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芸芸眾生,究竟是記憶力強的人活得最幸福? 或是將一切都逐步淡忘的病患最為幸福?
阿茲海默症的患者總是如此地活在一個奇異的時空裡,他們仍是有情有義也有夢,但會不會患者的雙眼看到的世界都早已有了另一種折射?半真半假,半虛半實。臨床的診斷只能片斷還原病人的狀態,當他們難以用一般人可理解的方式表達自己時,也或許他們就此到離開世界那刻為止,都在現實的時空隙縫裡漂流著。他以為他活著的當下就是真實,但旁人卻知道他所不能理解的另一重真相。
以喜樂方式講沉重課題
《愛的禮讚》有種清新的魅力,但卻試圖講一個很嚴肅的人生課題。劇中患上輕度老人失智症的成七(朴根瀅 飾),退休後工作的超市也面臨到都更發展的問題,九成居民想拋棄陳舊的老社區,迎接可能帶來一點財富的新建築。但是成七是唯一死守住不肯簽字蓋章的死硬派。超市老闆用盡方法想要讓他簽字,最後還安排了與他年紀相仿的老熟女皇太后(尹汝貞 飾)跟他談一場黃昏之戀 ,使用美人計打動他。
看似熱鬧輕鬆的喜劇劇情,總是暗藏許多與老人成七相關的失智症伏筆,但由於這個角色太寫實了,加上他還算是輕度失智,因此一開始觀眾感覺到是個可以理解且感同身受的角色。至此成七的行為都算是在合理範圍內。但進入影片中段逐漸看到成七的病情惡化了,周遭被牽連進來的人們也增加了,他開始遺忘更多人的姓名與身份,或許失智症的開端總是從遺忘自己開始的吧?若他也遺忘了自己,那麼他在這地上的累積,無論是工作經驗或財富,無論是他的愛好或收藏,還有他這一生曾經小心翼翼珍愛的回憶、回憶裡面存在的人事物,會不會都像是風吹海沙般,瞬間就失去曾經存在過的痕跡?
每個人的困境都只能獨自面對
韓國電影其實是相當多樣化的,然而我深感到韓國電影表現得最好的應該就是笑中帶淚的劇情片了。平實,不偏不倚地講述生命悲喜與起落。《愛的禮讚》這部電影令人喜愛之處也就是導演努力不懈地要傳達一份真實的深情。當某些電影呈現人性中扭曲變態的一面時,也有些電影一直想將觀眾拉回現實人生。特別是那些平凡的感動,那份苦中還能作樂的積極態度。想來,或許人人都是靠著這點傻勁而渡過每個生命關口,又望著歡笑的回憶與未來盼望之光,忍耐地走向生命終點。
神學家魯益師(C.S. Lewis)曾經在著作《卿卿如晤》(A Grief Observed)中描寫他的愛妻過世後數年,他表面上是回歸正常生活,但每一日都仿似活在平靜的空洞裡。他描述「一切只剩下了痛」,但他還是好好照料愛妻跟前夫生下的兒子。好好活著。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只能夠站在自己的位子與角色上面,面對非常個人化的問題。比如《愛的禮讚》裡討論到的都市更新,超市老闆是籌委,他的困境除了超市經營困難之外,還要承擔社區裡眾人想要都更的期望。而想要都更的居民們也不是毫不念舊情,只是經濟自然的消長影響他們的認知,發覺到都更也許是眼前唯一能存活下去的辦法。超市老闆那情竇初開的女兒面對男友提分手,老人成七看在眼裡希望能夠幫上點忙,但卻是愛莫能助。看起來單純幸福的皇太后跟女兒一起經營小花店,但原來女兒剛跟前夫離婚,自己又罹癌。其實沒有一個角色可以真正幫到另一個角色去應對屬於他自己的難題,每一幕光鮮亮麗的背後永遠是經歷過千瘡百孔的折磨,但是為何第二天太陽出來時,這些人依然選擇了打開門、站出去,勇敢的迎接呢?
回憶成為勇氣的源頭
《愛的禮讚》一片裡似乎也對於小人物們的勇氣來源有些著墨。我想他們眾人的勇氣首先來自於彼此間交流與扶持。如同成七偶爾會去陪孤苦無依的軍中老友講講話,帶點超市的麵包給他吃。皇太后見成七一人獨居時就經常藉口要他請吃飯,其實都是在找機會陪陪他。這是人性裡的無私與高貴。另一個勇氣來源,便是回憶。是記憶的能力以其回憶的內容。成七的失智症惡化下去就會連記憶的能力都喪失掉,但記憶的能力可說是上帝給人類的一份禮物,選擇讓哪種回憶伴隨則是我們個人的決定,但若連這份禮物都失去的話,就是活在無前無後、不知身在何方的虛無時空裡。從電影的某些內容看來,虛無的時空恐怕是最貼近老人失智症患者真實的樣貌 。但老人家時不時會回到某些記憶的點,如同電影一開始,年輕的他在鄉間小路上與他喜愛的女生相視而笑,那時,風微微吹起,金色稻浪翻飛,整個世界都閃耀著幸福的金色光芒。這段記憶被當事人偶爾拿出來回憶一下,或者不請自來地跳躍進腦海中,成為人對抗絕境時的力量。
義大利電影《外慾(Facing Window)》裡,患了輕微老人失智症的配角,總是會在幻覺裡面重遇他初戀的情人,但那是一段同性之戀,不能公開,於是這位老人家都在幻覺與現實中重複交錯地見到他的初戀。據說阿茲海默病患的遺忘病癥是個難解的謎,他們或許用一個下午去追逐腦中影象,現實世界的一切反而變成他們的虛幻,等到清醒過來時,周遭必有些事物因他們這些行為而被破壞或是被影響的。他們的心境相當無奈與自責,可惜這些情況都是不受控制且是慢慢地逐步退化的。導演姜帝圭曾表示這部電影是「我獻給父親和已經去世的母親的電影,我將父親的形象投射到了電影當中。」,於是觀眾才得以看到一個最貼近真實但卻又帶了點人生奇妙的老人失智症病患的故事。基督教的信仰其實並不鼓勵我們被記憶與往事困住,比如保羅盡力遺忘他曾經迫害基督徒的罪惡感而「向著標竿直跑」,因為我們都要清楚知道生命有多短暫,變化又何其的多。但是就像主耶穌專注傳福音工作的那三年間,祂都是顯現其念舊情的一面(比如去探望他喜愛的三位好友馬大、馬利亞與拉撒路)。帶著上帝所賜的禮物活好每一天,應該是慢慢失去記憶的病患們最堅定的表態。相信患者自己的堅定嘗試,反而能夠安慰到身旁辛苦照顧並忍住悲傷的家人們。