不在殺
玄光拜入少林派門下轉眼三年過去,.凡是拳、刀、棍、槍等都已經練至化境,接著玄光想要下山了,但是少林派有個嚴規,凡是少林弟子者,必須闖過十八羅漢陣方可下山,於是玄光以一敵十八,漂亮過關,接著就是當師父的與徒弟話別。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武俠電影的文章,講述了通過觀看邵氏出品武俠電影,體會父母童年並產生個人經驗,同時還對電影中的動作設計、劇本及攝影進行指明重點。整體上,這篇文章既是一個人的情懷回憶,也是對武俠電影藝術和技術的思考。
Thumbnail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及《關鍵評論網》刊登) 胡金銓在武俠片之地位,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中以《俠女》獲得國際肯定和後人爭相模仿。不過,胡的武俠片水準高且具個人風格,非一般導演能達到,特別是其影片女性角色形象,與一般武俠片男性英雄主義的大為不同。 無論是與胡金銓同期的張徹電影,或是現
Thumbnail
我沒說武道是國術。也未說是傳武。不能妄言綺語。 古武古道不代表傳統。而是龍鶴。無限融合創新演作當下都是好。 好的留下。不好花招花拳繡腿去除。全側身武道零角度。要害全數不見。 傳武是大陸語言。 以武道視角觀之。國術和傳武都是雙線角度。余未練過。 西洋拳擊搏擊也是。余不做評斷。因我未練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